霍雨佳
雙休日的下午,我去社區(qū)活動室。老朋友一起幾圈麻將過后,老馬就說:“唉,我一到天冷, ‘老寒腿’就發(fā)作。是不是一種氣象???”
“老寒腿”的定義
我說,目前醫(yī)療界對“老寒腿”的定義,還存在著一些爭論,但大多數人比較認可的定義是: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的腿部(多為膝關節(jié))酸麻疼痛,統(tǒng)稱為“老寒腿”。 “老寒腿”與天氣有關,陰寒和濕冷是最關鍵的致病誘因,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氣象病”。很多患者都是因為在陰濕寒冷的環(huán)境下工作和生活而患上“老寒腿”的,后來經過治療,病情好轉,甚至癥狀完全消失。諸不知,一旦遇上誘病的氣候環(huán)境(比如冬季),就容易復發(fā)。
判斷自己是否患上“老寒腿”有個簡易辦法:以500米為最佳距離,以正常人2步/秒的速度行走,如果沒有出現腿痛、麻等不適癥狀,則說明正常,反之則要進一步檢查。
老馬追問:“為什么我在夏季偶爾也犯病呢?”我想了一會兒答道,可能是你比較怕熱,夏天喜歡待在空調的環(huán)境里,而空調房間的冷空氣總在最低層,加之墻體溫度很低,有“老寒腿”毛病的下肢,自然就遭殃了。
“老寒腿”的鍛煉
老蔡又對我拋出難題:“我家老太婆也是個‘老寒腿’,每逢病情發(fā)作,她就不斷揉捏和搖晃疼痛的膝關節(jié)。請問這樣鍛煉科學不科學?是否有療效?”我說:“老寒腿”是一種慢性病,適度的體育鍛煉可防止肌肉萎縮,增強腿部肌肉的力量。如打太極拳、慢跑以及做體操等,活動量以身體舒服、微有出汗為度,貴在持之以恒。
“老寒腿”的主要癥狀,多為膝關節(jié)疼痛,所以有些患者就把鍛煉目標瞄準膝關節(jié),經常以半蹲姿勢做膝關節(jié)前后左右搖晃動作,試圖達到鍛煉、消痛的目的。這樣做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半蹲時髕骨所承受的壓力最大,搖晃反而加重磨損致使骨性關節(jié)炎疼痛加重。
“老寒腿”的人可多做伸懶腰運動:仰臥在床上,向上伸臂,向下伸腿,舒展腰部,做左、右側彎活動,反復10次,每日3遍。
“老寒腿”的保健
中醫(yī)認為,“老寒腿”屬于“痹癥”,人體受到風、寒、濕等外邪的侵犯,經絡受阻以致氣血不暢,產生麻木、酸痛、屈伸不力等癥狀,需要提前預防。很多中醫(yī)院夏季推出“三伏貼”防治“老寒腿”。還可采用藥物、針灸、按摩等方法防治“老寒腿”,但必須耐心堅持才能效果顯著。
喜暖畏寒,怕風、冷、潮濕,是“老寒腿”的共同特點。陰天、下雨雪、氣候變冷時,“老寒腿”癥狀加重,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及時增添衣褲被褥,必要時戴上護膝。居室要保證溫暖、干燥,空氣流通,衣物被褥要常曬防潮;平時一定注意不要將床鋪放在風口處,以防睡中受涼。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在“老寒腿”發(fā)作時,喜歡用熱敷的方法,中醫(yī)指出,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袄虾取敝委煯斠造詈疄橹?,而熱敷不利于寒邪的發(fā)散,科學的辦法是多用熱水泡腳,晚上洗腳用熱水浸至踝關節(jié)以上,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
此外,運動也不能少,以強健肌肉,減輕關節(jié)負擔,可選擇慢跑、散步、做體操等運動方式,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