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字子美,是北宋著名詩人,在文壇頗有建樹,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蘇梅”。蘇舜欽從小就有遠大理想和非凡抱負,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終于在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及第。中榜之后,他欣喜若狂。李丞相設宴款待眾位中榜的舉子,他也在獲邀之列。受到丞相大人的宴請,是一件極其榮耀的事,蘇子美更是得意非凡,在宴會結束之后,即興寫了一首《及第后與同年宴李丞相宅》:“拔身泥滓底,飄跡云霄上;氣和朝言甘,夢好夕魂王。軒眉失舊斂,舉意有新況;爽如秋后鷹,榮若凱旋將?!边@首詩,是志得意滿之作,得意忘形的心態(tài)暴露無遺,因此,后人評價說:“一第常事,而津津道之如此,子美之早廢不達,已略可見矣?!眲倓側〉昧艘稽c成績,就如此得意非凡,注定難成大器。果然,這個蘇子美,后來在政治上并沒有什么建樹,他曾任集賢殿校理,結果,因用所拆奏封的廢紙換錢置酒飲宴,被削籍為民,被廢后離開開封,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慶歷八年(1048)復官為湖州長史,未及赴任即病逝。卒時年僅四十一。
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有一個年輕人也中榜了——入選優(yōu)貢(由地方貢入國子監(jiān)),心情當然也很高興,遂作《入都》詩十首,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同樣是中榜之后抒發(fā)內心的喜悅之情,但這首詩與《及第后與同年宴李丞相宅》相比,其境界 不可同日而語,后者表現(xiàn)的是志得意滿的驕狂之態(tài),而前者抒發(fā)的則是對未來的壯志雄心,寫得氣勢恢宏、氣度不凡,有一種“志當存高遠”“會當凌絕頂”的豪邁之氣,讀了這首詩后,沒人不相信這樣的青年人日后一定會大有作為。這個寫《入都》的年輕人,后來成了晚清重臣,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他的名字叫李鴻章。
人有人格,詩有詩格,而詩格,恰恰能折射出人格。同樣是中榜之后的詩作,氣度不同、境界各異,因此也決定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走向。
【素材解讀】
一個人事業(yè)能做到多大,和他的格局有極大關系。以天地為格局、不因小小成就而迷失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反之,才取得一點成績就洋洋自得、沾沾自喜,這樣的格局注定無法走得更遠。
【適用話題】
謙遜;格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