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江
看似無情卻有情
——2015年高考全國一卷作文題分析及下水
◎ 徐 江
對于2015年高考作文題,我認為全國一卷的高考作文題,是一道好題。從內(nèi)容上講,它考驗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去關注身邊的事,關注現(xiàn)實的事。從應試方法上,它提醒了語文界在教學上要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的應試指導。為此,以邏輯思維為引導,特作下水文以作示范。
教育部考試中心(全國Ⅰ卷)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fā)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wǎng)友點贊,也引發(fā)一些質(zhì)疑,經(jīng)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下水文展示
看似無情卻有情
——就父親交通違規(guī)報警事致小陳的信
令人敬佩的小陳同學:
看到某交管部門在網(wǎng)上發(fā)布的關于你就父親駕車違規(guī)事情向交管部門舉報信息,并導致你父親被教育、被罰款、被網(wǎng)上曝光,我由衷地向你表示敬意。你的行為正應了一句古詩所說——“看似無情卻有情”。不僅對父親有情,而且對他人也是有情的。
很顯然,父親不顧交通禁律,開車時屢屢接聽電話,給他自身以及他人生命構成嚴重威脅,但他卻對自己的女兒苦口勸告置若罔聞,真的是讓人又氣又恨。親情式的勸諭是無效了,必須對父親的教育上升至法的教育。
父親的違規(guī)行為只有受到法律的懲戒,才能使他有所懼憚。當然,這樣做是否奏效,還有待于觀察,而沒有法律的懲戒則是一點兒希望也沒有。因為父親“總是”在開車時接聽電話,他是明知故犯。
假如你不報警,父親得不到嚴肅的教育,還會“總是”做這樣違規(guī)的事。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毙纬砷_車打電話的習慣,難免會遭遇血的事故,這種事實教育是誰都不愿意接受的。或罰款、扣分、曝光,或遭遇血的事故,在這兩種選言思維的抉擇中,當然要前者而不要后者。然而做違法不遭法的懲戒的人總是抱有僥幸心理,并且時間愈久,他們的違法“氣魄”則會愈大,直至遭遇事實的懲罰。
現(xiàn)在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或許會有人說你冷血無情,不顧及父親的臉面,但你不要因此而有精神負擔。承受這種責難總要比面對父親的血污,還有他人的血污要好得多,況且古人有云“不教而誅謂之虐”。你從愛護出發(fā),在多次說理無果的情形之下,才報警請求對父親的違章行為從法的角度施以“極刑”——罰款、扣分、曝光,哪怕是將父親的駕駛分扣光,取消他的駕駛證!這不是“不教而誅”。按傳統(tǒng)道德《弟子規(guī)》之說法“親有過,諫使更”,你做到了。又說“諫不入,悅復諫”你也做到了。不過,可貴的是你沒有完全照搬《弟子規(guī)》之說教——“號泣隨,撻無怨”,而是“親頑固,報政府”。你盡了兒女之道,我們都支持你,都贊你愛而得法,教父有方。
不相識的愛你的人:明華
2015年6月7日
【原題解說】
這次考試,不是文體不限,而是書信體。以寫信給老陳、小陳或警察的方式,來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是書信式的議論文。好像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一樣。
上邊的應試例文擬了一個標題:《看似無情卻有情——就父親交通違規(guī)報警事致小陳的信》,其中主標題本自古詩“道是無晴卻有晴”而來,它與副標題相結(jié)合,一下子便揭示了小陳報警事的本質(zhì),小陳的報警行為與其說是維護法制,還不如說是愛護父親和他人的生命。有考生評論這是“維護法制,大義滅親”!這不恰當,她不是滅親,而是以法救父。
例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事情背景,提出問題;第二段闡釋報警的必要性,因為勸說無效,必須要對陳父進行法的懲戒;第三段則以“只有……,才能……”的形式,闡述報警可能發(fā)生的效力。第四段以“如果……,就會……”的形式,從反面預測不報警任由陳父違規(guī)可能會發(fā)生的交通事故。在這一段中,還有選言性思維,即“或扣分、罰款、曝光”與“血的事故”兩種可能情況的發(fā)生。第五段結(jié)合《弟子規(guī)》闡述小陳既遵從傳統(tǒng)道德行事——“親有過,諫始更”,同時又肯定了小陳對《弟子規(guī)》的超越——“親頑固,報政府”。
文章的結(jié)尾把人們常說的話“愛不得法,教子無方”,反過來說變成“愛而得法,教父有方”。其中“得法”之“法”是雙關語,既有“方法”之意,又有“法規(guī)”之意。這樣結(jié)尾,活潑生動。
(天津南開大學文學院;300071)
中考在線
遼寧省大連市中考作文解析
◇李登強
原題回放:
生活中,我們可以聽到各種鈴聲:鬧鈴聲、門鈴聲、電話鈴聲,校園里的鈴聲、車站碼頭的鈴聲、劇場影院的鈴聲……鈴聲,無處不在,可能帶給你難忘的記憶,還可能帶給你無窮的回味……
請以“鈴聲響過之后”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審題關鍵點:
此題目是一個偏正短語,可以分解為“鈴聲”“響過”“之后”?!爸蟆苯淮藭r間,意味著本文應當寫“之后”發(fā)生的事,而“鈴聲響過”則提供了事情發(fā)生的情境。這里的“鈴聲”在“提示語”中已經(jīng)列舉了很多,這也降低了審題門檻;從地點上看,鈴聲可以響起在學校、家庭、車站、碼頭,甚至地球上任何一處能夠響起鈴聲的地方。相較于去年的作文題目《美麗的插曲》:“插曲”規(guī)定了寫作內(nèi)容,“美麗”揭示的是作文的中心,而今年的作文題目只是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情景。例如,早晨起床的鬧鈴響過之后,在家庭中,“我”、母親或其他家人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呢?又如,在車站,火車啟動的鈴聲響過之后,“我”、送別的親人或友人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呢?當然,也可以是劇場影院的鈴聲響過之后,在劇場影院里,“我”目睹的一個場景、一件事情……從敘述的視角看,選擇第一人稱為宜。不過,這里的“我”,既可以是主人公,事件的親歷者、參與者,也可以是見證人,是事件的目擊者、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