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繼林 張建民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在課堂里,教師要面臨眾多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的問題,如何用最佳方式來教授知識,高效地布置作業(yè)?如何設計激發(fā)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并發(fā)展自學能力?如何處理課堂里發(fā)生的不良行為?……古德和布羅菲在課堂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他們不僅創(chuàng)造了布羅菲-古德雙向互動課堂研究系統(tǒng),而且在《透視課堂》這一名著中以豐富的“課例”為素材,論證了具體的課堂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是一本觀察、描述、反思、理解課堂的學生手冊,為新老教師提供了解決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
物理學的根基在實驗,是一門帶有方法論性質的科學。這就要求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將物理思維、物理方法、實驗貫穿于課堂中。有實驗的課堂是比較難以把控的,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非常廣泛。
(一)課堂觀察。古德和布羅菲使用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兩種不同的課堂研究范式。運用哪種觀察方式取決于觀察者的目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實質——使用觀察法能獲得需要的信息。
使用定量觀察時,常使用檢查表和規(guī)范計劃來記錄特定范圍內(nèi)一件事情在每次發(fā)生時的情況,然后分析發(fā)生這種結果的頻率的各方面。定量觀察為課堂教學多長時間發(fā)生一次提供信息,或就事情本身進行考慮。
在定性研究中,教師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對課堂事件進行歸類上,而是努力收集對課堂事件進行細節(jié)描述的材料。
(二)課堂寫真。對課堂觀察結果的表達方式是進行詳細的課堂記錄,它既可以是音響資料,也可以是文字描述。課堂寫真的關鍵在于對課堂的完整再現(xiàn),要求將所經(jīng)歷的課堂教學情境以時間或活動為順序描述,分析整個課堂教學的典型事件。
(三)課堂分析。課堂分析在于展現(xiàn)一個錯綜復雜的課堂情景,是進行課堂研究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
1.依據(jù)課堂觀察記錄進行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古德和布羅菲制作了多種課堂觀察記錄系統(tǒng),所有觀察記錄系統(tǒng)都是選擇性的。在記錄一些行為時,會對課堂里的其它行為忽略不計,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簡化課堂復雜性程度和突出研究的問題。
在進行分析時,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互結合。在定性分析時主張不要把觀察的注意力放在對課堂事件進行歸類上,要努力搜尋對課堂事件進行細節(jié)描述的信息資料,然后對記錄的時間著重進行性質方面的分析。
2.利用課堂寫真的實例分析。古德和布羅菲利用的課堂寫真的實例分析,從其來源上看,可以是課堂觀察的寫真記錄,也可以是觀察者通過錄音、錄像等手段獲得的課堂生活一手資料。研究者通過分析多個寫真事例,對研究結果或理論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師:同學們,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活動,需要5位有膽量的同學來協(xié)助老師完成,哪些同學愿意?就你們幾位最積極的,大家掌聲歡迎他們。
生:(5位同學走上講臺,按老師的要求站好位置)
師:老師先把活動介紹給大家,5位同學和1.5V的電源,線圈和開關形成并聯(lián)電路。請臺上的5位同學注意,當老師合上開關的時候你們有啥感受。(閉合開關)
生:沒有
師:好,在斷開開關之前,友情提示,待會兒一定要淡定。(以很快的速度斷開開關)
生:哎喲 (學生一起撒手)
師:有什么感受?
生:被電擊了
師:好啦,大家感謝我們這5位勇士。
生:(在座的同學鼓掌)
師:同學們,人體的安全電壓是36V,可是剛才的電源只有1.5V,怎么會讓5位同學觸電呢?相信學習了今天的內(nèi)容,大家就清楚了,下面進入新課,自感
師:大家好好觀察一下這個電路圖的結構 (PPT放映),還認識這個元件嗎?
生:二極管
師:二極管有什么特點?
生:單向導通性
師:如果電流這樣流動,哪個二極管會亮?
生:上面這個
師:如果接通開關,你們預測一下電路中小燈珠,二極管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
生:(積極討論,但是得出的結論都有所不同)
師:同學們意見不一樣,下面我們就眼見為實。(接通開關)
師:我們觀察到,D1發(fā)光,D2沒有亮,但是小燈珠是怎么亮的?
生:逐漸變亮
師:非常好,我們發(fā)現(xiàn),小燈珠是逐漸變亮,直到最后和下面支路的小燈泡一樣亮!小燈珠的亮度取決于流過它電流的大小,現(xiàn)在這個現(xiàn)象,就像有無形力量在阻礙通過小燈珠的電流,但阻礙力越來越小,電流越來越大,最后,阻礙消失,小燈珠正常發(fā)光。是什么東西在阻礙電流的增大呢?
生:(積極討論)
師:我們一起分析下這個電路,最大不同就是線圈,我們可以大膽猜測是線圈在阻礙著燈泡發(fā)光。這里有線圈,阻礙這些關鍵詞,大家想到了什么?
生:楞次定律
師:我們試著運用楞次定律來分析一下線圈阻礙燈泡發(fā)光的過程。閉合開關,線圈中突然產(chǎn)生電流, 變大的電流使線圈中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線圈會阻礙磁通量增大,產(chǎn)生一個相反的電流,這樣就會使流過小燈珠電流減少,但隨著電流的穩(wěn)定,感應電流逐漸消失,小燈珠正常發(fā)光。根據(jù)上述,感應電流方向是?
生:向左
師:非常好。要是斷開開關,會發(fā)生什么呢?大家分析一下。
生:斷開開關,線圈電流減少,磁通量減少,產(chǎn)生一個方向與原電流方向相同的電流來阻止磁通量減少
師:二極管的發(fā)光情況是怎樣的呢?
生:下面那個亮
師:根據(jù)二極管發(fā)光情況,就可以說感應電流的方向是
生:和原電流方向相同
師:到底推理正不正確,我們實驗驗證。
紅色二極管亮了一下,這就驗證了剛才的推斷。我們把這種由于導體線圈本身的電流發(fā)生變化而引起的電磁感應現(xiàn)象叫做自感,自感中產(chǎn)生的電動勢叫自感電動勢。相信大家已經(jīng)可以解釋課前小活動了。鎮(zhèn)流器里就是自感很大的線圈,斷開開關,線圈磁通量急劇減小,形成極大的感應電動勢,一瞬間5位同學身上承受的電壓大約是2000V,可想他們必然會被電擊。
基于古德和布羅菲透視課堂的方法,筆者從以下幾點分析上述的自感物理教學片斷。
(一)從教師教的方面:1.通過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玩”是孩子的天性,該情景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抓住孩子們的玩心和好奇心,讓他們把心從課間收回課堂。該活動也為后面新課導入起了鋪墊作用,與課堂結尾有照應關系。2.自制教具,改良教案,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該教師使用的教具不同于書上所提供的,電路圖也和書上有所不同,這樣雖然有孩子課前預習了,但見到新奇的東西還是會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借助教具復習了二極管的特性,讓學生收獲更多,提高了課堂效率。3.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實驗探究時,為什么燈泡會延遲發(fā)光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可以最大限度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在進行該處演示時,教師重復做了很多遍,一是讓所有學生對該現(xiàn)象都有直觀的觀察,二是為了抓住學生的心,一步一步進行探究。4.注重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從該教學片段中可以看到該教師運用了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研究法。在一堂課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結合多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
(二)從學生學的方面:學生保持了良好的注意狀態(tài),學習興趣濃厚?;顒訌V度基本覆蓋了全班?;顒訌V度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一是學生的每種感官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二是學生的參與廣度。從該堂課的設計來看,教師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眼,耳,手的積極參加,讓他們在各方面都能接受刺激,課堂的小活動和實驗探究,基本覆蓋了班級每一個同學,讓每個同學都意識到自己是這堂課的主人。
(三)從教學策略方面來看:對整個教學片斷的分析,我認為,該教師在本堂課中運用了如下幾條教學策略:1.小活動引入活躍課堂氣氛;2.實驗探究讓學生有直觀感受而非空洞接受;3.多媒體輔助提高課堂效率。
(四)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該教學片斷中存在如下幾個問題:1.實驗器具的交代還不夠特別清晰;2.在為什么小燈泡會延遲發(fā)光的原因分析處,引向線圈的引導有點過于生硬;3.教學語言太平民化,不專業(yè)。
古德和布羅菲建立的“課堂觀察——課堂寫真——課堂分析”研究模式,對于不知課堂研究從何做起、如何進行的中小學教師而言影響很大。同時它對專業(yè)研究人員的專業(yè)技能的提高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