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芙蓉 劉沛華
【摘 要】在卓越課堂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溶化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止是忠實地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fā),豐富課程的過程。
【關鍵詞】卓越課堂;構建
卓越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喚著教師從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擺脫出來,進入新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新的理念和標準下對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與方法,轉換自身角色,構建卓越課堂。
卓越課堂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在卓越課堂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溶化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止是忠實地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fā),豐富課程的過程。
一、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討、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它是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自主發(fā)展的路線圖。
導學案要經五步生成,基本流程為:先由主備人“個備”,然后返回學科組“群議”,結合大家的建議再由第一主備人修訂,分給任課教師,由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再“個備”,最后結合實際的授課經歷,做課后修訂。導學案在設計時要求老師要能夠深入淺出,要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學生要能夠淺入深出,摸著“石頭”過河,步步為營,逼近目標。一般導學案要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預設、學法指導或知識鏈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測評反饋、課后反思幾個環(huán)節(jié)構成。本著一課一案的要求,每個導學案的分量要適宜,不要過簡,也不要過繁,要合乎實際操作,有實效。尤其要精選習題,堅決杜絕“題?!睉?zhàn)術。所編制的導學案的容量以學生預習時間不超過30分鐘為宜。
通過“學案導學”這一策略,能夠解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為主體地位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xiàn)兩個前置:即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使學生能夠在學案的引導之下,通過課前自學、課堂提高、課后鏈接等環(huán)節(jié)的調控,降低學習難度。而教師則借助“學案導學”這一策略,能夠將教材有機整合,精心設計,合理調控課堂教學中“教”與“學”,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饋,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主動去預習,即學生根據老師的導學案提示和要求主動去預習。自主學習的關鍵是設計學習題型。題型設計要依據學習目標和教材,應體現(xiàn)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體現(xiàn)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要簡潔明白,抓住關鍵,揭示知識間的練習,側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課堂實踐的經驗明確地告訴我們,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越深,對課堂的喜歡程度也就越大,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課堂是屬于“自己”的課堂,他們就會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去學習,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探究目標,有的放矢地查找資料,教會他們處理信息的技巧,教學生備課,其實就是在教學生自學的方式,因此,可以說“自主學習”是收集資料,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也是內化自有,再生成個人見解的創(chuàng)造過程。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指課內或課外的小組交流,共同完成并掌握學習任務。即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能力應用性問題。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對零散知識進行整合、梳理。
合作探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的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學生這一教學上的不足,使師生在多維互動、相互砥礪、取長補短的過程中達到共同進步的境界。合作創(chuàng)造精彩,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會見證到在學生組長的帶領下,有序地展示自己準備的過程、方法和成果,熱烈的討論展示任務的情景,實現(xiàn)資源共享、思維交流和智慧催生。
合作探究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公布學習目標。通過認定目標使學生獲得兩種情感體驗。一方面體驗由于自學已經完成了很多任務,獲得成功的快感,另一方面知道還有更高水平的問題需要學習探究,激發(fā)其求知的欲望。其次題目設計必須對準學習目標,必須體現(xiàn)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題目的分配不一定每組一個問題,多數情況下各個小組應對所有問題都要學習。題目難度要有層次性,以適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要明確規(guī)定某些題目必須由其它小組的組長點名讓學生展示,以激發(fā)學困生學習熱情,促進小組內的互幫互助。
四、展示提升
展示提升是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深化和提升教學內容的環(huán)節(jié)。展示的過程,教師也不是被架空的局外者,而是平等的參與者和協(xié)助者的角色,對個別知識點也可以進行自我展示。
學生可根據教師的分工,把小組合作研究的問題利用各種方式向全班展示,教師隨時進行引導、點撥、強調、提升,以拓寬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此過程中,應及時對學生及小組的表現(xiàn)加以肯定,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展示交流,體驗成功。即各小組展示學習研究成果,獲得成功情感體驗。
卓越課堂是平等而民主的課堂,誰都有展示成果的權利,誰都可以發(fā)表意見、張揚個性,臺上激情展示,臺下熱情互動,是卓越課堂的魅力所在。
五、鞏固運用
鞏固運用是學生對當堂內容的鞏固加深,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掌握情況的檢測。教師針對當堂所學內容和目標設置鞏固性練習題,由學生獨立的完成,然后可采取小組成員互批、教師抽批等方式,將競賽機制應用其中,并盡量做到當堂完成,當堂反饋。老師應注意檢測題要對教學目標全面檢查,不要隨便出幾個題目,要切實注重雙基訓練。檢測題的形式也應不拘一格,可以結合導學提綱刻印,可以小黑板示出,可以教師提前準備好進行課堂提問,也可以布置當堂的書面作業(yè)。檢測題要分層設計,要有學生選擇的余地,允許個別學習目標部分學生達不到。檢測題目一般要保證當堂檢查反饋,不留課堂尾巴。檢查要面向全體,可采取公布答案,以小組長為首,各小組對換檢查評分的方式進行。教師可重點檢查小組長的,以保證小組互查的質量。同時及時了解檢查的情況,并引導學生或由教師對有關學習漏洞,進行修補。
總之,卓越課堂不僅要讓學生樂學、好學,更要讓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由主演變?yōu)閷а?,用自己嫻熟的教學技能技巧導好每節(jié)課。我們將秉承新課改的理念,力主通過卓越課堂實現(xiàn)課堂形式、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的根本轉變,繼而轉變師生的生存狀態(tài),轉變師生的成長方式,轉變學校的發(fā)展方式,轉變傳統(tǒng)的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