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
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個主要地點就是課堂,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過程不應是純粹的單向性模式,而應采取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模式,由于這種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最終目的是傳授與獲取知識,良好的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常能獲得更優(yōu)的知識傳播效果,這一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得更為顯著。本文分析了語文課堂中傳授者與受教育者互動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就三種優(yōu)化的師生互動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進行了具體闡述。
師生互動語文教學模式效果一、前言
教育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被定義為在課堂教學這一過程中發(fā)生于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的行為以及因此而產(chǎn)生互相作用的過程。其本質(zhì)特性是教學理念或者教學思想的外在表現(xiàn),它的存在意義在于,使授課者與接受教育者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環(huán)境中,通過彼此之間的對話與溝通、合作與交流,獲得對彼此情感訴求、思想活動、知識內(nèi)容的深度分享,進而實現(xiàn)互動雙方共知與共識,共享與共進的目標。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特點在于兩方面:一是因教學課堂為師生互動的特定載體故情境性較強;二是因教學目標為師生互動的特定任務故目的性較強。語文學科與其它科目相比,因其在可讀性方面所具備的特殊優(yōu)勢,更適宜于師生互動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師生互動模式也的確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獲得了普遍的應用,但是目前在這種師生互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降低了師生互動的實際效果,因而分析其現(xiàn)存問題,且在此基礎上實施優(yōu)化的互動模式并分析實施效果,是具有較高實用性的研究。
二、師生互動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問題
師生互動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問題主要有:部分老師受技能和經(jīng)驗不足的影響,其設計的課堂提問難以有效形成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老師與學生之間未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對話關系;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被動受教模式,使他們普遍缺乏主動思考和提出問題的思維習慣及意識,進而導致其較難適應與老師之間開展互動活動的狀態(tài),以上種種造成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形式僵化、單調(diào),互動的內(nèi)容因選擇失當而過于淺顯或難度過高,互動的程序囿于程式化而機械低效。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可采用的師生互動模式及其效果
1.設計層層遞進邏輯性強的課堂提問來激發(fā)師生之間的持續(xù)互動
師生之間展開互動最有效、最簡捷的方式就是課堂提問,該方式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正確的思維通道提高對傳授內(nèi)容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可引導師生進入情感互動狀態(tài),不失為一種可操作性極強的互動方式。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提問的內(nèi)容和掌控提問的時機,則可能出現(xiàn)學生對老師的提問興趣缺乏、懶于回應的情況。因而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設計能引起學生強烈反應的問題,精準選擇提問的切入點,并注意問題設計的邏輯性,使問題能夠層層遞進,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持續(xù)互動。如我在講授課文《老山界》時,考慮到文中所涉及的內(nèi)容較現(xiàn)代中學生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比較陌生和遙遠,因而在講授課文之前,我特意先向學生拋出了一個精心設計的問題,時間設定為深夜時分,地點設定為高山懸崖之側的小路之上,讓學生就此情境想象一下自己會有怎樣的心情和想法,學生們一下被這個問題吸引住了,在讓幾名學生講述了感受之后,我自然地將話題引到了課文主人公的身上,此次互動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2.構建起有利于形成良性師生互動狀態(tài)的和諧師生關系
師生互動的基礎在于平等自由的交流與對話,故而,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良性互動,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所處的那種主導地位,主動地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對學生的知識接收方式和過程進行深入思考,這樣才可能營造出與學生進行平等自由交流與對話的和諧氛圍。師生關系的融洽必然會帶來課堂氣氛的活躍和學生學習興趣的高漲,這樣獲得好的傳授效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如我在教授主題和內(nèi)容均較為嚴肅的課文《最后一課》時,課程導入方式就選擇了這樣的開場白:今天我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吧,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經(jīng)常逃課的孩子。這種活潑的導入方式使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輕松自如的師生氛圍,使學生愿意在接下來的授課過程中就課文內(nèi)容與我開展積極互動。
3.精心設計,使教學環(huán)境趨于生活化與情景化
生活化與情景化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將學生置于學習的新鮮和興奮狀態(tài)之中,豐富情感體驗,拓寬交流話題,是使師生互動更上一個層次的有效途徑。因而我們在向學生講授知識前,首先自己要對課文有深入的了解,對于適合將其內(nèi)容生活化與情景化的課文,應事先予以精心設計,選擇合適的方式將課文內(nèi)容置于生活情景中。如我在教授《范進中舉》一課時,采取了讓學生對文中的范進、胡屠夫等主要人物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還達到了增強學生對文中人物理解的目的。
四、結語
采用優(yōu)化的師生互動模式為語文課堂教學搭建起有效的互動平臺,有利于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的發(fā)掘,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角色,而作為另一主體角色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模式是多樣化且是伴隨著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情境而不斷變化的,我們有必要將師生互動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作為一個永恒的探求目標,在具體的課堂實踐教學中進行持續(xù)的觀察和探究,構建出基于學生心理、行為、人格等多方面特征基礎上的融合了效率、管理、教育等多學科理論的有效課堂互動策略與模式,為切實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受益程度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周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2,(3):24.
[2]徐漢暉.論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模式與效果[J].凱里學院學報,2014,32(2):151-153.
[3]于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策略初探[J].中學語文,2014,(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