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潼,趙光宗,高興斌
(1青州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青州 262500;2濰坊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3青州市人民醫(yī)院)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椎并可累及周圍關節(jié)的慢性進行性炎癥性疾病,臨床以骶髂關節(jié)、脊柱及近軀干大關節(jié)等部位的疼痛、進行性的強直與畸形等為主要表現(xiàn)[1]。AS多在16~40歲發(fā)病,其病程長、難治愈、致殘率高,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傳統(tǒng)西藥可較快的改善臨床癥狀,但停藥后易復發(fā)[2]。2011年6月~2014年3月,我們采用腰痹通膠囊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治療AS患者53例,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青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AS患者106例,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制定的AS診斷標準[3]。10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男44例,女9例;年齡(35.7±3.5)歲;病程(4.7 ±2.1)a;血沉 >20 mm/h者 49 例,平均42.5 mm/h;X線骶髂關節(jié)炎參照紐約分類法[3]相關分級標準,其中Ⅱ級23例、Ⅲ級26例、Ⅳ級7例。對照組男43 例,女10 例;年齡(36.4 ±2.8)歲;病程2~11(4.15 ±2.36)a;血沉 >20 mm/h者50例,平均41.7 mm/h;X線骶髂關節(jié)炎Ⅱ級23例、Ⅲ級27例、Ⅳ級6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進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等指標檢查,化驗結果正常者進行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餐后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療,750 mg/次,2次/d。觀察組:采用餐后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療,750 mg/次,2次/d;飯后溫開水送服腰痹通膠囊,3次/d,3粒/次,連續(xù)治療6個月。
1.3 觀察方法 ①臨床療效:a.完全控制:臨床癥狀基本消失,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檢測恢復正常;b.顯效:關節(jié)腫痛、休息痛、腰背疼痛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CRP、ESR下降幅度≥50%,可完成基本工作;c.有效:關節(jié)腫痛、休息痛、腰背疼痛等癥狀有所好轉,CRP、ESR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足50%;d.無效:無好轉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完全控制+顯效 +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關節(jié)疼痛個數(shù):關節(jié)疼痛主要集中在腰骶部不適或酸痛、髖部酸痛、膝部酸痛、跟腱或其他肌腱附著點疼痛、胸背痛,詳細記錄疼痛的關節(jié)數(shù)量。③晨僵持續(xù)時間:即患者晨起或經(jīng)過一段停止活動后在受累關節(jié)出現(xiàn)僵硬感,活動受限,嚴重時可有全身關節(jié)僵硬感,起床后經(jīng)活動或溫暖后癥狀可減輕或消失,測量晨起僵硬感時間并記錄。④擴胸試驗:即胸廓擴張試驗,患者直立,用軟尺測量第4肋間深呼氣和深吸氣的胸圍差值,正常約為5 cm,小于此數(shù)值為陽性。⑤AS病情活動指數(shù)(BASDAI)和AS功能指數(shù)(BASFI):參考文獻[4]方法,對比治療前后BASDAI和 BASFI。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21例,有效22例,顯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 94.34%;對照組分別為 15、17、6、15例和71.7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兩組治療前后關節(jié)疼痛個數(shù)、晨僵持續(xù)時間、第4肋間深呼氣和深吸氣的胸圍差值、BASDAI、BASFI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jié)疼痛個數(shù)、晨僵持續(xù)時間、第4肋間深呼氣和深吸氣的胸圍差值、BASDAI、BASFI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jié)疼痛個數(shù)、晨僵持續(xù)時間、第4肋間深呼氣和深吸氣的胸圍差值、BASDAI、BASFI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關節(jié)疼痛個數(shù)(個) 晨僵時間(min) 第4肋間深呼氣和深吸氣的胸圍差值(cm)BASDAI BASFI觀察組治療前 2.77 ±0.97 53.65 ±18.24 2.14 ±0.52 7.48 ±0.36 6.24 ±0.45治療后 0.91±0.12*△ 13.15± 9.37*△ 2.10±0.22*△ 3.54±0.34*△ 3.65±0.33*△對照組治療前 2.68 ±0.82 53.57 ±16.58 2.19 ±0.44 7.52 ±0.38 6.25 ±0.46治療后 1.56 ±0.09 19.16 ± 8.73 2.17 ±0.46 4.52 ±0.32 4.46 ±0.38
AS是一種常見的全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目前其病因以及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多與免疫系統(tǒng)有關[5]。據(jù)流行病學統(tǒng)計,我國AS患者已超過500萬,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痛苦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上AS的治療尚未有標準化的治療流程及方案,多采用多種西藥聯(lián)合治療,使得藥物的不良反應加大,因此患者的依從性差。柳氮磺吡啶的水解產(chǎn)物為5-氨基水楊酸與磺胺嘧啶[6,7],能夠使葉酸的吸收及代謝、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降解等被有效抑制,從而改變細胞的免疫機制,并且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8,9]。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蓋痹者,閉也,以血氣為邪所閉,不得通行而病也。本病患者大多由于素體虧虛,腎虛督弱,加之外感風寒濕或濕熱毒邪,阻于督脈,脈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10]。并形成了獨特的治療理論體系,如強腎通督、補腎壯陽、活血通絡、祛風勝濕、應用蟲類藥物等。腰痹通膠囊正是祖國醫(yī)學理論的體現(xiàn),由田七、川芍、延胡索、白芍、牛膝、狗脊、熟大黃、獨活等藥研制成的復方中藥制劑,具有活血化癖、祛風除濕、行氣止痛的作用。用治氣滯血瘀、脈絡阻閉所致的腰痹,證見腰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輕者俯仰不便、重者劇痛不能轉側。本藥是利用傳統(tǒng)的中藥經(jīng)現(xiàn)代工藝制成的中藥制劑,經(jīng)臨床應用表明該藥對活動期AS患者有較明顯的鎮(zhèn)痛、消炎作用。腰痹通膠囊是利用傳統(tǒng)的中藥經(jīng)現(xiàn)代工藝制成的中藥制劑,現(xiàn)有的臨床和實驗表明腰痹通膠囊可降低大鼠脊髓損傷(SCI)組織中內皮素-1水平,提示在SCI的繼發(fā)性損傷過程中腰痹通膠囊有明顯的治療作用[11~14]。李進等觀察腰痹通膠囊對脊柱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發(fā)現(xiàn)腰痹通膠囊能夠減少炎癥反應,促進功能恢復,縮短康復期。張順聰?shù)忍接懷酝z囊對腰椎管狹窄癥術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療效及安全性,發(fā)現(xiàn)在腰椎管狹窄癥術后早期應用腰痹通膠囊進行干預,可以促進神經(jīng)功能盡快恢復,盡快減輕患者疼痛麻木程度,提高手術療效,且安全性高。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能夠有效緩解晨僵、關節(jié)腫脹、疼痛等情況,降低ESR及CRP的水平,改善脊柱功能。提示抗類風濕西藥結合傳統(tǒng)醫(yī)學治療AS取得了滿意療效,為治療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行的治療選擇。
總之,腰痹通膠囊聯(lián)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療AS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與脊柱功能,是一種可靠而可行的治療方法。
[1]黃烽.強直性脊柱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38-44.
[2]Rudwaleit M,Braun J,Sieper J.ASA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axial spondyloarthritis[J].Rheumatol,2009,68(7):591-593.
[3]張奉春.風濕免疫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47-158.
[4]吳晨燕,李金濤.加味左歸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4,29(1):16-17,19.
[5]Moots RJ,Haraoui B,Matucci-Cerinic M,et al.Differences in biologic dose-escalation,non-biologic and steroid intensification among three anti-TNF agents:evidence from clinical practice[J].Clin Exp Rheumatol,2011,29(1):26-34.
[6]莊銘城,莊俊合,李明智,等.益賽普、柳氮磺吡啶聯(lián)合功能鍛煉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6):82-83.
[7]岳濤.白芍總苷聯(lián)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15):54-55.
[8]張傳維,周子朋,鄭福增,等.三聯(lián)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40例[J].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2012,1(5):29-31.
[9]劉巍,方方.強直性脊柱炎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0,50(15):108-109.
[10]徐黎明,楊清銳.復方玄駒膠囊輔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4,54(11):80-51.
[11]李慧英,孟東方.腰痹通膠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3):46.
[12]李進,楊述華,杜靖遠,等.腰痹通膠囊對脊柱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6):4483.
[13]張順聰,江曉兵,楊志東.腰椎管狹窄癥術后早期應用腰痹通膠囊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3):4091.
[14]潘化平,王健,馮慧,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疼痛發(fā)生機制與治療進展[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14(6):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