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林,王前進,薛 剛
低頻振動是在勞動生產(chǎn)過程中導(dǎo)致腰痛的重要危險因素[1],其危害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有關(guān)振動致病機制的動物實驗較少,且諧振對腰椎骨組織功能和結(jié)構(gòu)影響的研究未見報道。本實驗通過振臺模擬駛乘人員接觸振動,觀察低頻諧振(4~6 Hz)對兔下腰椎骨組織細胞功能和形態(tài)的影響,以期為振動所引起傷病的早期診斷、預(yù)防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實驗動物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蘭大白兔60只,分籠飼養(yǎng),體重(1.5±0.18) kg,由解放軍 150 醫(yī)院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前適應(yīng)性喂養(yǎng)1周,室溫控制在(22±1)℃,飼養(yǎng)期間給予顆粒飼料,自由飲水。
1.2 儀器 HDZDT-Ⅰ可調(diào)頻振動臺 [振動范圍:0~50 Hz,振幅(0.5±0.2) mm]:天津市慶達試驗儀器制造公司。
1.3 動物分組與造模 動物適應(yīng)性飼養(yǎng)1周后,隨機均分為正常對照組、造模對照組和4、5、6 Hz振動組,每組12只。振動造模組置于特制籠中,固定于臀坐位,確保臀部接觸振動,給予各自不同頻率振動2 h,1次/d,5 d/周。造模對照組只固定臀坐位于特制籠相同時間。正常對照組置相同空間特制籠中自由活動。
1.4 標本采集與處理 分別于實驗第2、4、6周后分批處死4只做形態(tài)學(xué)檢查。
1.5 觀察指標
1.5.1 一般指標 動物的體重、精神狀態(tài)、毛發(fā)光澤、食欲等的變化情況。
1.5.2 組織形態(tài)學(xué)觀察 各組于實驗 2、4、6周分批處死4只動物,取出腰5椎體,沿矢狀面正中鋸開,10%中性甲醛緩沖液固定48 h,5%硝酸液脫鈣,流水沖洗后石蠟包埋切片,常規(guī)HE染色,光鏡觀察。每張切片在10~40倍視野下隨機選取5個視野,計數(shù)視野內(nèi)成骨和破骨細胞數(shù)量,取其平均數(shù)作為腰椎病理改變評價指標。
2.1 一般指標觀察 振動造模組動物造模1周后,食欲減退,精神差,皮毛失去光澤,體重開始下降,并呈進行性加重。正常對照組和造模對照組無異常反應(yīng),正常對照組動物體重隨實驗進展逐漸增加。
2.2 腰5椎體組織形態(tài)學(xué)變化 5組實驗兔的腰5椎體光鏡下骨組織形態(tài)見圖1。各組大體形態(tài)正常、無塌陷和增生。正常對照組腰5椎體的成骨細胞圍繞骨小梁規(guī)則單層排列,破骨細胞少見。振動組成骨細胞減少,破骨細胞增多,骨小梁減少、結(jié)構(gòu)破壞,空陷窩增加,結(jié)構(gòu)紊亂。實驗第2周時,各振動組腰5椎體的成骨細胞數(shù)較正常對照組、造模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同時,4 Hz振動組腰 5 椎體的破骨細胞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0.05)。見表1、2。
圖1 實驗兔腰5椎光鏡下觀(HE,10×40)
表1 各組兔不同時間點腰5椎體成骨細胞計數(shù)(±s,n=4)
表1 各組兔不同時間點腰5椎體成骨細胞計數(shù)(±s,n=4)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造模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點2周 4周 6周正常對照組 108.00±5.00 107.00±7.81 110.00±8.01造模對照組 96.00±6.00 89.00±3.00* 77.00±6.00*4 Hz 造模型 62.47±4.04*# 71.33±4.04*# 95.00±7.03*#5 Hz 造模組 77.33±4.73*# 90.00±3.61* 95.00±2.00*#6 Hz 造模組 80.00±4.00*# 90.00±4.00* 102.00±4.00#
表2 各組兔不同時間腰5椎體破骨細胞計數(shù)(±s,n=4)
表2 各組兔不同時間腰5椎體破骨細胞計數(shù)(±s,n=4)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與造模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點2周 4周 6周正常對照組 17.00±1.00 15.00±2.00 16.00±3.02造模對照組 16.00±2.00 21.33±3.06 24.00±3.00*4 Hz造模型 26.57±1.53*# 25.00±1.73* 18.00±5.00 5 Hz 造模型 20.00±4.00 23.00±3.00* 16.33±1.53#6 Hz 造模型 14.00±1.00 19.00±2.65 16.00±2.01#
在從事各種職業(yè)的人群中,下腰痛均較常見。其中,以接觸振動工作的人群,如汽車駕駛員的腰痛患病率就比其他不接觸振動的人群要高很多[2]。關(guān)于振動導(dǎo)致駕駛員產(chǎn)生腰痛的研究認為,腰椎的共振區(qū)(2~6 Hz)與汽車行駛時發(fā)動機的振動頻率(<50 Hz)相重疊,使腰椎產(chǎn)生機械振動的共振,從而產(chǎn)生損傷,導(dǎo)致腰痛。低頻振動會導(dǎo)致椎旁軟組織疲勞及衰竭,但是否會引起腰椎骨組織的損傷,目前尚未見報道[3,4]。本研究以固定于臀坐位并確保臀部接觸低頻振動的兔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在6周的時間內(nèi),振動對下腰椎骨組織的形態(tài)學(xué)影響。
本研究表明低頻振動的早期即可引起腰椎椎體組織學(xué)的改變,如成骨細胞減少、破骨細胞增多,骨小梁結(jié)構(gòu)紊亂破壞等;其中,以4 Hz諧振對椎體骨質(zhì)的破壞最為嚴重。在第2周,3組低頻諧振均能導(dǎo)致椎體成骨細胞的明顯減少;而椎體破骨細胞除4 Hz諧振組有顯著的增加外,其余2組的破骨細胞無顯著變化。在第4周和第6周,各諧振組的成骨細胞數(shù)目在依次增加。這一結(jié)果說明,低頻諧振對椎體骨質(zhì)損傷的早期組織學(xué)表現(xiàn),主要是成骨細胞的減少;同時,只有4 Hz的諧振能夠在早期引起破骨細胞的增加,這可能是4 Hz諧振較其他頻率諧振對骨質(zhì)損傷更加嚴重的一個原因。
總之,低頻諧振后椎體骨發(fā)生了程度不同的損傷,損傷發(fā)生時間早,并以4 Hz的諧振損傷最為嚴重。因此,對駛乘人員的腰椎保護易早期施行,盡量減少振動暴露持續(xù)時間,提高座椅的隔振性能,坐位時保持正確的坐姿并適時合理地改變工作體位,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5]。嚴格執(zhí)行《軍事訓(xùn)練傷診斷標準及防治原則》,加強傷病防護力度,保護脊柱病預(yù)防下腰痛的發(fā)生。
[1] Roeykens J,Rogers R,Meeusen R,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in a flemish population of the WHO MON ICA optional study of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J].Med Sci Sports Exerc,2006,30(10):1071-1075.
[2]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Guide for the valu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whole body vibration[S].ISO 2631[m].Geneva,1985.
[3] von Stengel S,Kemmler W,Bebenek M,et al.Effect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different devices on bone mineral density[J].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6):1071-9.
[4] Wenger KH,F(xiàn)reeman JD,F(xiàn)ulzele S,et al.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on bone properties in aging mice[J].Bone,2010,47(4):746-55.
[5]黃昌林,張 莉,薛 剛.《軍事訓(xùn)練傷診斷標準及防治原則》的編制應(yīng)用研究及意義[J].解放軍醫(yī)學(xué)雜志,2004,29(4):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