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英 金江軍 姚衛(wèi)浩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年來我國病死豬肉事件頻發(fā),亟待加強監(jiān)管。本文對發(fā)生在全國各地的24起病死豬肉事件進行了實證研究,分析了病死豬肉黑色產業(yè)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及相關利益者的行為,對如何加強對病死豬肉的監(jiān)管提出了一些對策,如加強對制售病死豬肉非法屠宰場的監(jiān)管,建立和完善相關政府部門行政問責制度,深化動物防疫檢疫制度改革。
關鍵詞:病死豬肉;食品安全;監(jiān)管;關鍵環(huán)節(jié);相關利益者分析;行政問責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豬肉質量安全控制一直是我國生豬產業(yè)鏈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近年來,北京、福建、成都、青島、濰坊、溫州、廊坊、遵義、張家港、江蘇睢寧、安徽蕭縣、江西高安、湖北枝江、當陽、廣東博羅等地相繼發(fā)生了病死豬肉事件,嚴重危害有關地方廣大消費者的健康。有關政府部門如何加強監(jiān)管,為人民群眾吃上安全放心的豬肉,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病死豬肉黑色產業(yè)鏈關鍵環(huán)節(jié)相關利益者分析
我國病死豬肉屢禁不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病死豬肉已形成了黑色產業(yè)鏈,從病死豬買賣到病死豬肉銷售,相關人員都可以從中得到經濟利益,形成了利益鏈和利益共同體。
(一)病死豬收購環(huán)節(jié)
在病死豬收購環(huán)節(jié)中,相關利益者包括養(yǎng)豬戶、豬販子、保險公司查勘人員、屠宰場、畜牧防疫部門工作人員等。豬病死后,豬販子從保險公司查勘人員購買豬病死信息,豬販子上門收購病死豬,養(yǎng)豬戶把病死豬賣給豬販子,豬販子再把病死豬賣給屠宰場。
在這個過程中,養(yǎng)豬戶、豬販子、保險公司查勘人員、屠宰場、畜牧獸醫(yī)部門工作人員都可以得到經濟利益。例如,養(yǎng)豬戶本應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如掩埋),而把病死豬賣給豬販子,不但可以節(jié)省無害化處理的成本,而且可以賺錢。保險公司查勘人員可以通過把豬病死信息賣給豬販子牟利。豬販子從養(yǎng)豬戶買來病死豬,再賣給屠宰場,從中可以賺差價。屠宰場從豬販子那里買來病死豬,屠宰、加工后也可以賺差價。畜牧防疫部門工作人員不需要到現(xiàn)場監(jiān)督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而且還可以從養(yǎng)豬戶和豬販子那里收受賄賂。
2014年12月,中央電視臺曝光了江西高安病死豬肉事件。記者在高安跟蹤調查了一年,發(fā)現(xiàn)當地不少病死豬被豬販子長期收購,病死豬肉被銷往廣東、湖南、重慶、河南、安徽、江蘇、山東等7省市。2013年,高安病死豬肉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豬販子陳老板告訴記者,屠宰場一般病死豬的收購價為3.6元/公斤,病死母豬的價錢為4.8元/公斤。他的8頭病死豬一共賣了2890元,扣掉收購成本和車費,這一趟賺了近1500元,其中一頭病死母豬就賺了近600元。
(二)病死豬屠宰加工環(huán)節(jié)
在病死豬屠宰加工環(huán)節(jié),相關利益者包括屠宰場、豬肉檢疫部門工作人員。屠宰場從豬販子那里低價購進病死豬,經過屠宰、加工后,再以高價賣給病死豬肉銷售者,從中可以賺取差價。豬肉檢疫部門工作人員不需要對豬肉進行檢疫,減少了工作量,還可以收取屠宰場給的好處。
在北京良鄉(xiāng)病死豬肉一案中,案犯呂江永(非法屠宰點老板)從豬販子手里購買病死豬的價格是每斤一到兩元錢不等,而呂江永的出貨價在每斤6元左右。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呂江永賣出的病死豬肉近3萬斤,獲利十幾萬元[1]。
2010年10月,案犯胡昌彬承租某廢棄養(yǎng)豬場從事病死豬肉的加工、生產、銷售活動。2011年1月,胡昌彬開始與案犯柯名治共同加工、生產、銷售病死豬肉。至2011年3月份,兩人將撿回來的及收購的共計百余噸的病死豬肉進行宰殺后加工成排骨、肉、豬皮、臘腸等,作為食品銷往山東省、浙江省和福建省等一些地區(qū),銷售金額達54萬余元[2]。
一頭健康的生豬價格是1000多元,而一頭病死豬的價格只有100多元。健康豬與病死豬之間巨大的價差使很多屠宰場鋌而走險,以病死豬肉冒充檢疫合格的豬肉銷售,或者將病死豬肉以低于合格豬肉市場價格的價格銷售給肉類食品加工廠。
(三)病死豬肉銷售環(huán)節(jié)
在病死豬肉銷售環(huán)節(jié),相關利益者包括病死豬肉銷售者、購買病死豬肉的企事業(yè)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如餐館、食堂、熟食店、豬肉制品加工企業(yè)等)、市場檢查監(jiān)督部門工作人員。病死豬肉銷售者從屠宰場低價購進病死豬肉,再以高價賣給賓館酒店、各類食堂和普通消費者,從中可以賺取差價。與購買正常豬肉相比,購買病死豬肉,餐館、食堂、熟食店、豬肉制品加工企業(yè)等節(jié)省了進貨成本或原材料采購成本,可以多賺些錢。市場檢查監(jiān)督部門工作人員不需要對豬肉進行抽檢,減少了工作量,而且還可以從病死豬肉銷售者那里收受賄賂。
在北京良鄉(xiāng)病死豬肉案中,案犯呂江永的老鄉(xiāng)李紅河在北京錦繡大地市場從事豬肉批發(fā)生意,2012年春節(jié)開始從呂江永處進貨?!罢?guī)渠道進肉一般9元多一斤,從呂江永手里拿只要6.5元,加價一元賣給零售商,還是比正規(guī)渠道便宜?!崩罴t河前后從呂江永手里進貨兩萬多斤,獲利兩萬多元。
在溫州制售病死豬肉案中,案犯以3元/公斤的價格收購病死豬肉,再以4-6元/公斤的價格銷售給熟肉加工者,從中賺取1-3元/公斤。熟肉加工者以14元/公斤的價格銷售制成品,從中賺取8-10元/公斤。
安徽蕭縣不法商販收購病死豬肉銷往安徽、河南等地加工成熟食后,批發(fā)銷售到安徽、江蘇等地零售點和菜市場。至案發(fā)時共加工病死豬肉5萬余斤,非法獲利8萬余元。
在有的病死豬肉案件中,收購、加工和銷售由同一人或同一團伙所為。例如,漳州南靖人林某、吳某原本受聘于當地鎮(zhèn)政府,負責在各自村里撿病死豬或到養(yǎng)豬戶收病死豬,然后對這些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2012年8-9月,林某在處理病死豬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商機,便把撿收來的病死豬制作成豬肉出售。隨后鄰村的吳某也加入其中,兩人合作販賣病死豬,并在靖城鎮(zhèn)天口村建了一個6噸的冷凍庫。除撿來一些扔在路邊的病死豬,他們還分別以0.1元到0.8元不等的價格大量收購病死豬。兩人在池塘邊設屠宰場,雇請3名工人屠宰,將豬肉和排骨按20公斤/袋的標準包裝,再轉移到協(xié)鑫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的凍庫,銷往廣東、江西、湖南等地的肉制品加工廠。2013年1-3月,他們累計銷售近40噸的病死豬肉,案值達300多萬元[3]。
二、加強病死豬肉監(jiān)管的對策
我國病死豬肉事件頻發(fā),與有關政府部門監(jiān)管不力、缺乏有效的行政問責、動物防疫檢疫制度不完善有關。為此,筆者提出如下一些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制售病死豬肉非法屠宰場的監(jiān)管
非法屠宰場收購、屠宰病死豬,加工病死豬肉,是病死豬肉黑色產業(yè)鏈的核心。許多非法屠宰場不但屠宰病死豬肉,還把病死豬肉加工成香腸等豬肉制品。有關食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應加大巡查力度,及時發(fā)現(xiàn)非法屠宰場。由于非法屠宰場位置通常比較偏僻、隱蔽,應通過完善有獎舉報方式,發(fā)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舉報。
建立非法屠宰場出租戶和打工者連帶責任制度。許多非法屠宰場是租用他人的場地,一些非法屠宰場雇傭了工人。在處罰非法屠宰場主犯的同時,對非法屠宰場出租戶和打工者也應進行處罰。例如,在福清病死豬肉案中,案犯胡昌彬承租林定華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宏路街道南峰村廢棄的養(yǎng)豬場從事病死豬肉的加工和銷售活動,林定華被另案處理。
在2011年3月-5月期間,四川省崇州市羊馬鎮(zhèn)男子聶成海雇了5名工人,加工了40噸病死豬肉,銷往成都市區(qū)、崇州等多地的“黑市場”。2012年1月,崇州法院審理并宣判了這起案件,主犯聶成海被判有期徒刑2年6個月,并處罰金15萬元;5名工人被判8個月到1年零兩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3萬元到8萬元不等罰金。
(二)建立和完善相關政府部門行政問責制度
對有關部門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是造成監(jiān)管不嚴、監(jiān)管不力的重要原因。在經濟利益面前,一些公務員甚至成為不法分子的“保護傘”。例如,高安某屠宰場周圍到處都是病死豬內臟和污水,一到夏天到處臭氣熏天,周圍居民經常舉報投訴,但這么多年他們都沒有一點事,因為他們都有很硬的關系。楊老板聲稱“把公安搞定就什么事也沒有,上面有什么行動他就提前通知你”。為此,紀檢監(jiān)察部門應嚴厲查處失職、失察、瀆職、受賄、濫用職權等行為,對相關責任人進行黨紀政紀處分。
自201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四百零八條后新增加了“食品安全監(jiān)管瀆職罪”,即“負有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導致發(fā)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睘榱烁玫剡M行量刑,需要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明確什么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什么是“其他嚴重后果”,什么是“特別嚴重后果”。
收集有關案例,組織開展廉政警示教育。例如,在安徽蕭縣病死豬肉事件中,蕭縣原副縣長等17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在成都病死豬肉事件中,蒲江縣壽安鎮(zhèn)副鎮(zhèn)長等2人受到政紀處分,雙流縣商務局副局長、金橋鎮(zhèn)分管負責人等4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在江西高安病死豬肉事件中,高安市委常委會決定對市畜牧水產局、市商務局主要負責人及相關分管人員進行免職處理,對市畜牧水產局執(zhí)法室、市畜牧水產局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防疫檢疫科)、楊圩鎮(zhèn)畜牧獸醫(yī)防疫檢疫站、市商務局綜合執(zhí)法大隊負責人由紀檢監(jiān)察部門按組織程序進行免職處理。
(三)深化動物防疫檢疫制度改革
把畜牧站由全額財政撥款單位改為自收自支單位,提高獸醫(yī)、防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全額財政撥款體制下,由于工資有了保障且工作項目沒有直接的經濟收入或收入非常低,致使很多人不愿意再工作。農民生豬生病需要醫(yī)治時就推諉拖延,農民只好向體制外獸醫(yī)求助,但這些體制外的獸醫(yī)收費很高。畜牧站的獸醫(yī)醫(yī)治一頭生豬只收費20元,而體制外獸醫(yī)收費高達100元,導致農民對患病的生豬不再醫(yī)治而是直接銷售給屠夫。由于缺乏工作積極性及有效的組織管理,基層畜牧站不再對生豬進行防疫,生豬流行病大幅增加,產生了大量病死豬[4]。完善動物檢疫制度,禁止畜牧站把動物檢疫工作承包給個人,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為保證食品安全,國家要求進入市場銷售的動物及動物制品必須檢疫合格。然而在基層檢疫工作中,檢疫工作已退化為給運輸的生豬及生豬制品開具出入境通行證和檢疫合格證,真正的檢疫工作基本上沒有開展,實際上基層檢疫站也基本上沒有任何檢疫設備。為調動檢疫人員工作積極性,很多畜牧站分路段把檢疫工作承包給個人,導致許多檢疫人員利用強制性檢疫規(guī)定進行變相收費,放縱病死豬肉流入市場。不少檢疫人員為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不是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并對病死豬肉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開具高額罰單或勒索病死豬肉制售人員錢財后采取不開票的方式予以放行[4]。為此,一方面可采用按件計酬的方式對檢疫人員進行物質激勵,另一方面要建立動物檢疫責任追究制度。按照“誰檢疫,誰負責”的原則,一旦發(fā)生病死豬肉事件,就要追究相關檢疫人員的法律責任。
參考文獻
[1]涂銘.北京三萬斤問題豬肉“裸奔”到餐桌[N].中國青年報,2013-08-09。
[2]鄒偉.公安部公布2010年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EB/OL].新華網,2011-03-22。
[3]陳詩詩.漳州政府雇員3個月售40噸病死豬肉流向廣東等地[N].海西晨報,2013-05-06。
[4]陳祖德,張一薇.對川渝兩地基層畜牧領域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管瀆職的調查分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04):95-99。
作者簡介:韋文英(1966-),男,廣西貴港市人,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現(xiàn)實問題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從事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區(qū)域營銷、區(qū)域價值及現(xiàn)實問題研究。金江軍(1978-),男,浙江義烏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姚衛(wèi)浩(1978-),男,江蘇啟東人,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產業(yè)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