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銀飛
【問題引路】
孝是為人之本。從古至今,一直倡導孝道。幫父母做事是孝;出門告知、返回面見是孝;聽從父母,不私藏物品是孝;像父母愛我們那樣愛他們、尊敬他們更是孝;當父母對我們有想法,管教嚴格甚至有不喜歡我們的表情流露的時候,我們仍然能做到愛他們、尊敬他們嗎?
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弟子規(guī)》之入則孝的第二部分,一起去感受古人是如何對父母以德報德,實行孝道的?
【誦讀聲聲】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惡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為你解讀】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闭Z出《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guī)》。教導讀者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孝經》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有人抱怨說:“父母怎么管我這么多?”實在是因為你不能讓父母放心?。〖偃缒阒勒疹櫤米约旱纳眢w,生活起居飲食有規(guī)律,父母就放心了。現在,不健康的網絡、影視太發(fā)達,人與人之間交流很頻繁,假如你沒有判斷力,又沒有理智,就會受到邪惡思想的污染而墮落。到時候,不但父母家人蒙羞,甚至連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這是大不孝,所以,從小就要學會自尊自愛,保持身心的清凈健康很重要!
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父母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我們過于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他們,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討,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并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難能可貴了。當父母有了過錯,作為子女的要勸諫讓他們改正。勸諫的時候要和顏悅色,聲音輕以示尊重。
孝道培養(yǎng)的是什么呢?孝道的核心內容,培養(yǎng)的是“以德報德”,是別人向你發(fā)出善念,你也要回饋別人善念,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并完成“愛的循環(huán)”。 孝道的靈魂,是愛,是尊重。父母愛你,你也能愛父母、尊敬父母,即為孝。
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愛他的同時,也學習孝道的內容,被教育也要對父母好,尊敬父母,這是在教授孩子完成愛的循環(huán),學會“以德報德”,這樣的孩子,會更加懂得感恩,而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他也會自然而然地將這個道理,用到與周圍的人相處的過程中,這樣感恩的人,別人對他好,他不會覺得這是應該的,而是也回饋給人家,這樣,相互之間有善意的傳遞,這樣的人,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