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淑穎
(河南省臨潁縣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河南 漯河 462600)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分析及治療
蔣淑穎
(河南省臨潁縣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河南 漯河 462600)
目的 總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并給予患者有效治療。方法 將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入院的40例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特點、癥狀、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預后情況。結果 觀察組隨訪1年,呼吸困難、無痛型心梗、惡心嘔吐、出汗、心悸、雙肺啰音等癥狀明顯多于對照組;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力衰竭、臨終前心肌梗死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比較嚴重,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臨床應在確診后及時給予患者針對性治療,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療效。
老年糖尿?。患毙孕募」K?;臨床特點
糖尿病為一種臨床多發(fā)常見的慢性疾病,且當前該疾病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則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預后差,導致死亡率增加[1]。因此,臨床應明確疾病的特點,提高診斷準確率,改善預后,對于促進患者身體健康的早日恢復相當重要。本次研究中,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為臨床預后提供可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50~88歲,平均年齡(69±1.1)歲,糖尿病平均病史(16.0±5.2)年,并選取同期收治的40例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1~85歲,平均年齡(67±0.9)歲,糖尿病平均病史(15.9±6.0)年。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史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實施血糖、血清酶學、心電監(jiān)護、15導ECG等檢查,對部分患者進行Hotter、DUG、OGTT診斷檢查,查看患者的發(fā)病情況、臨床特點、表現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隨訪觀察1年,統(tǒng)計患者的生存情況。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飲食控制、運動治療、降糖以及胰島素治療。
1.3 評價標準
糖尿病患者符合衛(wèi)生部門制定的診斷標準,心肌梗死至少應符合以下兩項指標:經心電圖檢查可見心肌梗死有典型變化或變化;嚴重心絞痛發(fā)作持續(xù)發(fā)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血清中出現谷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異常增加或病因不明確。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數據資料采用SPSS 19.5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情況
統(tǒng)計結果顯示為:觀察組的呼吸困難、無痛型心梗、惡心嘔吐、出汗、心悸、雙肺啰音等癥狀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癥狀發(fā)生對比 [n(%)]
2.2 對比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心肌梗死、再梗死、心力衰竭、臨終前心肌梗死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n(%)]
2.3 預后
隨訪1年,對照組40例患者中,存活37例,死亡3例,死亡率為7.5%,觀察組40例中,存活32例,死亡8例,死亡率為20%,觀察組死亡率與對照組死亡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以及冠心病均為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據統(tǒng)計,隨著當前老齡化的不斷加劇,糖尿病的發(fā)生率也不斷增加,而糖尿病心血管已成為臨床致死的一個主要原因[2]。因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不斷下降,極易患上述兩種疾病。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發(fā)展的原因主要為:因老年人身體以及生理的特殊性,血管趨于硬化,糖尿病患者一旦發(fā)生早期癥狀后病情會迅速惡化,主要與心肌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植物神經紊亂、高血糖在狀態(tài)、脂代謝異常、高胰島素癥密切相關,且上述因素均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3]。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兩組患者年齡普遍偏高,這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理性功能,患者可能會出現反應遲鈍,極易被消化道癥狀、泵衰竭、休克癥狀掩蓋,因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初期癥狀多表現為精神、大汗、消化道癥狀,容易被誤診為胃腸系統(tǒng)疾病、呼吸、神經系統(tǒng)疾病,影響臨床治療[4-5]。本次研究中,對比兩組癥狀特點,觀察組患者的呼吸困難、無痛型心梗、惡心嘔吐、出汗、心悸、雙肺啰音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因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分析糖尿病病變發(fā)生后,會誘發(fā)心臟功能結構變化,導致左心室舒張期順應性下降,收縮功能發(fā)生異常,出現心功能衰竭。之后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隨訪,觀察組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預后效果不佳。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因臨床癥狀不典型,病情較難確診,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并發(fā)癥多,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臨床治療關鍵在于確診患者疾病,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改善預后。糖尿病對老年患者心臟影響主要表現為血管影響,增加冠脈狹窄程度,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率,增加死亡率。因此,臨床應注意對應治療心肌梗死基礎上,應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
[1] 汪曉紅.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內脂素水平及阿托伐他汀鈣的干預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2):445.
[2] 王文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后血管開通時間對心室重構和心臟功能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6):646.
[3] 楊明信.心可舒對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4):2893.
[4] 李 春.磺脲類降糖藥對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0):740.
[5] 米樹華.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間血糖波動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11):831.
R587.1
B
ISSN.2095-6681.2015.01.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