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鳳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0)
高校柔力球課程教學方法探索與研究①
馮小鳳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0)
在柔力球項目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其變得越來越成熟。目前,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柔力球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現(xiàn)在的高校的柔力球課程教學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使得高校柔力球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因此,為了提高高校柔力球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使高校學生身體素質得到鍛煉和加強,就應該對其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和研究。下面該文對高校柔力球課程教學的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有效地推動高校柔力球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高校 柔力球課程 教學方法
目前關于柔力球教學方法方面的研究比較少,而且在一些討論柔力球教學的文章中只是提出了一些各個項目都能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在柔力球課程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然而這些教學方法并沒有真正的在高校的柔力球教學中進行推廣,這就使得高校柔力球教學水平的提升受到了影響和制約。有鑒于此,該文分析并且探究了高校柔力球的教學方法。
要想更加有效地開展柔力球課程教學,首先必須要了解柔力球的技術體系。如果單純地從技術層面來說,柔力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等各種項目具有相同的技術,同樣也可以劃分為步法和手法兩個部分,其中手法包括側旋球、平旋球、反手接拋低球、反手接拋高球、正手接拋低球以及正手接拋高球等技術。然而真正地與乒乓球、羽毛球和網(wǎng)球比起來,柔力球在手法方面存在的一定的區(qū)別,柔力球是依靠整個身體協(xié)調發(fā)力從而控制從入拍到出拍的球的運動軌跡,只有依靠身體的纏絲力才能夠將球發(fā)出。同時,如果不采用積極的步法,柔力球很難爭取到有利的“點”對身位進行調整。如果嚴格來說,任何沒有身形的柔力球手法都可能變成“違例”動作[1]。
作為一項新研發(fā)的體育活動,柔力球被很多高校引入到了體育課堂教學中。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入柔力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這一運動除了能夠使學生充分的體會到柔力球的技術動作美之外,還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身體,改善和提升學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活性。
2.1 柔力球運動的技術動作美
作為一種結合了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等各種項目的動作精髓從而創(chuàng)編而成的一種運動,柔力球還有效的集娛樂、趣味、競技等于一體。柔力球最為主要的技術特色就是使硬性擊球的方式得到了改變,其通過對帶有彈性的特質的球拍的運用迎接來球,隨后緩沖納入球拍的球,再做出一個弧形引化的動作,通過慣性順勢拋出球。而練習者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達到健身強體、舒展全身筋骨的目的,與此同時,柔力球的方式還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因此可以帶給人一種美的體驗。
2.2 柔力球運動對人的身體器官的積極影響
因為柔力球運動的弧形引化能夠將隨機應變的將各種各樣的作用做出來,而且這些動作大部分都屬于自然放松的順關節(jié)的圓弧運動,要利用旋轉、畫弧以及轉體等方式完成這些動作,這樣就能夠使練習者周身良好的生理狀態(tài)得到有效的保持,不僅能夠有效地鍛煉練習者的肌肉,還可以使練習者的關節(jié)得到有效的保護。由于練習者必須要集中精力才能夠將其中的動作完成,同時要保證四肢、眼、腦做到協(xié)調配合,從而能夠對球的路線進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通過柔力球運動還能夠有效的改善和提升練習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活性。
剛剛接觸柔力球的學習者就是所謂的初學者,同時也包括前期剛開始簡單的接觸柔力球然而也并沒有將柔力球項目放棄的學習人員。柔力球初學者在初學階段究竟該對什么內(nèi)容進行學習,這一問題受到了很多教練員的普遍關注。隔網(wǎng)對抗形式是早期的柔力球運動的主要形式,后來在具體的實踐中又將套路演練的形式挖掘了出來,隔網(wǎng)對抗形式就是所謂的柔力球競技項目,套路演練的形式就是所謂的柔力球套路項目。從入球到出球的柔力球技術主要包括四個技術部分,也就是迎、納、引、拋,從而形成一個一氣呵成、自然流暢、連貫的弧形引化這樣一個技術要領。對于初學階段的學習人員來說,用手很難接住過來的球,更別說要畫圓蹬轉發(fā)力用球拍發(fā)球。所以必須要對初學階段的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進行鍛煉,也就是說對身體進行調控的能力,同時柔力球初學階段的學生還要掌握住對柔力球的反應能力、對球拍進行掌控的判斷識別能力。而要想對這些能力進行鍛煉,并不一定必須要采用柔力球和柔力球拍來開展各項練習,這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輔助性的器材幫助學生進行練習,比如可以選擇拋接鑰匙、拋接羽毛球等來開展輔助練習。在教學生持拍持球練習時很多體育教師都是選擇左右擺動作為第一個動作,很多教材在對控球技術和練習方法進行講解的時候也是將左右擺動放在了第一位[2]。然而真正適合初學階段練習者的方法是肩后球,這種練習方法要求在身體的右前上方正握拍,然后將經(jīng)右側肩后拍尖向上的順時針方向的弧形引化完成,對身體右前上方來球進行拋接。在引球入拍后,練習者要同時蹬轉兩腳,外展手臂,向右側肩后做拍尖向上的圓弧運動,從而能夠在所劃圓弧的切線方向將球拋出,這一動作具有較強的可觀賞性,而且具有簡單的結構,除了能夠使學生很少出現(xiàn)錯誤動作之外,還能夠使學生對“蹬轉”概念的理解得以加深,最終將柔力球的發(fā)力原理充分的掌握住[3]。
各個高校的體育教學形式與柔力球教學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學生大一學年很多學校都開始采用同一項目的方式進行體育教學,比如身體素質、太極拳等,然后在大二的時候就開始采用選課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由于高校柔力球教師資源非常的有限,因此一些學生雖然對柔力球具有濃烈的興趣,然而卻沒有柔力球課可以選擇[4]。而且每學期教學的時候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在針對初學者進行練習,這也是導致高校柔力球教學水平較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柔力球中高階段的學生往往具備了一定的柔力球練習基礎,而且對柔力球的學習也具有更加濃厚的興趣,所以在對中高階段的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具有更高的教學要求,而該階段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要保證動作的規(guī)范性。柔力球的實戰(zhàn)比賽訓練是柔力球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柔力球步法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對于羽毛球比賽場地而言,柔力球的比賽場地要略短,其缺乏雙打后發(fā)球線和底線兩者之間的一段區(qū)域。所以在對柔力球步法進行練習的時候,就可以對羽毛球的步法練習進行借鑒,比如選擇羽毛球步法訓練器幫助中高階段的學生進行輔助練習。在這階段我們必須要注意到,與羽毛球步法比起來,柔力球的步法具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練習者要跑到位之外,還要具備充分的“蓄勢”發(fā)力空間[5]。在正式練習的時候,可以采用柔力球拍進行模擬比賽,讓學習者利用對方的揮拍方向對對方的戰(zhàn)術意圖進行判斷,在完成判斷之后,學習者要快速地移動腳步,然后將正規(guī)的接球動作做出來,這種不帶球模擬競技比賽的方式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對于具有一定學習基礎的柔力球練習者而言非常適用。
要想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推廣和普及柔力球,就必須要充分地重視柔力球課程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柔力球技術水平。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高校的柔力球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將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的調動起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身體特點,從而制定科學完善的教學方法,最終能夠有效地推動高校柔力球課程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1]楊玉亭,劉運勝,易巧.創(chuàng)編柔力球游戲的意義及原則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4(9):49-50.
[2]李小妮.柔力球運動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效用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7):37-38.
[3]黃建軍.柔力球運動現(xiàn)狀分析及未來發(fā)展的定位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3):47-50.
[4]宮祥輝,張冬梅,馬馳,等.柔力球運動在哈爾濱市高校開展現(xiàn)狀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5):176-177.
[5]馮永福,凌灝.從文化學的視角談柔力球運動的傳承與發(fā)展[J].內(nèi)江科技,2013(1):64-65.
G807
A
2095-2813(2015)09(c)-011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18
馮小鳳(1977,5—),女,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