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偉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浙江 麗水 323000)
暗示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彭小偉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浙江 麗水 323000)
“暗示教學”是指通過暗示,建立無意識的心理傾向,激發(fā)個人心理潛力,創(chuàng)造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記憶力、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充分發(fā)展自我的一種教學理論和方法。近年來,暗示法在許多學科得運用并收到較好的效果。然而,暗示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卻還寥寥無幾,為了認識和探討暗示法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和有效性,筆者開展了研究與實踐,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1.1 語言暗示
語言暗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特定的口頭言語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的重要手段,是教學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暗示手段。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其特點是教師語言講解少、學生動作練習多,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語言暗示的時候注意兩點,首先要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講清練習的目的、任務和動作要領,做到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其次,暗示的語言要具有激勵性和啟發(fā)性,學生樂于接受,暗示語言應當采用肯定的單詞或語句,這樣才能給學生積極的誘導教育。例如,在400~600m跑走結合練習中,筆者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從發(fā)令開始到結束沒有任何語言提醒,結果發(fā)現(xiàn)本組中偷懶的同學較多,成績普遍較差。第二組開始前,我先給他們定了目標,而且在跑的過程中不斷的用激勵性的語言不斷進行激勵“你手臂擺的真好”“加油,你都跑了300m了,真不錯”等語言。結果第二組同學完全發(fā)揚了拼搏精神,成績明顯好于第一組。
1.2 手勢暗示
手勢暗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富有針對性的手勢對學生的情緒和行為產生快速明顯的積極影響,達到溝通心理、控制行為的一種暗示手段。當學生完成某一動作且質量特別好時,老師可以報以贊賞的手勢,并帶表情向學生點點頭,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感。例如,在教學跳遠技術動作時,一般可以分解示范或講解,但有時一個完整技術動作難于分解或分解后體現(xiàn)不出技術動作的重點和難點,這時可以用手勢來指點動作用力方向,或用手臂的擺動來表示動作的幅度與速度,這佯有利于學生建立技術動作的感知和理解。在教學中手勢還可以表達高度、長度及各個方位等。所以在教學中運用手勢和語言相結合,教學效果會更好。
1.3 表情暗示
表情暗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表情開展交流和溝通,指出學生在技術、技能、知識、情感的達成要求和達成程度,以及價值引導的一種暗示手段。例如,眼部表情的運用,在體育教學中就能起到傳情達意,引起學生的注意的良好效果。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要是教師的兩只眼睛炯炯有神、充滿表情,學生動作也會輕松自如,充滿信心。針對小學生的好動、有意注意較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老師一個暗示的眼神、一個凝視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武術操教學時,一招一式都與眼睛配合,使人感到動作充實、清晰,以便于學生的模仿與學習。
1.4 標志物暗示
標志物暗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醒目的標志物,凸顯和突破學生認知和習得的重難點動作,使其一目了然,從而達到引導學生正確練習目的的一種體育教師教學中常用的暗示手段。例如,在立定跳遠中,由于項目的特點,在發(fā)展和練習腿部力量和一般素質練習的同時,更要在技術上加強訓練,如在沙坑里做一個等高的橫線這樣醒目的標志物用來限制或提示動作,效果是非常好的。
1.5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主觀想象某種特殊的人與事物的存在來進行自我刺激,從而達到改變行為、達成目標的一種暗示手段。它分積極自我暗示和消極自我暗示。在體育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這兩種情況。有些學生感到動作練習完成的不如別人好,就不想再練該動作了,這是不可取的消極自我暗示。教師要指導學生消除消極的自我暗示,進行自我激勵,形成積極的自我暗示。例如在800m練習時,積極的自我暗示“別的同學能堅持,我也能,再堅持一下,我就勝利了,多好?!痹偃纾寒斕邫M桿逐漸升高時,為了消除和緩解過度緊張、焦濾情緒時,給自己下達“鎮(zhèn)靜、鎮(zhèn)靜、鎮(zhèn)靜,我一定能跳過!”“我肯定會成功!”“我行,我行”等暗示語;當情緒低落時,給自己下達“我很興奮”“我情緒激昂”“我渾身充滿力量”等暗示語??梢院芎玫乜朔麡O情緒產生的不良反應。
筆者通過暗示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成效,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激發(fā)內驅力,改變了學生的精神面貌
現(xiàn)在體育課內容乏味單一,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不當會使學生缺乏信心,不愿參與,使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了動機障礙,通過暗示法筆者我們抓住教育教學契機,激發(fā)了學生的內驅力,疏導了學生的不良情緒,形成了正面心理影響和積極心態(tài),從而重新喚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逐漸形成了積極參與、昂揚奮進的體育風貌。
2.2 挖掘學習潛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暗示法在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設暗示學練的情境,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不斷促進學生的生理潛能和心理潛能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想像力、辯證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學效果當然優(yōu)于一般的常規(guī)的傳統(tǒng)教學。實驗顯示:采樣符合隨機原則,兩組前測成績對照班平均成績?yōu)?.881,實驗班平均值為1.878,實驗顯示基本相當,可以認為兩組學生在身體能力上大致相同,達到了實驗設計的要求。
四個月后的后測數(shù)據(jù)表明兩個班的平均數(shù)值檢驗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班平均值1.952、實驗班平均值2.015,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
實驗結果就能充分說明“暗示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優(yōu)于一般的常規(guī)的傳統(tǒng)教學。”
在肯定暗示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效率的同時,筆者也感到實踐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今后我們將在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展開暗示教學的理論與實驗探索,在不同教學內容的暗示結構、暗示輔助的創(chuàng)設上,通過學練掌握技術動作、提高身體素質、發(fā)展心理品質,在合作、交往行為的內涵、種類、具體體現(xiàn)及其培養(yǎng)措施上多下工夫,使體育暗示教學的實踐更加堅實,效果更加明顯,應用更加廣泛。
[1]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育健康標準(實行方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體育教學中主導與主體關系辨析與構建[J].體育教學,2008(2).
G807.3
A
1674-151X(2015)05-116-02
2015-04-15
彭小偉(1982 ~),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