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力
摘要: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呈現(xiàn)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帶給人愉悅的享受、無盡的憧憬和美好的希翼?;浯邯q在,是消逝和永恒辯證統(tǒng)一,只要人人心中溫暖如春,世界處處鮮花綻放。
關鍵詞:春天;凋落;溫暖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萬物復蘇,特別是鮮花隨處可見,或繁花錦繡,或綠葉吐蕊,或含苞待放,或百花斗艷,花是春的載體,是美好的象征。春天呈現(xiàn)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帶給人愉悅的享受、無盡的憧憬和美好的希翼。于是,人們向往春天,禮贊春天,甚至希望春天常駐。然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是自然規(guī)律,作為春天載體的鮮花,無論綻放的多么美麗,有花開就有花落,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繁華落盡,是否意味著春的逝去?煙消玉隕,可曾宣告著春的落幕?其實不然。
再美的花逃不過凋謝的宿命,飄零的落花帶走了春風,帶走了春光,帶走了自然之春,卻帶不走我們心中的春天。只要心中春常在,即使落花已逝,也是人間四月天。陸游有詩云:“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ǘ涞蛄悴槐厝灰馕吨旱倪h去,銷跡無可留,花落春猶在,留下的是希望,是美好,是經(jīng)典。萬物殊同此理,美好的樂章,經(jīng)典的傳唱,熾熱的家國情懷,高貴的精神品質,歷久彌新,經(jīng)久不衰。君不見至今仍有人在汨羅江拋灑米粽,傳唱千古離騷,頌屈原的忠貞不渝;仍有人在彈奏千古絕唱《廣陵散》,頌嵇康的清風高雅;仍有人在默默堅守人世間的一切高貴品質,比如奉獻、責任、忠誠、道義等。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為默默奉獻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有擔當?shù)懒x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便是民族的脊梁,便是裝點這個社會春天的花,是他們帶給了這個社會陽光、溫暖與感動。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歷覽前賢,明朝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遍嘗百千中草藥,險些中毒喪身,終著《本草綱目》。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本有逃走的機會卻堅持以身赴死,舍身求法。近看當下,“最美司機”名叫吳斌,是杭州的長途客運司機。2012年5月29日中午,他駕車載著24名乘客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被一塊迎面飛來的數(shù)斤重大鐵片砸中。此后1分16秒里,吳師傅強忍身體劇疼,將大客車緩緩減速、停車,拉好手剎、打起雙閃燈、打開車門疏散旅客。最后一刻,他還不忘叮囑乘客“別亂跑”。
還有遠離家鄉(xiāng),駐守邊疆的戰(zhàn)士;還有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被大火吞噬的年輕生命,出生入死的消防戰(zhàn)士;有為救學生,犧牲雙腿的老師;還有不顧一切,挽救落水少年的大學生。這些不斷涌現(xiàn)出的“最可愛的人”、“最美麗的人”,讓我們知道,即使在浮躁、功利、戾氣深重的社會環(huán)境里,依然有一大批人具有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和高尚的品格。正是他們,讓這個社會充滿了溫暖與愛。偉大高尚從平凡中起步,他們的行為和精神感染更多的人嗯,讓這種精神在奉獻之中傳承、延續(xù)。他們的生命像花一樣雖有凋落,但他們將自己化為春泥,把美好的春天留給了他人,將春天的種子播灑在他人的心田,并用自己的生命讓它茁壯成長。
講奉獻、重道義、行善事的人是美麗的,但社會也流傳出這樣的一些聲音,質疑善心義舉。有人認為學雷鋒、做好事是傻,有的人愛心募捐、行善積德是刻意炒作,更有甚者,還利用他人的善心,泯滅良知、牟取私利,導致社會上出現(xiàn)“行善難難行善”“好人沒好報”的尷尬現(xiàn)象。如果任由這種思想曼延,那么恰如一場狂風暴雨過后,原本春暖花開的春季就會變成無盡嚴寒的冬天??词欠被ㄋ棋\,卻寒風刺骨。難道這便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肯定不是。
我們應該給予好人足夠的尊重與理解、感激,而不是猜忌。更何況不是有的人注定是社會的奉獻者,有的人天生便是成果的享受者。一個健康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應能保證好人有好報。如果把道德環(huán)境比作一池水,把善心比作水中的魚,向道德池中倒清水,池水清澈透明,魚兒活躍健康;相反,向道德之池中倒污水,則會打擊善心,污濁道德環(huán)境。哪怕只注入了一次污水,污染的是社會的誠信,是公眾的信任,社會誠信的底線一旦被踐踏,公眾的信任一旦被撕裂,裂縫就很難彌補,傷口就很難愈合。試想如果沒有奉獻,怎么成就美好,怎能留住春天,相反如果人人都樂于奉獻,愿意去溫暖他人,那么不管春天遠去與否,心靈的格?;偸菭N爛盛開。
花落春猶在,是消逝和永恒辯證統(tǒng)一,一簇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條河的消逝,干涸不了整條江河,汪國真說:“只要生命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陷身茫茫沙漠,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我想說,只要人人心中溫暖如春,世界處處鮮花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