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技術促進學習轉型: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和教育的科學測量
        ——訪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教育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

        2015-11-28 06:31:52宋靈青
        中國電化教育 2015年11期
        關鍵詞:技能教育教師

        金 慧,劉 迪,宋靈青

        (1.上海外國語大學 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中心,上海 200083;2.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 100031)

        技術促進學習轉型: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和教育的科學測量
        ——訪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教育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

        金 慧1,劉 迪1,宋靈青2

        (1.上海外國語大學 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中心,上海 200083;2.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 100031)

        教育信息化;教師培訓;教育公平;創(chuàng)新教學;教育測量

        訪談者:尊敬的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先生,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作為經合組織的重要部門,您能向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教育技能司的工作目標嗎?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如今教育的成功不再只是你知道什么,而是在日益迅速變化的世界中有能力尋找到自己的方向。經合組織教育技能司的重要工作目標是希望能夠幫助今天的成人和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能夠掌握良好的知識技能,同時擁有現代社會所必須的關鍵技能、正確的社會和情感技能及態(tài)度,包括工作適應力、好奇心與領導力等。我們希望能幫助人們?yōu)槊魈熳龊脺蕚洌员阍谌找鎻碗s的世界中正確前行。教育技能司(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通過開展PISA測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TALIS項目(國際教學調查項目)、AHELO項目(高等教育學習成果測評)和PIAAC項目(國際成人能力測評)等項目,鼓勵世界各國比較各自經驗,相互學習。我們的角色就是引導政府和教育者開發(fā)、制定正確的政策以實現該目標。

        訪談者:為了實現您所提到的教育目標,教育技術領域的哪些方面會成為最有發(fā)展前景的研究主題或熱點問題?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如何利用技術發(fā)展創(chuàng)新技能和社會技能,將會受到關注。我們對如何用信息技術支持數學、科學、歷史等學科教學的研究已經非常普及,但如何利用技術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協(xié)作力、社交力、領導力、應變力等方面的研究,還需要提供更多的經驗。另外,利用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愿意承擔風險、會犯錯誤但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富有靈活性、不輕言放棄等現代社會所需的品質,也是研究需要重點關注的。

        在現代社會,創(chuàng)新能力不再只是你在自己學科領域中有一個好觀點并加以實施,而是能夠跨越學科的界限,收集各種疑惑。這些疑惑不再是單純生物、化學或歷史的問題,而是關于歷史和生物、化學和歷史的跨學科問題。這種能力需要具有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提高這種創(chuàng)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信息技術,如芬蘭正在從學科教學轉換到主題教學,技術在其中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訪談者:幫助學習者為明天做好準備,不僅意味著要了解未來的需求,還意味著要具備應對需求的能力。走向未來教育面對的主要挑戰(zhàn)是什么?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一個挑戰(zhàn)是預測未來。預測未來難度很大,而我們必須更好地預測技術、社會變革等力量的變化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并考慮這些變革力量對人們在未來是否取得成功的影響。世界上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zhàn),沒人喜歡改變。讓人們有勇氣接受這種改變,這是教育將面對的另一個挑戰(zhàn)。教育是一個非常保守的領域,變化意味著不確定性,而人們都更喜歡確定性的事物。例如,在中國,人們常常談論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技能,但在學期末還是對個體學生進行測試。在教育系統(tǒng)中,理論上支持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而測評上關注的依然是個體成績。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解決這種矛盾?如何既評價個體能力,又評價集體知識與能力?

        當然,更為困難的不僅僅是在學科教學方面的變化,主要還是在于如何使用技術發(fā)展新的能力,如何能更好地幫助人們接受變化并為變化提供支持,如何使教師參與到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而不只是實施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健康的教育事業(yè),這些都是我們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

        訪談者:目前很多國家對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視,大力推進如基礎設施建設、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和技術促進的教學改革等。正如您剛才提到的,讓教師參與到創(chuàng)新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您認為我們最需要重視教師培訓的哪些方面?是否有相關舉措?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好的技術能使好教師變得更加優(yōu)秀,但好的技術不能替代糟糕的教學。如果沒有好的教師,盡管有好的設備與培訓,技術也不能自行在教育中起作用。目前,由于技術手段和工具的普及性,教師對技術方面的挑戰(zhàn)比較容易應對,但確保技術被用得有效,符合教學屬性,更大的挑戰(zhàn)在于如何將技術與教學法整合到實踐中,這方面仍需要更多努力。實際上,國際教學調查項目TALIS涉及到如何通過教師培訓提高教學實踐的內容。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參考世界上的最佳教學實踐,了解采用不同方法取得成功的因素,從中進行學習和準備。另外,我們十分重視建立研究、政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我們每年有一個國際教學專業(yè)的峰會,召集各國教育行政人員與教師一起討論政策與實踐。這種討論意義重大,今年峰會將在加拿大舉行。

        讓教師參與到創(chuàng)新教學中需要創(chuàng)設協(xié)作文化,即教師之間能夠構建新思路與新實踐的文化。通常我們對此進行十分簡單的處理,往往是教育行政機構開發(fā)出新的課程,然后要求教師來實施,這樣效果并不好。如果要有效地促進改變,應該在設計時邀請教師參與,與教師一起工作,而不只是政策和實踐的實施。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最富經驗,因為他們每天與學生處于同一環(huán)境中。我們應該使用他們的經驗創(chuàng)建理論和實踐,讓教師從教育變革的最開始到最后的實施階段都全程參與,這也是我們面對的巨大挑戰(zhàn)。如果你是芬蘭的校長,你的2/3的時間會與教育行政機構人員一起工作,你不僅要為自己的學校負責,也要為其他學校負責,這樣的做法值得借鑒。

        另外,需要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與同事們共同工作,相互學習。新加坡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該國家為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大量時間與資源。在新加坡,教師有大量的時間與機會來拓寬自身的經驗。他們在高校學習時,會與其他人相互協(xié)作討論。這種方式為教師間的交流提供大量機會。如果你是新加坡的一位教師,你每年會擁有100個小時來拓寬自身的教育能力。

        訪談者:2015年5月,在青島舉辦的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您指出“技術可以促進學習轉型,但要考慮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技術的發(fā)展沒有縮小差距,而是擴大了差距。我們該從哪些方面理解您的這個觀點?需要做哪些工作來避免這種差距的繼續(xù)擴大呢?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人們往往認為技術會縮小差距,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技術增大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來自富裕家庭的人能獲得、使用并能更好地理解技術。來自貧困家庭的人在這方面卻遠遠落后。目前很多國家出現了這種差距。如果我們只是袖手旁觀,靜觀其變,你認為未來會怎樣?技術只會繼續(xù)擴大這種差距。如果希望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需要為貧困地區(qū)和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更好地使用技術的渠道與方式。因此,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另一個方面是要設法提供數字化設備,以確保來自鄉(xiāng)村地區(qū)和貧困家庭的學生能利用技術促進學習。

        通過使用技術縮小或消除這種社會差距,設計更有效的技術使用策略很有必要。以往我們往往優(yōu)先發(fā)展技術,技術使用策略是其次考慮的問題,這樣做的效果并不好。在學校,往往是技術驅動教育的發(fā)展和變革,實際上應該是由政策推動技術的使用。我們需要先設計使用技術的計劃與策略,再基于計劃和策略運用技術。不應該是教學法圍繞技術,而應是技術以教學方法為中心。

        正如我報告中所說,許多公司向政府和學校銷售技術低劣的產品。學生們不愿意在課余時間使用那些質量不佳的教育軟件。市場上的計算機游戲比我們學校買的教育軟件優(yōu)秀得多。政府在購買教學軟件時必須提出更高的標準,確保公司生產出服務于學生的優(yōu)秀開放教育資源。技術在很多領域的應用都取得了成功。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做醫(yī)學研究,技術發(fā)揮著了不起的作用,技術已經使很多人獲得了過去沒有的醫(yī)療服務。但到目前為止,教育在這方面的發(fā)展還遠遠落后,還沒有能像技術在其他領域那樣取得成功,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更加努力。

        訪談者:平等地技術獲得渠道將使所有學生都擁有成功的機會,這也意味著必須最大程度地支持學生獲得最佳的資源。中國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以推動中國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建設。您能為中國開放在線課程的發(fā)展提供建議嗎?以MOOCs為例,應該著重注意哪些問題?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這是一個很好的承諾。如果有一個非常好的老師,為什么只能教30-50個學生?我們希望好的教師能教更多的學生。為了使其有效,我們需要確保教育資源的優(yōu)質性,并讓這些優(yōu)質資源與其他教育資源進行混合,使其成為學校學習環(huán)境的一部分。

        制作MOOCs很容易,目前也做得不錯。MOOCs擁有很大的潛能。借助MOOCs,可以將最好的教學內容提供給全球的每一個人。但實際獲得的大量數據發(fā)現,只有5%的參與者完成了他們的課程,這說明MOOCs做得還不夠好。到目前為止,關于MOOCs的討論非常多,但很少有真正成功的MOOCs。發(fā)揮出MOOCs的潛力不應該只依賴于身邊的教師,而是靠中國最優(yōu)秀的教師,需要依靠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法,以促使學習措施、學習方法、教師和校長的思維方式發(fā)生變化。

        學習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體驗。你不是從計算機那里學習,而是向人學習。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才是發(fā)展過程的核心。我認為,提高MOOCs質量的唯一辦法是讓他們真正具有互動性。沒有人喜歡從電視上學習。人們喜歡互動中學習,都想成為積極的學習者。我們要加強他們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MOOCs必須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未來的教學不再會拘泥于教師,MOOCs將會整合學習經驗,讓人們有機會獲得更為優(yōu)質的開放教育資源。所以MOOCs應該是環(huán)境的一部分,但它不能取代環(huán)境,也無法取代人性化的體驗。

        訪談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仁川會議中,提出世界各國要加大財政投資力度,教育投入至少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或者全部公共支出的15-20%,您認為增加教育投資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對中國的教育投資和優(yōu)質教育發(fā)展,您有什么建議嗎?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不僅需要推動這種投資,還需要確保投資在合適的領域。首先應該關注人力資本的投資,然后才是基礎設施的投資。目前大量資金投入在街道、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當然這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需要投入到關于人的建設方面。當今的學校教育將是國家未來的經濟基石。知識和技能是國家創(chuàng)新、變革和進步最有力的來源。教育質量的提高,具有長期的經濟效益,將換來百倍的投資回報。

        韓國是個很好的例子。在20世紀60年代,韓國以教育為先,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在教育方面,如今韓國已經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目前韓國還投入很大一部分資金來幫助其他國家,因為他們意識到韓國的未來更大程度上依靠本國之外的教育的發(fā)展。這對于中國也是適用的。中國的教育發(fā)展十分迅速,但中國的未來很大程度也可能會受到非洲教育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鼓勵國家能在支持他國教育方面進行投資,并且確保最終是投資在人的方面。

        如何判斷教育投資有效?資金不是成功的保證。優(yōu)質教育與投資金額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有些國家投資了很多,但教育發(fā)展方面還是不夠理想。有些國家投資不多,但教育質量很高。我們需要確保投資的有效性。

        中國的教育發(fā)展十分多樣,有些地區(qū)的教育處于世界前列,有些地區(qū)仍需提高。如何調動最好的知識與實踐?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何為成功的教育,哪些技能需要重視,如何有效分享和調動經驗。上海的PISA測試成績很好,但你無法將上海的教育復制到云南。我們能做的是,思考一種教育、學校、教室、教師成功的原因,然后從這些實踐中進行學習。目前整個世界都是連接在一起的。我們有機會與全球的經驗進行連接,但卻缺乏經驗的交換。這種缺乏往往歸因為文化和語言阻礙,我們需要克服這種界限,能夠從他人的經驗中進行學習。

        訪談者:OECD目前進行的一些重要的國際教育測量項目,如國際教學調查項目(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簡稱TALIS)和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都是在測試各國情況,并對結果進行排名,這種國際對比的目的是什么?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打造全球性的學習經驗是我們工作中最有趣的部分,世界各國可以看到其他國家在做什么,以調整自己的方式相互學習。我們基本上是用國際對比的方式來表明什么結果是可能的,最優(yōu)秀的教育系統(tǒng)能做到哪個程度,并試圖建議其他教育系統(tǒng)制定類似的政策和行動。通過最佳實踐審視教育中的可能性,并試圖了解什么樣的政策能幫助其他國家取得成功并建立相關的方案。如 PISA項目不僅僅衡量學生所知道的內容,也是為了了解學生如何更好地使用他們所知道的內容,是否能夠創(chuàng)新性、批判性地應用知識。

        以上海為例,上海學生整體表現出較強的能力,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能力很強,尤其在內容性知識上表現很好,但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待加強,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策略也有待提高。在數學和科學等內容性知識的學習中,許多國家可以向上海學習;而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態(tài)度方面,上海可以向其他國家(如芬蘭)學習。

        訪談者:目前越來越多國家在制定教育決策時會參考OECD的數據。以各國的教育信息化為例,你們如何收集這些的數據?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要看你需要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數據。如果你要看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數據并不難,我們可以看到它,觸摸它,很容易獲得數據。我們很容易收集學校、教室的設備與使用的技術類型等這類數據,并且這些數據十分可靠。這些基礎設施是否真的用于生產目的,則難以衡量。更困難的問題是了解技術是如何整合到教學實踐中,技術如何影響思考、工作的方式,教師如何使用技術改變學習環(huán)境。將技術整合到教學中的方式有很多,但很難測量。這種整合通常是思維方式的問題,而不是技術的問題。技術改變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技術不發(fā)達的時候,教師是知識的擁有人,學生感知知識。技術手段豐富之后,學生利用技術可獲得原本由教師所擁有的知識。這改變了教學和學習的本質,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了改變。這個過程需要很多額外的技能與教師培訓。這種數據收集難度非常大,雖然我們也采用了一些策略,例如,我們在國際教學調查項目(TALIS)中試圖調查教師對技術的態(tài)度和使用技術的能力等,以便于獲得這方面的數據;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測量學生的數字化能力,以便了解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訪談者:科學的教育測量是教育決策的重要依據,作為學習過物理、數學、統(tǒng)計等的科學工作者,這些學習背景給您在教育領域的工作帶來哪些方面的科學性視野?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我們常常把教育作為一門藝術。作為一位藝術家,在特定領域非常優(yōu)秀,但卻讓人無法復制。我們需要使教育少一些藝術性,多一些科學性。在某種程度上,使人們了解什么是帶來良好結果的教學實踐,什么是讓一些老師取得成功的原因。我們不再把教師的成功看作是像英雄或演員那樣個人的成功,而是充分理解其成功的原因,并幫助其他教師變得一樣優(yōu)秀,這是科學思維可以帶給教育的啟示。傳統(tǒng)的教育非常本土化,具有個別性。使教育多一些科學,少一些藝術,幫助所有的教師取得成功,這就是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我希望做到的,這是其一。

        其二是科學測量。我們都談教育質量。但是,什么是優(yōu)質教育?怎樣的教育才能定義為“合格”?PISA可以作為一個例子。我們努力衡量和對比教育質量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我們難以或者根本無法改善無法測量的事物。這點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不能確定教師的素質,無法了解什么樣的教學是優(yōu)秀的,我們將永遠不會得到優(yōu)秀教師。如果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取得成功,需要更好的科學性認識。

        其三是學習本身的科學性。什么是學習?舉個例子,在很多學校,會在學生13-15歲時教授外語。但大腦研究明確表示,學習語言的最佳階段,是幼兒園的孩童時期,在那時進行每天的學習與交互效果最佳。研究中發(fā)現的結論似乎并未在學校得到實踐。科學將使其更好地理解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從而建立教學法,而不是依靠直覺。教育是充滿信念、態(tài)度甚至有時還涉及到意識形態(tài)。如果能夠使其更具科學性,教師會更好地幫助學生進步。

        金慧: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系主任,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新媒體教育應用(jinhui@shisu.edu.cn)。

        劉迪: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新媒體教育應用(liudi920627@126.com)。

        宋靈青:博士,副編審,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songlingqing@126.com)。

        Editorial Comment:Andreas Schleicher is Director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and Special Advisor on Education Policy to the Secretary-General of OECD.As a key member of the OECD Senior Management team,he supports the Secretary-General’s strategy to produce analysis and policy advice that advance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He promotes the work of the 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on a global stage and fosters co-operation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OECD.In addition to policy and country reviews,the work of the Directorate includes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the OECD Survey of Adult Skills (PIAAC),the OEC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TALIS),and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benchmarks on the performance of education systems (INES).Before joining the OECD,Mr.Schleicher was Director for Analysis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He studied Physics in Germany and received a degree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in Australia.He is the recipient of numerous honours and awards,including the “Theodor Heuss” prize,awarded in the name of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or “exemplary democratic engagement”.He holds an honorary professorship at the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T in Education hold by UNSECO and MOE of China in Qingdao,he gave a panel on Transforming learning:Mainstream innovative pedagogies.In this interview,he shared with us the measures and plans of OECD and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training on ICT in education.He holds that technology does not shorten the social gap but increase the gap,so we need a strong strategy to reduce or close social gaps.He suggests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make sure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vestment on edu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ountries in future.

        Technology for Transforming Learning: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on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of Education—An Interview with Andreas Schleicher,Director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of OECD

        Jin Hui1,Liu Di1,Song Lingqing2
        (1.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ies Center for ICT in Education,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 2.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31)

        ICT in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Equitable Educa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編者按: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現任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經合組織或OECD)教育技能司(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司長和教育政策特別顧問,一直致力于促進該組織工作在全球的推廣,加強國際合作。經合組織教育技能司長期致力于幫助國家和個人發(fā)展知識和技能,推動更好就業(yè)與生活,促進財富創(chuàng)造與社會包容。該組織通過開展PISA測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TALIS項目(國際教學調查)、AHELO項目(高等教育學習成果測評)和PIAAC項目(國際成人能力測評)等項目,鼓勵世界各國比較各自經驗,相互學習。

        加入OECD之前,施萊歇爾先生是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xié)會(Analysis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簡稱IEA)的主任。曾在德國學習物理,在澳大利亞獲得了數學和統(tǒng)計學的學位,獲得眾多獎項,包括以戰(zhàn)后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統(tǒng)名字命名的“特奧多爾·霍伊斯獎”,并獲得海德堡大學榮譽教授稱號。

        2015年5月,在青島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教育部合作舉辦的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施萊歇爾司長作了題為“學習轉型: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的主題演講。在本次訪談中,他闡述了OECD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舉措、規(guī)劃和教師培訓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技術的更新換代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擴大差距而非縮小差距,因此需要有效的策略予以干預,建議各國應該注重有效的教育投資,為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助力。

        G434

        A

        1006—9860(2015)11—0001—05

        猜你喜歡
        技能教育教師
        高級技能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秣馬厲兵強技能
        中國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豐收
        穿着白丝啪啪的av网站|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水蜜桃| 国产成av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不卡| 国产精品女同二区五区九区| 精品人妻av区乱码色片| 少妇仑乱a毛片|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一区亚洲二区三区极品|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精品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牲欲强的熟妇农村老妇女|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亚洲综合网| www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经典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 91色婷婷成人精品亚洲| 东北熟妇露脸25分钟| 极品老师腿张开粉嫩小泬| 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免费观看| 羞羞色院99精品全部免| 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99视频|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首页|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