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敏飛
扶風西權村整改澆開幸?;?/p>
文/蔡敏飛
教育實踐活動中,扶風縣天度鎮(zhèn)西權村黨總支部堅持問題導向,始終圍繞群眾所盼抓整改,在服務群眾中實現(xiàn)了農民增收、生活改善、群眾滿意。
“多虧了村上的好政策,我家的蘋果園才喝上了‘救命水’,今年的蘋果又可以賣上好價錢了?!比涨?,西權村范家組70多歲的趙公尚,一邊忙著裝蘋果,一邊高興地說。
西權村黨總支部是扶風縣多年的省、市先進黨支部。特別是教育實踐活動中,該支部一開始就始終從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入手,投資50余萬元硬化了權東、權西、范家組生產路7公里;面對2014年歷史罕見的干旱天氣,積極協(xié)調水利灌溉水源,多方籌措30余萬元,鼓勵村民自打水井灌溉,有效緩解了旱情,保證蘋果不減產。同時,充分發(fā)揮產業(yè)黨支部作用,積極協(xié)調農資設備、技術指導、聯(lián)系銷售,為500余戶果農提供“一條龍”貼心服務。預計2014年全村蘋果收入2600余萬元,占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西權村廣場上30多個婦女正圍著音響跳著廣場舞,不少村民也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起來,這也是2014年西權村村民生活的新變化。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初,不少黨員群眾提出,“縣城里市民跳廣場舞可多了,但農村的老人、婦女、兒童一直沒地方鍛煉和跳廣場舞”。對此,村黨總支部書記范玉杰當場表態(tài),將逐步在每個自然村建設休閑廣場,為大家提供活動場所。
為此,村黨總支部多方籌措資金120余萬元,先后在西權組、權東組、權西組新建游園廣場3處,購置健身器材數(shù)十套,增設路燈30余盞,為群眾活動提供了場所。
村上還充分發(fā)揮遠程教育平臺和農家書屋作用,全天候開放,方便群眾觀看學習;特別針對老年人休閑活動問題,在村部開設了老年人活動室,購置了雜志、象棋等。許多老年人高興地說:“我們真是托了黨的福,沾了新社會的光。”
“現(xiàn)在領養(yǎng)老金再也不用往縣上跑了,坐在家中打個電話,村干部就上門來,幫忙代辦,真是方便多了?!蔽鳈啻妪埨罱M老人李宏斌高興地說。
按照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要求,2014年西權村及時協(xié)調聯(lián)系縣、鎮(zhèn)有關部門建成了全縣第一批便民服務大廳,實行一廳式服務,大力推行群眾辦事干部代辦制度,分別在9個村民小組設立代理辦,在村部設集中代辦點,方便群眾辦事,大家足不出村便可辦理養(yǎng)老、合療、糧補等事項。特別是對于行動不便的群眾,干部上門代辦服務。同時,嚴格落實村干部坐班制、限時辦結制,保證群眾隨時來辦事都能接待受理,有效提升了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