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記事起,就是媽媽和他相依為命。雖然家里貧困些,幸好媽媽在公共汽車公司當線車的售票員,還勉強能維持生活。
從小學到初中,他的學習成績都是班上最好的,這讓媽媽很是高興和驕傲。媽媽每天早出晚歸,那份辛苦他看在眼里,心里暗暗決定,以后一定要讓媽媽過上好日子,不要再像現在這樣奔波勞碌??墒怯幸惶欤囊粋€同學無意間對他說:“有好幾個月沒在線車上看到你媽媽了,是不是換工作了?”他一怔說:“沒有啊,我媽還在五線上賣票呢,我天天早上都能看見!”
他所在的初中就在家對面,而媽媽的五線公交車正好路過校門,在那里有一站。每天早晨上學時,進校門前他總能看見五線車緩緩開來,媽媽在車窗后沖他微笑,他便向媽媽揮揮手,然后心懷感激地走進校園??墒?,同學怎么說沒看見媽媽呢?那個同學的姥姥家住在五線終點,他常乘五線車去看姥姥,應該不會說謊。他的心不禁很是疑惑,不知媽媽出了什么事。
那天晚上,媽媽回來后,他忽然發(fā)現媽媽竟似比以往都疲憊的樣子。他問:“媽,你累壞了吧?”媽媽笑著說:“不累,整天坐車能累到哪兒去?”他不再言語,默默地給媽媽夾菜盛飯。
第二天早晨上學時,在校門前又看見了五線車,媽媽依然在窗后沖他微笑。他進了校門將書包交給一個同學,說自己有事出去一下,讓他代為請假。他從校門出來時,五線車已開走。他撒腿向著車開走的方向猛跑,車開得慢,他終于追上了。他在路邊的樹后慢慢地跟著汽車,終于,車停在了下一站點。
他躲在一棵樹后,悄悄地觀望。媽媽下車了!只見她手里提著一個蛇皮口袋,急匆匆地向街道后面走去,口袋里鼓鼓地不知裝了半袋什么東西。他慢慢地尾隨過去,街道后面是一個居民小區(qū),他驚訝地看見媽媽正在一個垃圾箱里翻著,把揀出來的紙殼飲料瓶等裝入蛇皮口袋。他就站在不遠處呆呆地看著,臉上不知不覺地已淌滿了淚水。
他匆匆跑回街上,繼續(xù)去追五線車,跑過兩站地終于趕上了。停車的時候,他上了車,結結巴巴地向那個售票員說明了原委。那個售票員聽完,對他說:“你媽半年前就下崗了,因為公司要換一批年輕的售票員。她不想告訴你,每天的一大早她還像往常一樣出來,卻是去撿垃圾。到你上學的時間,她便上車來,坐我這兒,就是為了讓你看見。坐過一站,她就又下車去撿垃圾了。你可別看不起你媽啊,她為了你可是吃了不少苦呢!她瞞著你,是怕你為她擔心,怕你的同學嘲笑你!”
他下車的時候,眼中已沒有淚水,心里暖暖的充滿了感動。那個晚上,媽媽疲累地回來,他什么也沒有問,什么也沒有說,默默地給她端飯菜。倒是媽媽一邊吃一邊給他講今天在車上又遇到了怎樣奇怪的乘客,他聽著笑著,抑制著流淚的沖動。
那以后的每天早晨,進校門前,媽媽還是在車窗后沖他微笑,他依然向媽媽揮手,然后,帶著一種溫柔的力量,走進校園。
(選自《那些年,我們不懂愛》,黃興主編,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
鑒賞空間
包利民是《讀者》《青年文摘》等雜志的簽約作家,他的文字總如純凈水一般,清澈而透明,潤澤了許多干涸的心靈。生命中那些易被我們漠視的親情往往都是極其珍貴的:下崗的母親為了讓孩子安心上學,每天特意乘一站車并透過車窗向孩子微笑,這短短的一站距離凝聚著最偉大的母愛。母愛總是那么平凡而細膩,在“母親”的詞典里,你永遠都找不到“自私”二字。
[讀有所思]
假如你是文中的那名初中生,當你在飯桌上聽到媽媽講在公交車上遇到的那個奇怪乘客時,你會怎么做?(趙 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