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易+董海霞
一頭長發(fā)高高盤起,上身穿一件束腰淺色襯衫,下身著一襲碎花長裙,走起路來裙擺飄飄……這是北京十一學校特級生物教師王春易留給學生的深情記憶。她的課,令全年級學生趨之若鶩,獲得100%的滿意度。課堂上的她,真情投入,神采飛揚;課堂下,溫柔耐心,百問不煩。這位多項榮譽集于一身的模范教師,卻從未自滿,2010年,她通過教學改革突破自我、實現(xiàn)超越,把課上大量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只用五分鐘串講疑難問題,學生的成績卻比跟老師作筆記的傳統(tǒng)課堂更加優(yōu)異……
從講到不講的華麗嬗變
好不夸張地講:在全國的中學生物教學領(lǐng)域,王春易的“善講”都是出了名的。她的課堂呈現(xiàn)出巨大的張力和蓬勃的生命力,代表著一種高度,甚至被奉為經(jīng)典。那一節(jié)節(jié)完美的課堂幾乎橫掃了生物教學的全部獎項:33歲,被評上特級教師;34歲,被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稱號;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優(yōu)秀輔導員;教學設(shè)計在全國中學生物學年會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20年的教學生涯,她自己也特別享受這個“講”的過程。講組織培養(yǎng),她會魔術(shù)般地變出胡蘿卜;講“自由水”和“結(jié)合水”時,她現(xiàn)場磕開一枚雞蛋,學生邊觀察邊叫:哎呀!蛋清里面有水卻不能自由流動。一下體會了“結(jié)合水”的含義……
“聽她的課,是一種享受,行云流水,如飲甘泉”,這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墒?,就這樣一位以“講”出名的特級教師,突然有一天,上課卻不講了!
2008年,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提出了“課堂成長年”理念,提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而不是教師自我展示的地方,減少講和聽,增加說和做,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
經(jīng)過一年多時間的準備,2010年9月,王春易將變革方案發(fā)給學生,并鄭重地打招呼:“從下周開始,生物課要變了?!?/p>
從老師那不尋常的表情中,學生預感到生物學科將有一次大地震,每個人心里都心七上八下的。
于是,十一學校建設(shè)學科功能教室的戰(zhàn)役打響了,王春易帶著生物組幾位教師欣喜地布置起來:書柜里配置了音像、圖書資料、外文教材……100多個大大小小的瓶子,40多種綠色植物,實驗器材、標本……
樓道也利用起來了,展板上面是生命科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史,下面是近10年來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和他們的研究成果。悠悠300余年,人類對生物學研究的累累碩果,像一幅生動的畫卷在學生面前舒展開來……
她期待著將來從生物教室里走出這樣的科學大家。
經(jīng)過幾個晝夜的忙碌,生物教室完全變了樣。處處都是學習資源,所有的器材都一目了然,都是在用著的,而不是擺設(shè),到處是學生做的模型,學生養(yǎng)的植物,連門都被充分利用起來,掛滿了學生的作品。教室里沒有講臺,學生的課桌既是書桌,又是實驗臺,也是小組討論的會議桌……這樣的教室,將學生通過學習知曉的世界與現(xiàn)實存在的世界建立起聯(lián)系,喚起了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感性記憶,拉近了他們與科學發(fā)現(xiàn)的認知距離。
當學生們走進生物教室,感覺猶如走進了生物世界一般。學生喜歡這里,愿意置身于這個舒適、愜意、能夠激活熱情與靈感的學習園地,更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此時的王春易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可以讓教育變得更加令人心曠神怡。同時隱隱地感覺到已經(jīng)找到了心中向往的東西,感覺到已經(jīng)有所獲得,雖然微小,但畢竟找到了。
學生更是漸入佳境,動手操作給他們帶來了久違的快樂,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制作的細胞模型,更是創(chuàng)意新穎,樣式豐富……
課堂活躍了許多,整節(jié)課好像都在動。下課了,學生卻不著急離開,總是這翻翻,那看看,圍著瓶瓶罐罐不停地擺弄。這讓她興奮不已。那天,她走出高中教學樓,忽然覺得云淡風輕,綠草萋萋,人輕盈得幾乎要飛起來。
她還和班主任協(xié)商,在每個班里成立學習合作小組,通過小組學習,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王春易要求,小組討論前,每個學生必須拿出自己的方案和問題,才能和大家進行交流,同時采用培訓組長、捆綁式評價等一系列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激發(fā)那些內(nèi)向的孩子主動與人交流。
高二9班的張軒親身經(jīng)歷了從不問問題到敢于討論的轉(zhuǎn)變。這個男孩子笑言自己以前總是很糾結(jié),害怕自己的問題蠢,不敢說。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鍛煉后,“蠢問題沒有了,有價值的問題越來越多”。
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題目可研討,王春易又“發(fā)明”了“學習規(guī)劃書”。規(guī)劃書里包含著本單元的題目、目標、重點等內(nèi)容,也有單元規(guī)劃、單元評價和單元檢測。以前,教師這周、這月講什么,學生不知道。而規(guī)劃書里,王春易會告訴學生所有的計劃安排,包括這個單元計劃用幾個課時完成,每節(jié)課課上做什么,課下做什么,讓學生心里有數(shù)。
“這樣做,避免有的學生到最后還沒完成任務,也為那些走得快的學生超前完成任務,提前做了準備?!蓖醮阂捉忉屨f。
每次上課前,她都提前將“學習規(guī)劃書”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學自研,到了課堂,便在老師的指導下分組進行實驗和探究。
同時,原本“束之高閣”的筆記本又重新發(fā)揮了作用。學生拿起筆記本,記下自己梳理知識的過程,記下總結(jié)的知識框架圖。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記錄知識,而是主動地開始了學習和思考。
之前的課堂,培養(yǎng)的是一群小書生,現(xiàn)在的課堂,培養(yǎng)的可是一群小小科學家!”
如今,走下講臺的王春易,忙碌的身影依然穿梭于高中教學樓不同的教室間,人們很難看清她的容顏,卻總能看到她那標志性的長裙,飄擺著,忽隱忽現(xiàn)。所不同的是,她的優(yōu)雅與柔美韻致中多了一種“洗新革面”的沉靜、一種勇于改變的胸懷與氣量、一種深刻而含蓄的美。
這次“蛻變”,使她更加美麗。
改革——帶來了驚喜
改革帶來的效果顯而易見,十一學校的生物競賽是王春易最早做的,每屆一等獎人數(shù)都是北京市第一名。有一年一等獎北京市共28人,十一學校就有15人,占了50%以上。
同時,她的改革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認可。2012年3月27日,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第三屆中歐基礎(chǔ)教育課程發(fā)展論壇會場,350人匯聚一堂,王春易輕盈地走上發(fā)言席,“我來自北京十一學校,是一名生物老師……”
報告結(jié)束后,1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熱烈鼓掌,來自荷蘭的主持人握著王春易的手,興奮地說“你讓我看到了中國的課程改革,看到了中國的老師是怎么做的,非常感謝?!?/p>
會場上呼啦啦站起一片人,大聲喊到:“王老師,你太牛了,你是最牛的生物老師!??!”
外國同行紛紛走上前與她合影,索要名片,“哎呀!我沒帶名片呀!不知道哇!”王春易趕忙掏出本子,從上面撕紙寫,撕了一張又一張,寫了一頁又一頁。
還有一次在美國交流,課堂實驗用的化學品,沒有標名。于是,王春易拿起來聞聞,看看,隨手就在黑板上寫下這一化學品的分子式!
“我的女神??!”美國學生驚嘆不已。
2012年3月的一天,創(chuàng)造教育奇跡的第56號教室的主人——美國歷史上唯一獲得“國家藝術(shù)獎章”的教師雷夫·艾斯奎斯來到了王春易的生物教室。那天,圍繞著一個個問題,學生們唇槍舌劍,互相問難,思想的火花在四處飛濺。
他興奮了,學生自由快樂的學習狀態(tài),令他禁不住連聲贊嘆:“哇!你這就是56號教室呀!”王春易的眼圈紅了,眸子里閃著幸福的光芒,驀然回首,教學的真滋味在那燈火闌珊處。
此后,十一學校組織了一次學生座談會。談到王春易,學生們聲情并茂地回憶起師生間的點點滴滴,他們說,受教于王老師,是自己一生的幸運。
畢業(yè)的學生也特地發(fā)來郵件:“或許有一日,您傳授給我們的知識會在腦海中漸漸淡去,可永遠不忘的,是您對事業(yè)的投入奉獻,是您目光中的執(zhí)著堅韌,是您對我們無盡的愛……”
……
座談結(jié)束時,國家督學、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總結(jié)說:新時代呼喚新學校、新老師,王春易就是這樣一位體現(xiàn)了新時期特色的新老師!
2012年11月,海淀教委主辦,十一學校承辦了以:“從學科教學走向?qū)W科教育”為主題的“王春易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2014年12月教育學會舉辦,十一學校承辦了以“最美的風景永遠在下一次挑戰(zhàn)中”為主題的“王春易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
愛每一個學生:基于理解和尊重
春天到,教學樓前花開正濃。課堂上,王春易對學生說:“黃色的連翹,紫色的紫荊,粉色的桃花,小小的空間里姹紫嫣紅,多美的地方?!毖韵轮?,趁著春光美,快去感受花朵的璀璨,陽光的溫暖。
學生驚詫得很:“您說笑吧!校園哪有那么美的地方?”
日復一日,學生都是連跑帶跳地趕回教室,想的是多看幾頁書,多做幾道題,哪有心思去看周圍的世界?
“浮躁的心態(tài),讓學生缺失了一種對生命的擁抱,對人性的熱愛,對夢想的向往以及對一切未知不屈不撓的激情。”王春易說,自己想培養(yǎng)的,是從容的精神美少年。
那些有心賞了花的學生,腳步開始慢下來,開始用心去觀察,去欣賞,去發(fā)現(xiàn)。多年后,也仍然延續(xù)著這樣的習慣。一次,王春易到北京大學辦事。正好碰見以前的學生,挎著照相機。這個學工程的男生,興致勃勃地說:“春天太美了,我要去找春天?!蓖醮阂茁牭眯幕ㄅ?,這樣的學生熱愛生活,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能夠?qū)σ换ㄒ徊荻汲錆M情感,怎么會不心態(tài)平和、敬愛生命?
有一年寒假,王春易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別的作業(yè):種白菜花。學生回到家里,把廚房里剩下的干白菜,放在水瓶里。過了幾天,黃艷艷的白菜花,繽紛綻放。
開學了,她的學生們舉著白菜花,在校園里逶迤而行,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當年種了白菜花的學生,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腐朽也能化神奇,生命是多么奧妙與美麗!”
“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將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向美、愛善、求真等最美好的因子激發(fā)出來,加以培養(yǎng)和升華。”王春易的理想是,讓學生如坐春風,如沾化雨,不知不覺受到熏陶,從少年時起,就和優(yōu)美、善意融為一體。
她說,正因為此,做老師,就不能只憑知識來教書,而要用整個的“人”去當老師。
有一次,王春易組織學生進行扦插枝條的實驗。交實驗報告時,一個小組才說枝條死了,交不了報告。
怎么死的?
“可能是沒陽光,可能生長素的濃度不適宜”……所有的借口都被王春易一一否定。一向溫柔的她,破天荒地生了氣:“這些枝條,作為你們的實驗材料,已經(jīng)為科學做了貢獻。它本來自由自在地生長著,是你們剪掉它,拿到實驗室來,是不是應該認真地護理它和關(guān)愛它?它們也是生命。但是,你們卻讓它枯干死掉,太殘忍!”
在王春易看來,這件事往低了說,是科學態(tài)度;往高了說,是對生命的態(tài)度,“分數(shù)不過是學生在養(yǎng)成這些態(tài)度的過程中額外的收獲,前者是根,后者是根上發(fā)出的芽?!?/p>
學校網(wǎng)站上,學生評說王春易的課堂:我們不僅學到了生物知識,而且學到了對生命的敬畏;她總是無時無刻地指引著我們朝向更高、更遠的地方走去,影響著我們?nèi)松能壽E和理想的高度。
嘗到教學真滋味
2012年6月7日,高考來臨,這天清晨,王春易如從前一樣,滿懷期待地為學生送考。與以往不同的是,她的內(nèi)心異常平靜。按理說,她應該比任何一次高考都緊張。因為這屆學生的生物學習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到了最后檢驗時刻,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她也在面臨一次“大考。”
王春易的平靜來自學生。每天,她都和他們泡在生物教室里,和花花草草、魚魚蛙蛙一同呼吸,構(gòu)筑著對大千世界的理解,領(lǐng)略著生物王國的奇妙……在這里,他們向千百年來的學習習慣發(fā)出了挑戰(zhàn),他們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生物學習方式,向全社會證明了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以及如何實施這樣的教育。
即使到了高三,改變也未停步。在“六月流火”的日子里,學生在生物教室里自主復習,實驗探究,試卷分析,答疑解惑……
正因有了這樣的學習,學生才特別有底氣,有了從未有過的自信與從容。王春易一點也不懷疑成績。她說:“早就沒事干了,就是等時間,結(jié)果一定是美好的?!?/p>
高考結(jié)束第二天,王春易來到生物教室,眼前的一幕讓她驚呆了,居然有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在讀書,還有一撥又一撥的學生來給小魚換水,給花草松土、澆水,為了避免同學重復換水,每個魚缸都貼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換水的時間記錄。有的花盆還貼了紙條,上面寫著提示:文竹盆土干透再澆水,切忌頻繁澆水,天氣熱則往葉上淋水,避免暴曬。蟹爪蘭每半月應用硫酸亞鐵對土壤進行一次調(diào)解,其方法是:用2-3g的硫酸亞鐵加200-300mL的清水搖勻,使之充分溶解,當花卉需要澆水時灌入即可。巴西海棠原產(chǎn)巴西,多年生草木植物,性喜陽光,稍耐陰,怕寒冷,喜濕暖,怕熱及水澇,夏天要注意遮蔭、通風、排水……
看著高三學長寫給學弟、學妹的提示,王春易內(nèi)心無比激動,他們不僅學會了生物知識,更有了審美情懷,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有了態(tài)度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這是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王春易的心中涌起一陣從未有過的甜蜜,“那種感覺太不一樣了,特別激動人心,是我最美妙的經(jīng)歷之一?!?/p>
成績出來了,果然不出所料,考出了近年來的最好成績。王春易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教育可以有一萬種可能。在高考的重壓之下,也完全可以走出一條新路來。頓時,她內(nèi)心充滿了幸福感。
“經(jīng)過了一路的摸爬滾打,坎坎坷坷,終于有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一片天地。想想多么可怕。若永遠按照以往的模式講下去,不嘗試著換個方式,那這個窗口將永遠塵封在內(nèi)心中,那我永遠也不會有機會看到如此富饒的風景?!?/p>
正是這樣的改革,學生慢慢撒開了被老師牽著的手,從蹣跚學步到自信地行走,現(xiàn)在有的已經(jīng)開始奔跑了。高二9班朱世麟自豪地說:“老師學案上有的我有,老師學案上沒有的我還有。我甚至可以發(fā)現(xiàn)老師都沒有發(fā)現(xiàn)的重點?!遍喿x中遇到問題解決不了,就上網(wǎng)查資料,到實驗室進行實驗,還解決不了,拿到小組討論,最后老師在課上答疑。他十分興奮:“這種學習好像提前把我們帶到大學生活了。”
確切地說,從教20多年,王春易進入了一個“高原期”,如何突破自己,追尋的路上,百感交集。
“在一條熟悉的路上走了這么多年,現(xiàn)在才剛剛感覺到干的事兒跟教育有點沾邊了,真有了重活了一回的感覺。哪個是有價值的,哪個是真該干的,現(xiàn)在思路特別清晰了,心像被洗過了一樣的清爽。”
變革讓王春易和她的學生們分享著彼此的智慧,感受著彼此的成長。
“用心靈的陽光,照亮學生的精神家園,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溫暖;用心靈的色彩,繽紛學生智慧的眼睛,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麗。”這正是王春易的美麗心愿和教育理想。
有專家評價說:王春易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然而,她的氣象和境界絕不是“優(yōu)秀”二字所能道盡的。她以極其深厚的功底,將她對生物教學的感悟揮灑得淋漓盡致。在經(jīng)歷了一次痛苦的“蛻變”后,終于化蛹成蝶,在美好的春光中旋舞,綻放出所有的風姿和色彩。她有個特點,無論外出聽課、參觀,還是與同行交談,一句話、一幅畫、一個小小的教學設(shè)計,都會突然激發(fā)她的靈感,使她聯(lián)想到平時教學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于是,就會有無數(shù)美妙的構(gòu)想奔涌而出。當她的雙眸發(fā)亮的時候,一定是她在教學中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她最動人的時候。她整個人會煥發(fā)出奇異的神采,產(chǎn)生一種無法言喻的魅力,身邊的人都會被她感染,這使得尋常的教學有了靈性,普通的日子詩意蔥寵……
這個評價很中肯,也很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