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英華
(杭州市西湖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24)
目前,有很多的產婦對自然分娩有著十分恐懼的心理,導致選擇剖宮產的人數劇增,臨床剖宮產率也逐年上升。剖宮產是一種通過手術方式非自然分娩的過程,不僅存在各種潛在的手術并發(fā)癥危險,而且會對母嬰健康造成不良影響[1]。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醫(yī)學護理理念的更新,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逐漸向新護理模式轉變。產科新護理模式是以產婦為中心,所有護理措施均圍繞產婦展開,關注其身心健康,打消其對自然分娩的恐懼,促進母嬰平安[2]。為了探討新護理模式在產科運用對降低剖宮產率的效果,我院選取入住的待產婦246例作為研究對象,結果令人滿意,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待產婦246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3例。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胎兒為單胎,均符合自然分娩指征,且智力正常,無精神病史及既往各系統(tǒng)疾病病史[3]。觀察組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6.94±2.04)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6±0.8)周;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24例,中學37例,大專及以上學歷62例。對照組年齡22~33歲,平均年齡(26.57±1.6)歲;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2±0.5)周;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22例,中學36例,大專及以上學歷65例。兩組的年齡、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每天常規(guī)測量血壓、聽胎心;分娩時,由助產士及助手各1名進入產房幫助產婦分娩,其他人不允許進入產房。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護理新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待產婦剛入院時,發(fā)放相關的健康教育的資料,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準備好住院期間及新生兒需要的必備物品。
(2)住院期間,詳細向產婦闡述自然分娩的知識,對家庭選擇剖宮產的產婦,要告知其自然分娩是人類繁衍的基本過程,詳細介紹剖宮產的弊端,如易感染、出血量多,不利于再次妊娠等,調節(jié)好產婦對自然分娩的恐懼心理。
(3)當產婦出現規(guī)律性的子宮收縮后,要及時送入產房,由助產士全程跟蹤陪伴分娩,進行保護、支持,解決產婦分娩的壓力,幫助產婦度過宮縮疼痛的過程。此外,還允許產婦的丈夫或其他直系親屬共同陪伴產婦分娩,減輕產婦的焦慮和緊張感,提高產婦的角色適應能力。與此同時,一個溫馨、舒適的產房也可以有效緩解產婦的緊張感,而專業(yè)助產士和丈夫的陪伴,更可以為產婦提供生理、情感上的支持[4]。
(4)在陪伴分娩的過程中,助產士要對產婦的整個產程進行嚴密的監(jiān)控,耐心解答在此過程中產婦及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正確指導產婦在宮縮疼痛時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教會產婦正確使用腹壓,密切配合整個產程[5]。消除產婦負面情緒,使分娩過程更加順利。
(5)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使其準確了解產婦產程的變化,有異常情況出現時可以及時作出準確的判斷并處理。
分別記錄兩組產婦主觀選擇的分娩方式,及臨床實際采用的分娩方式,并比較分析兩組產婦家庭選擇的剖宮產率和最終選擇剖宮產率。
選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產前家庭選擇剖宮產70例,剖宮產率為56.91%;觀察組產前家庭選擇的剖宮產19例,剖宮產率為15.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娩時,對照組剖宮產96例,剖宮產率為78.05%;觀察組剖宮產36例,剖宮產率為29.2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產婦產前家庭選擇剖宮產率比較 [n(%)]
表2 兩組產婦最終分娩剖宮產率比較 [n(%)]
分娩妊娠對女性來說是十分正常與自然的生理過程,但從我國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以來,大多數的產婦為初產婦,由于對自然分娩過程的恐懼而選擇了剖宮產,使得我國的剖宮產率逐年升高。但是,眾所周知,經陰道的自然分娩遵循了人體生理規(guī)律,經過產道擠壓的新生兒也會更加健康。而剖宮產是指通過切開產婦的腹壁和子宮壁,將胎兒取出,屬于非自然的分娩過程。且在手術中還存在著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如行麻醉術及產后大出血等并發(fā)癥。此外,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后其傷口恢復過程較長,住院時間相應延長,對產婦產后心理、生理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目前臨床上剖宮產主要是解決難產及高危妊娠情況下的備用措施,產婦不能過分依賴剖宮產。正常情況下,不建議健康、可以行自然分娩的產婦選擇剖宮產,醫(yī)護人員應對產婦詳細告知,雖剖宮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母嬰的死亡率,但是未經產科檢查指導而盲目選擇剖宮產,會對母嬰造成不良的影響。當前,很多產婦及其家屬由于對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對自然分娩產生誤解,使之產生嚴重的恐懼感,覺得自身無法承受自然分娩的痛苦而要求采用剖宮產的方式。針對這種情況,產科護理人員應對產婦合理應用新護理模式,通過人性化的產科護理模式使產婦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正確認識自然分娩,選擇對自身最適合的分娩方式。
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重點是對產婦身體上的護理,而產科新護理模式則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注重產婦身心反應,減少產婦對陌生環(huán)境產生的焦慮和緊張,讓其感受家庭般的舒適與溫馨,促進產婦身心健康。此外,新護理模式還注重與產婦的溝通交流,讓產婦與家屬對自然分娩充分了解,通過醫(yī)護人員對不同分娩方式利弊的詳細講解,增強對自然分娩的信心。在本次研究中,兩組均有部分產婦在產前家庭選擇的是自然分娩,卻在生產過程中突然改變主意行剖腹產。主要原因是由于產婦對妊娠疼痛的恐懼心理導致的交感神經興奮,對外界刺激敏感程度上升,疼痛比值下降,宮縮障礙,宮口擴張緩慢,使產程不能正常進行。針對該現象,助產士在產程開始前就要提升產婦的自我效能,對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應對,采用激勵、經驗替代、回避負性刺激等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緩解產婦疼痛,縮短產程,堅定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
在本次選擇246例產婦中,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對照組產前選擇剖宮產率為56.91%,最終分娩時的剖宮產率為78.05%;采用新護理模式的觀察組產婦產前選擇剖宮產率為15.45%,最終分娩時的剖宮產率為29.2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產科護理新模式是產科臨床上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有助于增強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產婦的剖宮產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姜 娟,何志剛.產科護理新模式對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3(3):423-424.
[2]李彩平.產科護理新模式對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10(10):64-65.
[3]郭秀花.心理護理對降低剖宮產率的效果探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1(14):353-354.
[4]曹典姣.產科護理新模式對降低剖宮產率的效果觀察[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004):760-761.
[5]王 娜,丁 眾.無剖宮產指征孕婦行剖宮產相關原因的研究現狀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2,8(47):75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