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濟
老年人吞咽困難的對策
◎童濟
吞咽困難是指患者不能安全及有效率地將口里的食物送入胃內,常見的癥狀包括:食物留在口腔中過久,甚至沒法吞下;吞咽時咳嗽、氣喘;多痰;進食后聲音變渾濁不清;食物停留于咽喉內。吞咽困難多見于腦卒中、重癥肌無力、意識障礙的患者,是神經內科病人常見的癥狀。
吞咽困難可導致各種嚴重后果,如吸入性肺炎、營養(yǎng)不良、體重驟降、脫水、情緒低落。嚴重的會哽塞氣管,甚至窒息致死。為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老年人在進食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進食時要注意力集中,不能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進食時盡量保持坐姿;或半臥在床上,上身與床的夾角為60度以上。
飲食應在固體、糊狀物和液體之間進行調整。清水或固體塊狀食物最易導致吞咽困難。要將固體食物弄碎后再喂老人吃。清水也不能直接給老人喝,應加入無糖藕粉、杏仁霜等黏稠劑,讓清水變得黏稠后才能讓老人喝。
若需要家人喂食,家人要將食物一勺一勺地喂給老人。病情嚴重的老人,要進行“空吞咽”,即吃一口,咽一口,再空咽一口,然后再吃第二口。要確定老人兩頰之內沒有食物,才能喂第二口。
吞咽困難嚴重的老年患者,可去醫(yī)院做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另外應該更加注意的是:如家人發(fā)現(xiàn)老人出現(xiàn)吞咽困難的癥狀,應盡早帶老人到醫(yī)院就診,以確定其嚴重程度。
為了給吞咽困難的老人提供營養(yǎng),常需給他們留置胃管,經胃管進行鼻伺飲食。但留置胃管會給患者帶來不適,增加營養(yǎng)缺乏的危險,甚至可能出現(xiàn)腹瀉等不耐受情況,同時也無法滿足患者對食物味覺的欲望,影響生活質量和情緒。因此,怎樣盡快讓患者脫離對胃管的依賴,重新享受美味,增加康復的信心,是康復過程的重點。
對意識障礙無法配合的患者可先進行被動訓練
舌咽部電針治療:由專科醫(yī)療師完成。
冷刺激:用冷水棉簽刺激面頰、唇、舌、咽等,增加敏感度,誘發(fā)吞咽反射,但需注意棉簽不可過濕,避免滴水引起嗆咳。
味覺刺激:用棉簽蘸酸、甜、苦、辣、咸不同味道,刺激舌面部味覺,增強味覺敏感性及食欲。
對可以配合的患者可被動訓練與主動訓練相結合
每日漱口:家人協(xié)助患者用柔軟的牙刷刷牙,動作要輕柔,刷牙后用溫開水漱口。開始時滴少許冷開水于健側頰部,活動腮部,把水吐出。嗆咳不明顯時逐漸增加漱口水量。
咀嚼和吞咽:家人教患者做咀嚼和吞咽動作,學會后,嘗試向口腔內滴入少量溫開水,讓病人慢慢吞下,若無嗆咳反應則可逐漸加量。
張口伸舌訓練:深呼吸,呼氣時做咳嗽動作,伸舌,向外左右上下各方向,盡量往外伸。
▼吞咽功能訓練時的注意事項
進行吞咽訓練時的環(huán)境應安靜、輕松,使患者注意力集中,避免不必要的交談,以免分散注意力,影響順利吞咽。
訓練時應將床頭適當抬高,在患者病情允許和身體耐受的前提下,坐位訓練是最理想的選擇。
食物應溫度適中,適當增加黏性大、不易殘留的清淡糊狀食物,如雞蛋羹、米糊等,適量不宜過多,應少食多餐,逐漸增加食物密度及硬度。
吞咽訓練需要循序漸進、堅持不懈才會看到效果,需要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堅持訓練才會重新得以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