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倩馨
改進天水市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建議
侍倩馨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陜西西安710119)
建館30年以來,天水市博物館已取有了較大的發(fā)展??v觀天水市博物館的陳列工作,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本文借鑒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在展陳設計上的工作實踐,嘗試用調查對比分析的方法,討論了天水市博物館在陳列展覽方面的不足,并就天水市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工作提出相關建議。
博物館;陳列展覽;地域特色
經過30年的努力,天水市博物館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但作為一個地區(qū)性規(guī)模中等的博物館,天水市博物館對觀眾的吸引力仍十分有限。如何吸引觀眾,更好地為公眾、社會服務,辦好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至關重要。下文介紹了南京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在陳列展覽設計方面值得借鑒的做法,通過天水市博物館與它們之間的對比,指出了天水市博物館展陳設計上的一些不足,并就改進展覽提出了看法。
南京博物院是我國三大博物館之一,是一座綜合性的省級大型博物館。歷代書畫館、陶藝陳列館、玉器陳列館是其特色展館。歷代書畫館的設計獨巨匠心,不再是傳統(tǒng)的會標加展標的展示手法,而是把漢白玉墻面當作宣紙,運用絲網印刷技術,這是國內其他博物館都不曾有的設計。陶藝陳列館在其出入口的設計上很獨特,以竹林七賢磚畫為背景,并采用了現(xiàn)代絲網印刷技術和陶塑藝術相結合的設計理念。觀眾一出現(xiàn),磚畫前的阮咸塑像就會被燈光照亮,同時悠揚的樂曲響起,營造出六朝時期特有的藝術氛圍,極具感染力。玉器陳列館運用多套色絲網雙面印玉器圖案呈現(xiàn)在玻璃上,將玉器特有的精致和溫潤晶瑩感表現(xiàn)了出來。
在道具設計上,南京博物院藝術陳列館各展廳中的展架都是鑲嵌式玻璃罩的立柜,單個的展臺則采用木質玻璃罩立柜的形式,與南京博物院高貴典雅的氣質相呼應。少數的展臺外還設置了木質的圍欄,不僅豐富了展臺造型,而且更好地展示了文物。場景展示是南京博物院陳列設計中的主要方式,其中在瓷器陳列館內設置了一座燒制陶器的柴窯模型,樣式模仿古代柴窯而制作,并在其上方構建了涼坯架,旁邊建造一座小柴房,再堆放些許的柴堆,有很好的烘托效果。柴窯爐內設置有程控紅色光效,模擬出閃動的紅色火焰。觀眾可以直接看到一座古代燒制陶器的柴窯以及整個瓷器的制作過程,非常形象生動。另外,多媒體制作技術在南京博物院也有著廣泛的運用,其中的銀縷玉衣展區(qū)是在展廳的上空設計了一個穹窿頂,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在穹窿頂上表現(xiàn)出一些自然現(xiàn)象,如日月星辰、雷鳴電閃、風起云聚等交替變換,同時伴有聲音,形象地表達了古人天圓地方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可見南京博物院完全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fā)所進行的設計。
南京博物院道具與場景展示設計,展示材料與技術及多媒體展示,光影、色彩設計,都成功地塑造了南京博物院陳列展覽的主題,更好地向觀眾傳達了館內展品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國內博物館在展陳設計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典范。
蘇州市博物館是一座地方性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它由大廳、博物館花園、西部主展區(qū)及東部現(xiàn)代美術畫廊展區(qū)組成。該博物館的陳列形式體現(xiàn)出以下特點:第一,平衡與呼應。平衡與呼應是蘇州博物館陳展設計的一大特點,明清家具陳列廳中以書桌、椅子、衣架、書畫作品及窗戶這樣的整體組合來達到觀眾審美的平衡。第二,節(jié)奏與韻律。節(jié)奏與韻律是蘇州博物館展陳設計的一大創(chuàng)新之處,中國古代詩歌中的押韻以及音樂中的律動藝術同樣也適用于博物館陳列,這種節(jié)奏和韻律感被靈活地運用在展品陳列中,突出了展品擺放的停頓、重復、高低及長短的層次感,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感受。第三,中國化元素的運用。蘇州博物館的空間設計和陳列形式中充分地結合了中國化的元素,館內的窗戶均設計成菱形,中國古代傳統(tǒng)木構架的屋頂和現(xiàn)代金屬質感的結構相結合,顯得很別致。
蘇州博物館展品的擺放已經不再是以往枯燥乏味的陳列形式,它充分考慮到了觀眾的視覺體驗,突出體現(xiàn)了中國化的元素特征,是現(xiàn)代與古典元素相結合的典型實例。
相比較而言,目前天水市博物館在陳列展覽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體現(xiàn)為:第一,展品的陳列方式顯得很死板,缺乏感染力,觀眾不能夠對展品產生很大興趣,也無法從這樣的文字說明中獲得更多知識。第二,陳展設計的道具是以展柜、展臺及展板為主,其造型、色彩及材質顯得單調,缺乏個性。第三,相比較南京博物院各館的序廳設計,在展示材料方面運用現(xiàn)代新技術不足,未形成獨具展示設計的風格。第四,序廳中央所呈現(xiàn)的光效、各展廳的色彩單一,未能很好地將展示主題結合起來;序廳中對天水武山人的生活場景進行了復原展示,但是其面積非常小,無法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五,陳列展覽缺乏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沒有充分地考慮到觀眾與展品之間的關系,觀眾能參與和體驗的項目少之又少。此外,天水市博物館很少舉辦一些臨時展覽,也很少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
針對天水市博物館陳列展覽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天水市博物館可以借鑒南京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在陳列展覽方面的做法,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陳列展覽。
第一,應當從觀眾的角度出發(fā),結合陳列主題,設置觀眾所喜愛的陳列方式。根據展品的實際情況,可以適當采用一些運動的展示道具,如旋轉臺、旋轉架等,這樣使得靜態(tài)的展品能夠有規(guī)律地動起來,觀眾可對展品的外觀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另外,可以采用適合展品本身特性的展柜、展架或展臺等道具,在色彩、質地及造型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在突出陳列主題的同時,也展現(xiàn)出博物館獨特的陳列風格。
第二,陳列方式可以借鑒蘇州市博物館的實踐,在擺放中注重平衡與呼應,并適當地體現(xiàn)出節(jié)奏和韻律感,使得觀賞不再乏味,觀眾也會有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第三,適當增加語音展覽講解,在為觀眾服務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傳播博物館展品內涵。
第四,在深刻理解自身的陳列內容精髓的基礎上,選擇能反映本地文化特色的展示材料與技術,營造出個性化的展示風格與主題氛圍。如天水盛產生漆,雕漆工藝精湛,歷史悠久。若將雕漆運用于天水市博物館的環(huán)境裝飾中,地域文化特色就被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出來。
第五,天水市博物館作為一個以“天水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色彩及照明采光的運用對其陳列展覽也有著極大的影響。自然光與人工照明相結合的陳列藝術,不僅能避免展品直接受到人工光照射的損害,而且也能很好地烘托展示氛圍,表現(xiàn)主題思想。除了靜態(tài)的燈光照射外,可以使用一些動態(tài)的變幻燈光來營造出特殊的光影效果,多角度的照射也是突出展品的重要手段。色彩的運用雖然不能過于繽紛繁雜,但也不能太過單調,不要拘泥于一兩種色彩的表現(xiàn)上,要根據各展廳的陳列主題,對陳列背景做相應的色彩設計,達到展品與色彩的和諧。如天水市博物館的歷史文化人物陳列廳中,是以厚重、偏冷的暗色調為主,但是若對歷史文化人物的畫像適當地使用黃色等暖色調的處理,那么冷色與暖色結合,更能體現(xiàn)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第六,使用多媒體數字導覽演示系統(tǒng),讓觀眾通過觸摸屏,能夠看到一系列有關博物館陳列內容的圖片及文字說明,對展品及博物館的陳列環(huán)境就會有深刻的了解。多增加一些觀眾能夠直接參與體驗的互動項目或者游戲,實現(xiàn)展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博物館應站在觀眾的立場上,以觀眾內心的愿望和感受為根本,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使觀眾與陳列展品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
第七,注重其他陳列展覽活動的推廣??梢远嚅_展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經常舉辦一些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臨時展覽,或者將其他優(yōu)秀的展覽引進天水市博物館。
作為一個地方博物館,天水市博物館應在借鑒其他博物館陳列優(yōu)勢的同時,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及不足,在陳列展覽的主題思想上緊密圍繞“天水文化”這個主題來尋找自己的特色。相信天水市博物館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探索出更適合自身發(fā)展、能完美展現(xiàn)天水傳統(tǒng)文化及地域文化特色的陳列展覽風格,做到“以人為本”,更好地實現(xiàn)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服務功能。
[1]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南京市文物局主編.南京博物館巡禮[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3]曾莉.南京博物館展示設計的地域性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9.
[4]張重天.萬象時空——博物館陳列設計的交互方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5]李曼琦.中國設計元素與現(xiàn)代中國博物館陳列設計關系的研究[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11.
[6]王炯.淺談歷史類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的內容設計[D].重慶師范大學,2011.
[7]張敏.理性至上情感至下——地市級博物館改革創(chuàng)新之我見[J].文物世界,2012,(5).
[8]李靜.淺析改進博物館的陳列工作的重要性[J].文物世界,2012,(4).
G265
A
1005-3115(2015)18-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