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 懷
□ 張 恒
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八九歲的時候,想過一個頗具思辨性的問題:“撒謊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為什么要說實話?”他年幼時的回答是可以不必說實話,成年之后,卻把求真當做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不過,他的答案在這里并不重要,我想要說的是,一百多年后又有一個孩子提出了個讓人無言以對的問題。那是個北京的孩子,他家里有14套房子,其中12套用于出租。這孩子平時和家人住在城里,周末就到郊區(qū)的260多平的大房子去度假。慢慢的,他開始不愛上學。望子成龍的母親把他帶到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沒想到這個孩子卻反問為他提供心理咨詢的專家:“我家租房收多少錢我都心里有數(shù),那些錢夠我吃三輩子了,為什么還要上學?”
說起來,我也有這樣一位土豪朋友呢。前不久我才知道,他家原來是富有千萬貫。在北京這地界,只是有錢,原本無須十日談來記一筆,關(guān)鍵是這位平時喝酸奶從來不舔蓋的朋友,后來放棄了在農(nóng)行的工作,拒絕了父親安排進入仕途的機會,竟然跑到一個門戶網(wǎng)站去做編輯。整日里忍受著管理部門的指導命令、頤指氣使,又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強度的工作節(jié)奏下任勞任怨,寫稿子、做專題,告訴人們太平天國運動如何被拔高了,汪精衛(wèi)其實是個什么樣的人,義和團為什么不能被稱為愛國英雄,然后又在和同事不眠不休幾日之后,為做好的磅礴專題敲上“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標題。他家那些錢,保他優(yōu)渥生活一生也是沒問題的,可他是圖什么呢?最近重新上映的《大話西游》里,想必許多人又再次聽到了青霞那句臺詞:“這不是神經(jīng)病,這是理想。”或者說,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