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玉
作為20 世紀最偉大的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魯迅對任何事物的批判并不是淺嘗輒止的停留在表面,而是以自己對于歷史和文化的深入感悟,對現(xiàn)實鞭辟入里的理解以及著眼于未來的無休止的現(xiàn)實批判來輻射他的藝術(shù)能量的。這就使其作品具有深刻多義、現(xiàn)實超前的特點。雖然魯迅在對傳統(tǒng)文化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在公共場合對儒道文化也是抨擊的,唯獨對墨家的思想?yún)s有高度的評價,并且欣賞和贊揚墨家文化,墨家的思想也對魯迅有著思想和精神上的激勵及鼓舞。
墨家作為先秦時期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的學(xué)派,其主要特點在于注重實踐,具有“以苦為樂”、“雖苦槁不舍”的精神氣質(zhì)。墨家注重如何通過實踐來實現(xiàn)體現(xiàn)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從而尋求超越。這種注重行為的價值取向給魯迅以思考,在《采薇》中魯迅著重描寫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的經(jīng)過,最后在嘲弄中餓死的事,魯迅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是在暗諷那些在國難當頭竭力鼓吹閑適,宣揚隱逸的一批文人學(xué)者,也正是因為那些文人并沒有將自己的才學(xué)轉(zhuǎn)化為真正的行動,只是一味的逃避現(xiàn)實,逃避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魯迅對于墨家思想中注重實踐觀念的重視。
在《理水》中他們崇尚大禹治水之功和“行勞天下”的精神,這樣一種思想表現(xiàn)出明顯的張揚主體力量的特征,這些與早期魯迅所提倡的“超人”、“摩羅詩人”的精神品格是內(nèi)在相通的。魯迅所提倡的“先覺善斗知士”、“摩羅詩人”等的“超人”就是具有獨特的個人精神品格,不僅敢于張揚自己的獨特精神和個性,并且能夠在現(xiàn)實中積極的去實踐。他們注重通過行動來實現(xiàn)自身的理想,這是當時中國所欠缺的,所需要的。從魯迅早期的“超人”哲學(xué)、“摩羅詩人”的肯定再到后來對“立人”思想的長期堅守,都隱伏著與墨學(xué)相同的精神。甚至說“可以把《故事新編》看作是魯迅視作‘為人生’的系列成果”。在魯迅苦苦尋求療救中國大眾的良方之時,在西方的獨立、自由思想在中國盛世流行之時,這種外來的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相結(jié)合就產(chǎn)生了獨特的、可行的、深刻的思想。從而更有利于針對中國的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來進行深刻的披露和抨擊,能夠從現(xiàn)實事實入手挖掘這些事實背后的傳統(tǒng)文化根源,能夠“立人”,喚醒沉溺在愚昧思想中的大眾,從而讓古老的民族煥發(fā)新的生機。
也正是墨家這種注重個人力量的精神和外來文化的碰撞才讓魯迅的思想更加的深刻和獨特,更加具有針對性。而從《故事新編》這本對于傳統(tǒng)文化進行考察和整合的集子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來魯迅對于墨家的獨立個性、舍生取義和忘我實干精神的贊揚和肯定。
在魯迅的一系列思想中都有著對舍生取義、樹立個性的精神的贊揚和追求,在《故事新編》中魯迅對于墨家思想的傾心,更是得到了集中?!惰T劍》寫的是為父報仇的故事。小說一開始意圖表現(xiàn)眉間尺精神人格不成熟的狀態(tài)。接下來卻用一種語言的方式,寫眉間尺在母親的一席話之后,其復(fù)仇意志和精神人格即刻成熟起來。之后眉間尺對于復(fù)仇的理解在黑衣人的影響下進一步的升華,超越了為父親報仇的個人狹義性,以對黑衣人的信任和不怕死的巨大勇氣砍下了自己的頭顱,將復(fù)仇的任務(wù)交與素不相識的黑衣人來完成,這凸顯了眉間尺作為一個具有強大意志力和勇毅精神的人格形象。
對于黑衣人,作者并沒有交代他的來歷,他的身份是神秘的,他作為一個具有大胸懷的復(fù)仇者,他以疏遠世界的方式來熱忱的維護道義的入世者形象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黑衣人已傷痕累累,他對一切包括自己都深惡痛絕,他活著的唯一目的就是報仇。冷峻和堅定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當他看見眉間尺在金鼎之中和國王的頭顱撕咬難分勝負的時候,毫不猶豫的用寶劍削下自己的頭顱,一躍而入,參加戰(zhàn)斗。眉間尺和國王有著殺父之仇,黑衣人則沒有。他不是為了報私仇才去冒險并且獻身的。黑衣人是因為統(tǒng)治者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才去報仇的。黑衣人是一位“復(fù)仇之神”,他對一切丑惡的黑暗勢力所進行的毫不妥協(xié)的且堅韌不拔的斗爭,寄予了作者的理想和訴求。
從黑衣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那種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黑衣人身上的這種舍生取義,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氣概,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身上缺少的,魯迅通過黑衣人,想去刺激當時的國人,希望他們能夠覺醒,認識到民族的危機,從而能夠站出來對黑暗勢力進行堅決的反擊。既然想要在大染缸的世界中潔身自傲,不被污染,就必須要有獨立的人格精神,黑衣人的身上還有種獨立的人格追求。黑衣人是為勞苦大眾而做出反抗的,也正是他的這種獨立、舍生取義的精神,才促使黑衣人從千萬人當中為了民族大義而站出來。魯迅對墨家思想中的這一種精神通過 《鑄劍》,通過黑衣人這一人物展現(xiàn)出來,不僅僅是對自身“超人”、“立人”思想的例證,更是對墨家思想的宣揚。這種舍生取義的人格精神正是當時許多的勞苦大眾身上所缺少的,因此大力弘揚墨家的這些思想,對于當時、甚至是現(xiàn)在都有很多的現(xiàn)實意義。
墨家主張的“兼愛”是天下之人皆相愛的沒有差別的愛”。小說中對于墨子言行的描述實際上是表現(xiàn)了魯迅對于墨子人格的贊揚。魯迅在比較孔墨的行為方式的時候說:“惟俠老實,所以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為終極目的。到后來,真老實的逐漸死完,只留下取巧的俠”(《三閑集·流氓的變遷》),實際上是在感慨“老實的俠”所體現(xiàn)的正直誠實,舍生取義的精神在中國歷史上的沒落,其背后傳遞的是對墨子所代表的那種勞身苦志而濟危扶貧的大義行為的倍加贊賞。在魯迅看來,世界上正是由這種踏踏實實、埋頭苦干的“老實人”所造成的“聰明人決不能支持世界,尤其是中國的聰明人”。小說中魯迅刻意渲染墨子的艱苦生活,腳踏草鞋,身背包裹,像一個乞丐獨來獨往;餓了啃一個窩窩頭,渴了就在井邊喝水,腳磨破了撕塊布裳包一包。墨子這樣一個聰明能干,并且身體力行、拼命硬干的行為,正體現(xiàn)了魯迅在寫作期間時的感情傾向,表現(xiàn)了魯迅對于墨子精神人格的欽佩和贊揚。
《理水》講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其中也傳達出對于墨家思想的看重。小說以譏諷的語言描寫文化山上的眾學(xué)者、大員的丑陋面目,諸如好杜有圖、古貌林、OK、咕嚕幾里之類的洋話;自稱“很下過一番研究功夫”專門的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學(xué)者,推定大禹治水不會成功,不一而足。所以當除了禹以外的考察員回來以后水利局的同事們?yōu)槠浯髷[筵席,分予錢財。酒飽飯足之后,大員們開始講述水鄉(xiāng)沿途的風景,蘆花似雪,泥水如金,黃鱔膏腴,青苔滑溜等。對于百姓所遭受的苦難沒有絲毫的動容,在觸目皆見丑陋,油滑的世相背景下,魯迅所張揚的正是大禹“理水”的博施救濟、注重救世的獨特的人格。魯迅贊揚墨家,不僅僅是因為墨家有像有識之士所贊揚的大禹的救世精神,還有達到救世的方法和途徑,即“埋頭苦干、拼命硬干、舍生取義”的自我犧牲的精神。作者拿大禹的公而忘私、勤懇務(wù)實的精神,強大的人格魅力和考察大員們的腐敗和學(xué)者們的無恥作對照。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風里雨里、四處奔波,通過大禹的形象,魯迅肯定的是墨家所提倡并且身體力行的那種忘我實干的精神人格。
魯迅在《故事新編》中對墨家的文化進行得了大力的贊揚,這不僅僅繼承和發(fā)揚了墨家思想,并且魯迅將墨家思想中的主張結(jié)合自己的思想,形成了獨特的別具一格的自我精神。因此魯迅能夠站在時代歷史的前沿,用犀利先進的目光來剖析看待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通過對傳統(tǒng)墨家文化的贊揚以及儒家文化的批判,才能更加深入的披露出傳統(tǒng)文化的詬病,才能更有力量的去喚醒被蒙昧了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