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
當前“為官不為”成因復雜,可概括為:“不敢干”、“不愿干”和“不會干”三種。
破“不敢干”要用“推”字訣。首先,要嚴格考核、嚴明紀律,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風氣。通過一整套制度安排,真正把忠誠、干凈、肯擔當的干部用起來,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來,推著那些“穩(wěn)坐釣魚臺”的“太平官”急起來、動起來、忙起來。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對于在一線辛苦打拼干事的干部來說,最需要的不是成功時的鮮花和掌聲,而是失敗時的寬容和支持。允許犯了錯誤的干部改過重來,不能“一棍子打死”。
破“不愿干”要用“疏”字訣。要看到,一些干部不是沒有事業(yè)心、責任感,而是因為不公正的現(xiàn)象傷了心、泄了氣。這提醒我們,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建立公平合理的考評考核體系,營造風清氣正的用人環(huán)境,讓干部能夠心情舒暢地干事創(chuàng)業(yè)。同時,注意發(fā)揮制度的正向激勵作用,建立公務人員正常工資增長機制和福利保障機制,把干部的工作實績和職務升遷緊密聯(lián)系起來,用好基層公務員職務職級并行制度,樹立重基層、重實干、重實績導向。
破“不會干”要用“幫”字訣。實現(xiàn)“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層出不窮,誰都沒有現(xiàn)成的辦法,誰都不是“萬事通”,只有向實踐學、向群眾學、向書本學,在工作中不斷摸索。領導干部不僅要有敢干事、不怕事的勇氣,更要有會做事、做成事的本領,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不僅教發(fā)展戰(zhàn)略和工作思路,還要教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