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 (河北省撫寧縣茶棚學區(qū)初級中學 066300)
初中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李 爽 (河北省撫寧縣茶棚學區(qū)初級中學 066300)
中學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中不可忽視的教育內容?,F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科教育改革都在有序進行中,初中音樂教育也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中。如何使中學音樂課程在新課程改革中有所突破,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初中音樂教學 發(fā)展方向
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中,音樂經常被忽視,從學校到教師,從學生到家長幾乎都沒有把音樂課作為真正的課程,更談不上用音樂來感化人、塑造人??梢哉f,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完全忽視了音樂課程的初衷,完全割裂了音樂教育的價值所在。所以,廣大音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的問題所在,秉承新課程改革的思想,使音樂教學成為新課程改革教育中的亮點,這是音樂教學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將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堅持以人為本,體現在教育教學中,就是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將學生放在第一位,將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育模式,構建教師和學生平等、合作、共同進步的思想。那么,如何建立這種模式呢?這就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教師應把學生當成朋友看待,要知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教師不能隨意去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師應該懂得去關心每一位學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音樂的信心和勇氣,鼓勵他們,讓所有學生都對音樂懷有一種向往的心理。
音樂本來就是一種美好的事物,好的音樂能給人以力量,給人以激情?;仡櫼酝?,其實,每個學生從一開始都對音樂有一種莫名的向往,都是喜歡音樂的,只不過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和教師不重視音樂,加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陳舊,使許多學生在心中剛剛燃起的音樂夢想被無情地扼殺。
新課程改革明確了新的教育方向,在音樂教育的改革中,堅持科學定位,以學生為本,是音樂教學的新思路。只有以學生為本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充滿活力,富有激情。那么,如何建立學生為本位的音樂教學模式呢?
首先,要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在音樂教學中,要給學生以充分的發(fā)揮空間,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是積極的引導者。如果把音樂課堂比作演戲的話,那么,學生就是主角,教師是節(jié)目的導演。這樣的教學模式會使沉寂的音樂課堂充滿生機。
其次,要發(fā)揮學生的個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一個人如果被重視,具有了主動性和積極性,做任何事情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身上的音樂素養(yǎng)逐漸顯現出來。
第三,教師要確定好自己的位置,做好學生的引領者。音樂教學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本質的不同,它不單單是教給學生以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音樂教學中,學生能通過音樂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要流露出真實的情感,就是好的音樂。所以,音樂教師要確定好自己的位置,要和學生做平等的交流者,在音樂的互動中,進行情感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音樂課堂充滿活力。
第四,引導學生挖掘音樂素材。生活中處處是音樂素材。音樂學習是非常廣泛的,學生不能局限于教師在課堂上教的東西,要拓寬視野,將音樂學習的觸角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主動挖掘音樂素材,尋找音樂源頭,只有有了主動學習的情趣,才能將音樂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在音樂的創(chuàng)造中產生奇跡。
許多學生都對音樂有著天生的興趣,都能在不經意間哼唱自己喜歡的歌曲或節(jié)奏。但是,他們卻在音樂的課堂上打不起精神來,這是為什么呢?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音樂教育和學生生活實際脫軌,距離學生的生活很遙遠。音樂家常說,音樂是無處不在的??v觀音樂大家們的優(yōu)秀作品都是源于生活的,所以,音樂教育同樣需要和生活緊密聯系。要將音樂教學回歸到學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音樂教學必須生活化、真實化。教師在設計音樂課堂時應主動和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就在自己的身邊,而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世界,通過學習音樂,能夠使音樂和生活密切結合,融為一體,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音樂的價值所在。
總之,音樂教學不單單是教給學生以音樂知識,其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能夠將音樂作為表達情感的美好載體,就能夠在音樂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1]聲健. 藝術教育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楊立梅. 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3]吳躍躍.音樂教育協(xié)同理論與素質培養(yǎng)[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王雙有.貼近生活 參與生活[J],中國音樂教育, 2001(2).
(責編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