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濤,黃永慶,楊維濤
(山東黃金礦業(yè)(萊州)有限公司新城金礦 山東萊州市 261438)
新城金礦現(xiàn)采用機械抽出式通風方式,中央兩翼對角式通風系統(tǒng),通風系統(tǒng)按1250 t/d的礦井生產(chǎn)能力設計建設,而目前生產(chǎn)能力為3800~4000 t/d,通風能力與生產(chǎn)能力嚴重脫節(jié)。目前,新城金礦回采中段集中在-580 m中段、-630 m中段,-680 m中段正在進行采準工作,-730 m中段處于開拓施工中[1]。隨著開拓工程和采礦作業(yè)不斷向深部發(fā)展,工程地質和礦體賦存條件變得越來越復雜,礦山地壓顯現(xiàn)越來越突出,圍巖坍塌、冒頂、片幫、巖爆等動力災害將會明顯增強[2,3]。隨著礦山生產(chǎn)向下部推進,深部需風量逐漸增大,由于回風井巷斷面小,回風量不足,造成了深部中段入風量不足,溫度過高,粉塵及有毒有害氣體無法及時排出,嚴重影響深部中段通風效果。
本文針對新城金礦深部即將成為主要回采中段的-680 m中段破碎圍巖條件下回風巷方案設計開展研究。通過總結礦山淺部回風巷的施工經(jīng)驗,結合-680 m中段的地質條件,選擇合適的回風巷位置和施工方案。
新城金礦-630 m及以上中段回風巷均布置在礦體上盤。由于-530 m以上中段礦體埋藏深度小,地壓作用相對較弱,回風巷施工難度相對較小,后期維護工作相對簡單,多采用管縫式錨桿輔以局部立柱支護,即可滿足回風巷支護需求。
隨著礦山回采工作向下推進,-580 m中段地壓作用開始顯現(xiàn)。-580 m中段上盤施工過程中,礦山根據(jù)工程情況在原有錨桿支護基礎上,增加了錨網(wǎng)及噴漿支護,但在2011年開始出現(xiàn)局部坍塌現(xiàn)象。礦山緊急組織施工單位對回風巷坍塌區(qū)段采用了預埋鋼拱架噴漿支護,才使得回風巷得到有效支護。
在-630 m中段上盤回風巷施工期間,礦山總結以往施工經(jīng)驗,施工期間采用樹脂錨桿+錨網(wǎng)噴漿支護,在局部區(qū)段增加了立柱、鋼架支護,回風巷支護效果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
結合礦山原回風巷施工經(jīng)驗和-680 m中段的地質情況,對該中段回風巷設計3個備選方案,分別是-680 m中段上盤回風巷方案、-686 m下盤回風巷方案和-688 m脈內回風巷方案。
(1)方案概述?;仫L巷位于-680 m中段Ⅴ#礦體主斷層上盤。設計施工區(qū)段在163~187線之間,長度364 m。施工至187線位置后,將187線探礦穿脈延伸,與回風巷貫通。在187線探礦穿脈外口封閉板墻,使回風巷與北風井相連通。利用現(xiàn)有采場切割巷作為出碴通道,分段施工。主要通道包括68642,68702,68822采場切割巷和68742采場。
(2)方案優(yōu)點:
由于回風巷位于斷層上盤,距離礦體較遠,受礦體回采擾動影響較小;
充填回風井施工位置可盡可能靠近礦體上盤,有利于采場通風;
僅以回風巷施工為參考,早期工程量小;
(3)方案缺點:
-680 m中段礦體回采已全面展開,由于回風巷較長,導致整體施工工期長,對出碴通道占用的采場回采帶來一定影響;
-690 m分段需施工分段巷(約400 m),總體工程量較大。
(1)方案概述?;仫L巷位于-686 mⅤ#礦體下盤。設計施工區(qū)段在161~189線之間,長度420 m。同時施工80 m聯(lián)絡巷與北風井貫通。經(jīng)輔助斜坡道施工分段聯(lián)絡巷,然后施工-686 m分段巷。在分段巷施工期間,順次施工各采場聯(lián)絡巷,作為充填回風井聯(lián)絡巷。
(2)方案優(yōu)點:
回風巷以-686 m分段巷代替,位于Ⅴ#礦體下盤較為穩(wěn)固的圍巖中,回風巷較為穩(wěn)定,有利于后期維護;
工程位置臨近輔助斜坡道,出碴運輸較為便捷;
以分段巷替代回風巷,節(jié)省了回風巷施工的工程量。
(3)方案缺點:
回風巷位于礦體下盤,導致充填回風井位置臨近礦體下盤,致使各采場通風均需架設風機進行強制通風;
為調整充填回風井位置,分段巷與回風井間需施工較長的聯(lián)巷,聯(lián)絡巷工程量較大,導致該方案總體工程量較大。
(1)方案概述?;仫L巷位于-688 m分段Ⅴ#礦體內靠近上盤位置。設計施工區(qū)段在161~189線之間,長度430 m,同時施工140 m的聯(lián)絡巷與北風井貫通。在輔助斜坡道-688 m水平垂直礦體走向施工聯(lián)絡巷,距上盤30 m處沿礦體走向施工脈內巷,作為-730 m中段礦體回采期間回風巷。施工期間,采用樹脂錨桿+掛網(wǎng)的方式進行支護。施工結束后,在回風巷內澆筑0.6 m厚的混凝土假頂,同時對回風巷進行噴漿支護。最后利用反井鉆機順次施工采場充填回風井。
(2)方案優(yōu)點:
回風巷臨近礦體上盤,各充填回風井位置距離上盤較近,利于采場通風;
利用該回風巷作為頂柱礦體回采期間上盤運輸巷,節(jié)省部分切割工程量。
(3)方案缺點:
施工的人工假頂需在-730 m中段礦體回采期間進行統(tǒng)籌保護,避免回采對假頂?shù)钠茐?,保護難度高;
巷道位于礦體內部,受礦體回采擾動影響嚴重,維護工作量較大。
綜合考慮上述3個方案的優(yōu)缺點,礦山采用了-680 m中段上盤回風巷方案。
礦山總結以往回風巷施工經(jīng)驗,針對-680 m中段上盤回風巷施工進行了詳細規(guī)劃設計,如圖1所示。具體分為掘進階段和支護階段兩部分。
(1)掘進期間?;仫L巷、充填回風及井聯(lián)巷施工期間,施工班跟進臨時支護的作業(yè)方式。在完成一次掘進循環(huán)后,立即施工臨時立柱支護,保證新掘進的巷道短期穩(wěn)固;
(2)支護階段。在回風巷施工進尺達到10 m以上時,開始施工預埋鋼拱架支護。鋼拱架之間輔以圓木搭接,然后進行噴漿。通過此方式,可有效保證回風巷支護強度。預埋鋼拱架的支護方式,較常規(guī)的混凝土襯砌施工簡單、組織快捷,利于支護及時跟進。
圖1 -680 m中段上盤回風巷設計
通過比對施工方案,改善強化支護方式,-680 m中段上盤回風巷施工進展較為順利,綜合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采用多方案系統(tǒng)比較,綜合工程施工難度、工程造價、工程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實現(xiàn)了對方案優(yōu)選,從根本上保證了施工方案的最優(yōu)化;
(2)施工中采用鋼拱架強化支護,較混凝土襯砌方式更為快捷,便于生產(chǎn)組織;
(3)合理的工程布置,有效的支護方式,保證了回風巷的穩(wěn)定性,減少了后期維護成本,有利于礦山通風系統(tǒng)完善。
[1]喬 蘭.新城金礦深部采場結構參數(shù)和開采順序優(yōu)化研究[J].金屬礦山,2001(6):11-15.
[2]蔡美峰,喬 蘭,李長洪.新城金礦地應力場測量及其分布規(guī)律研究[J].有色金屬,2000(3):1-6.
[3]喬 蘭,蔡美峰.新城金礦深部節(jié)理裂隙調查及巖體質量分級評價研究[J].中國礦業(yè),2000(4):70-74.
[4]白振峰,郭亞龍,劉三朝,等.突出煤層回風巷合理位置確定[J].中州煤炭,2010(5).
[5]康治國.趙固一礦東翼輔助回風優(yōu)化設計[J].中州煤炭,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