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忠
會計信息質量對上市公司績效影響的研究
◎文/武百忠
隨著社會經濟的大發(fā)展、證券市場的活躍,股市的行情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情。近兩年,我國的證券市場進入一個有史以來的大牛市,人們對股市行情的看好程度大大提升,充分、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對投資者的判斷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那么對于信息披露程度是否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績效這一問題,本文提出研究假設并運用了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方法論證會計信息質量和公司績效之間存在何種關聯,是否存在會計信息披露水平高的公司的業(yè)績和市場表現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本文以2010年至2013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數據為研究對象,運用了描述性統計分析、變量之間相關性檢驗和回歸分析三種論證方法對此問題進行研究。
會計信息質量;信息披露;公司績效
在飛速發(fā)展的經濟環(huán)境下,社會由工業(yè)時代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是市場經濟環(huán)境的關鍵性因素。在證券市場的大環(huán)境下,上市公司作為整個運作過程中的支撐點,無論面對投資者還是公司本身都有信息披露的義務?,F如今,在利益熏陶的背后,經理人的私自違規(guī)操控,上市公司面對大眾給予的不真實的信息等因素給整個市場埋下憂患的種子。如博元投資從2011年開始在信息披露上欲蓋彌彰,用謊言遮掩自己在財務報告上的違規(guī)行為,不斷虛報利潤,這種信息披露的弄虛作假行為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的秩序。信息披露質量、信息透明度的高低和公司蒸蒸日上的發(fā)展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密不可分的。本文針對此觀點詳細地運用了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論證會計信息質量和公司績效之間存在何種關聯。
根據本文的研究,信息披露質量作用明顯突出在當信息發(fā)生不對稱和不合規(guī)時。無論是短期效益還是長期效應都可以從信息披露中獲取較大肯定意義,最直接的就是降低委托人和代理之間的成本,同時可以正確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Coffee(1991)認為機構投資者在市場環(huán)節(jié)不斷索取企業(yè)的短期利潤,而不是從企業(yè)未來發(fā)展的角度去考慮企業(yè)將來發(fā)展的道路,他們對企業(yè)的管理層要求不科學,不能在企業(yè)出現危機時給企業(yè)管理者更好的發(fā)展空間,有效的會計信息在證券市場上很難看到。Kothari(2005)利用1962-2004年之間7044個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經理操控著證券市場,對利空消息進行隱瞞,延時給予公眾,使得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傳達給投資人,破壞了經濟市場自由發(fā)展,讓投資者的利益大打折扣,更不用說企業(yè)的長足發(fā)展。Bushman和Smith(2001)有三方面關于會計信息質量對公司業(yè)績影響的研究,第一方面是會計信息質量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第二方面是可以監(jiān)督和牽制管理人員的權利,第三方面是提高董事機構對項目的判別能力。通過這三方面的研究考察,能夠更好地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增強了人們對會計信息質量在證券市場中作用的高度認識。
王勇認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績效成正比。他是考察了2001-2006年深證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樣本,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評結果作為信息披露質量的替代變量,以凈資產收益率為公司績效的替代變量,得出了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公司績效越好的結論。陳沉、陳言妙、杜萌(2015)提取滬深股市上市公司數據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能夠促進企業(yè)未來發(fā)展,提高業(yè)績,但短期內影響不大。高質量的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對建立企業(yè)與利益相關者的有效互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培育企業(yè)社會意識等都是有利的。對于我國解決經濟轉型時期的各種社會問題都具有重大意義。張宗新、楊飛和袁慶海(2007)以2002-2005年深圳上市公司為數據,通過對市場價值因素和財務因素的分析,運用Jensen指數和常見的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這些影響財務因素的代理指標來衡量公司績效,研究表明信息披露好的公司,公司績效和市場表現都較佳,真實有效的財務信息大大地提升了企業(yè)的內在價值。
(一)研究假設
從會計信息披露理論的基礎分析,會計信息披露理論基礎是由信息不對稱和委托代理理論等組成的大整體。資本大市場的導向需求,股東之間的利益、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矛盾還有最主要的投資者之間的微妙關系使得這些信息披露理論“古以有之”。會計信息在解決不對稱信息問題上可以作為一種調和的經濟手段,在代理問題上也是重要的市場工具,它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不僅為企業(yè)的股東們更好地行使決策權做出準備,同時也為廣大投資者們提供可靠準確的信息。投資者的風險降到最低,與此同時收獲的經濟利益就會上漲。會計信息降低代理成本的同時,引導了資金導向,讓證券市場的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了資本市場的效率,優(yōu)化了資本市場的經濟結構。本文通過運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相互配合的方法進行推論,主要針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和經營業(yè)績的理論基礎進行考察分析并提出假設:會計信息質量和上市公司公司績效呈現的關系走勢是正相關關系。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以2010-2013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公司數據為樣本剖析會計信息質量對公司績效的影響。通過新浪財經、巨潮咨詢網獲得數據樣本,把其中一些利潤出現負值、會計數據缺乏的樣本剔除出去,有效樣本為1583個,占總體樣本總數的86%,運用EXCEL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實證檢驗分析。
(三)變量設計與模型建立
本文在研究分析信息披露、公司績效變量的基礎上增加了控制變量來進行比對。如表1所示:
總結上述理論,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對公司績效影響建立回歸模型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及分析
表2中明顯可以看到信息披露評級的均值為3.67,信息透明度處于較好狀態(tài)。D/A均值為49%,CR10比例均值為14%,Z比例均值為17.99,股東權利的分散得到改善,公司的NPR增長率小于0。
(二)相關性分析
表3代表ROA指數與各變量間的相關性研究,樣本中會計績效在6%時與Level、CR10和Grow正相關,和D/A相比呈逆走勢,在10%的水平上與level呈現正相關,與Z相比也是逆走勢,在6%水平上Performance和level呈順勢走勢,表示的意義是強調信息披露在提升企業(yè)形象的同時可以使公司在信息披露上主動性更強。表4中Sharp與ROA成負相關關系,10%顯著水平上與level負相關,6%顯著水平上與Size正相關。
(三)回歸分析
表1 變量定義
表2 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中可以理解到變量之間的關系網:Level對ROA指數和Sharp指數影響不是很大,可以看出Performance的變化也沒有對公司績效產生大的影響,這種回歸結果不支持研究假設。
(四)研究結論
國內外許多學者在關注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至今為止在這方面的論證研究較多,大部分學者支持的觀點是較高的信息披露質量可以給企業(yè)創(chuàng)造效益。對于此,本文的觀點是會計信息的披露一方面為信息需求者提供綜合、迅捷、有效的信息,為投資者傳遞企業(yè)的經營業(yè)績和財務風險等方面的信息,使其充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能夠將上市公司經營現狀和管理問題及時反饋給企業(yè)高層,使企業(yè)能夠在問題出現時作出正確決策,避免企業(yè)在大市場環(huán)境下“誤入歧途”,有利于正確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在促進上市公司的經濟體制進行系統科學改革的同時,實現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通過以2010-2013年的數據為樣本,把數據作為基本點,建立數據模型,系統地運用了變量和相關性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和回歸分析進行推理。國內外大部分文獻都是運用簡單的會計信息披露、市場價值衡量指標,而本文中通過運用了Sharp指數,對于原有指標表達不全面進行了彌補。利用SPSS分析推導出信息質量披露對投資者影響不大,但是投資者的關注點不僅局限于此,單從投資者的角度分析,信息披露質量作為衡量公司價值的因素之一,投資者的決策方向是不會單單因為這一單一因素就可以改變的。因此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力并非如人們認為的那樣簡單地呈現順勢走勢的關系。在辨別兩者關系時,很難看出信息披露質量高,公司績效也會隨之變高的跡象。
表3 總資產收益率與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一)政策建議
我國的證券市場就目前的經濟發(fā)展程度來看,2014年年底我國上市公司總數量為2584家,股票有效賬戶數13793.62萬戶,上市公司市值300486.66億元,2014年我國GDP增長約10萬億美元,上市公司市值占我國GDP約為50%以上,從投資者人數和市值的比重兩方面情況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對于國家及廣大的投資者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對投資者和公司任何利益方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重要聯系,信息披露質量對于這個時代也是舉足輕重的。因此,我們國家需要加強法制監(jiān)管和制度建設來維護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以下有幾點建議望采納:(1)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保證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的職能分工明確;(2)可以構建監(jiān)督立體結構,讓政府,行業(yè),社會共同監(jiān)管;(3)嚴格執(zhí)法,加大處罰,對于不及時、不真實披露信息的公司,嚴重者必須退市。
表4 Sharp指數和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表5 回歸分析結果
(二)研究局限性
在實證研究的過程中數據尚缺乏科學考證,分析認識相對比較淺顯,雖然嘗試了運用Sharp指數進行論證檢驗,它與其他指數較大的區(qū)別就是單調性的方向不同,因此結論還需進一步考察分析。在研究投資者時,不應僅局限在關注信息披露質量上,同時還應深入剖析投資者關注的其他因素,讓論證內容更具說服力。因而本文的探討還不夠完備,還需要進一步地研究。
[1]Coffee&J.Liqui.Duty versus control the Institution Investor as Corporate[J].Columbia law Review,1991,(1):1277-1368.
[2]Kothari,S.,Shu,S.&P.Wysocki. Do Managers Withhold Bad News Working paper[J].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2005:10-42.
[3]Bushman,R.&A.Smith.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2001(1):237-333.
[4]Baek,J.S.,Kang,J.k.&K.S.Park.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e:Evidence from the Korean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FinancialEconomics,2004,71(2):265-313.
[5]王勇.基于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質量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務通訊,2009,(11):38-42.
[6]陳沉,陳言妙,杜萌.CSR分項信息披露與經營績效的關系探析——基于我國深滬上市公司截面數據的實證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5,(03):115-117.
[7]張宗新,楊飛,袁慶海.上市企業(yè)信息披露質量提升能否改進企業(yè)績效[J].會計研究,2007,(10):16-23.
[8]彭丁,楊長虹.機構投資者、信息披露質量與公司績效[J].商業(yè)研究,2013,(09):138-145.
[9]彭丁,賴莎.信息質量、治理機制與公司業(yè)績——基于會計信息有效性的經驗證據[J].財會通訊,2014,(9):31-34.
責任編輯:劉程程
F23
A
1006-1255-(2015)12-0063-04
武百忠(1979—),天津城建總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郵編:3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