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慶國
大地上的事情
白慶國
秋天收獲的玉米秸稈,不知怎么就慢慢消失了。
收割時,它們沉重得像我們村莊的歷史,你想丟掉都不可能。人們只能把它們暫時寄放在不種麥子的白地里。
本來不太大的白地,一下午的時辰就被玉米秸稈擠得滿滿的。
我和父親把我家的玉米秸稈堆得高大飽滿,好像給了它們第二次生命。那些堆起來的秸稈靠得那么密實,風都吹不透。它們順溜地依附著大地,沒有一棵隨便離開群體。
它們站在那里,就成了村莊里一道風景。嚴冬里,再也沒有人理睬。它們被田野的風慢慢吹干,然后在時間的窖藏里腐爛,歸還土地。這是它們最終的歸宿,也是它們的初心。
時間不長,它們粗壯的顏色,就會改變,變成無法描述的舊色。高度也矮下來,沒有了剛收獲時的傲慢。
只有我一個人,惦念著它們。我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尤其是冬天,我是村莊里起得最早的一個人,我一個人沿著村莊的路向前走。路兩邊是麥地,麥苗上落著霜,麥地里的電線桿安靜地在寒冷里站著,沒有任何態(tài)度。大地像昨天一樣寂靜。
迎著太陽,我走在無人的道路上。有時我回過頭,眼望我的村莊。他還在沉睡,村莊里的一切都在沉睡都在享受著這安寧的早晨時光。我加快了腳步,因為我惦記的事情。
我走到了我和父親堆玉米秸稈那塊白地。完全不一樣了——那些粗壯的玉米秸稈全萎縮了,沒有了挺拔,傲氣。像一個老實的人經(jīng)過了一次重大的打擊,再也恢復不了元氣。
我沿著它的周遭轉了好幾圈。驚訝它們變化的速度。這才幾天的時間呀!是不是它們本來有一個美好的想法一直沒有實現(xiàn),就自暴自棄了。
我拿起一棵折截了好幾段的玉米秸,它沒有斷開。它的韌性,依然讓我尊敬。它斷續(xù)發(fā)出的稼禾的芳香侵入我的鼻孔,這是我熟悉的味道。
事先已經(jīng)噴過兩次農(nóng)藥了,但還是有落網(wǎng)的。發(fā)現(xiàn)玉米葉子上有小小的屎粒,綠稍顯黑色,干巴巴。趕緊扒下頭去,看蟲子的藏身之處,一般都在玉米芯。望了半天也沒看見,還是只見一堆小屎粒。那些蟲子有頭腦,它們不會在丟下屎粒的地方藏身,它們轉移到另一顆沒有咬吃的玉米那里。按照這個常識,我找到了一只蟲子。把頭低得很低,順著喇叭形的張口往下仔細看,很深的地方藏著一條陰影,不是很明顯,因此也就很難確定,我立刻拿出隨身的眼鏡,再次觀望,果然是。我伸出手指,扯了一下玉米的小葉子,那只蟲子不自覺地動了一下,由于空間窄小,不好動手,我隨手撿了一根麥秸,往上撥,麥秸觸到蟲子它就劇烈地扭動。撥了幾次才撥上來,這是一只不大的蟲子,翠青色,在我面前它表現(xiàn)得極其慵懶,沒事似的,好像我要帶它去遠行的樣子,我捉住它的身子后,稍一用力就把它捏死了。
我從來沒有見過它們轉移,好像很神秘。我不喜歡瘦小的,看著不舒服。那些胃口好的,吃得很胖,捉在手掌有肉的感覺。我不知道它們的壽命期限。那些老的一眼就能看出來,顏色蒼黃。
它們在上午十點以前,下午四點以后活動厲害,與人的活動特點相似。都怕夏天灼熱的陽光。
我喜歡一匹馬,拖著秋天的谷物行走在大地上,而不是兩匹馬。兩匹馬會影響我的注意力。趕馬人坐在車上,或者步行都是了不起的事情。趕馬人沒有自豪流露在臉上,而是擔心著馬車的平穩(wěn),他要把這些秋天的谷物運到場院。
一匹馬踽踽行走在大地上,留下兩行深深的車轍。
如果大地上的谷物已經(jīng)收割完畢,一匹馬從遙遠的森林往村莊的方向走,此刻你就會發(fā)現(xiàn)馬和趕馬人都是輕松的,他們都不受冬季時間的限制。冬天的陽光照著馬車的側面,馬車上的干柴明顯地攝入觀望人的眼睛。
一架冬季里的馬車,緩緩在大地上行走,馬和趕馬人都沒有急躁的表情,此時他們共同享受冬天的閑散時光,享受生活。
不大的一個車站每天都有等車的人,站牌斜立著,上面的紅字已經(jīng)模糊,但還是能看清?!按苏臼菑埱f,終點站是火車站,發(fā)車時間是早晨6點,末班車是晚上6點。”火車站在市里的南郊。人們每天都有到市里去的人,有的人去趕火車,有的人去商場買東西,有的人去醫(yī)院,有的人去法院咨詢法律,有的人走親戚。
一輛紅白相間的公共汽車,顏色已經(jīng)陳舊,某處的白漆或紅漆已經(jīng)脫落,但它很準時,一個人來晚了,他就等下一班,下一班間隔九十分鐘,這里偏僻,每天去城市的人不多。
平時人們背著一個小包,上車下車,很自然,但人不多。明顯昭示著這里的經(jīng)濟不繁榮。
等車的人因為誤點,站在斜的站牌下,不住地扭頭往大路上看,大路上沒有人影,沒有車影。失望之余把目光收回來再放到眼前開闊的田野,田野里有零星的人影在勞動。看一會又扭頭望大路,路上還是很干凈,沒有人影,車影。于是重新把目光收回來,這次沒有看田野,而是低下頭看手腕上的時間。再抬起頭臉上的表情變得焦急。
如果遇上冬天在這里等車,真是遭罪了。西北風不停地刮,地上的白雪還沒有化完。等車人就用帶著手套的兩只手掌捂著凍僵的臉,在原地不停地跺腳,腳下的雪被踩得硬邦邦的。
如果站牌下沒有一個人,空空的。那小站的周圍也是空空的,很寂寥的樣子,沒有一個不坐車的人在這里打擾空曠。沒有事的人誰也不在這里等待。偶有走累的人,坐在站前那塊石板上坐一會休息。
在時間里,這里的空氣里留下了嘆息,留下了等車人的焦急,惶然。這樣的情節(jié)持續(xù)了很多年。現(xiàn)在好多了,運輸公司增添了班次,換了新的裝有空調(diào)的公交車,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時間間隔只有十五分鐘,方便多了,坐車的人也多得多。沒事也去市里,去公園,去電影院,去電信公司,去銀行。
開始,雞在大地上自由地行走著,啄食,下蛋。下蛋是為了繁殖。不知誰發(fā)現(xiàn)了雞蛋能吃,好吃。就動了腦筋。讓雞的生命專一為人類服務。
實行了籠養(yǎng)雞,供給充足的飼料,讓雞的卵巢提高工作效率。雞們在乍小的籠舍從來沒有感到憋屈,反而精神抖擻,我參加過養(yǎng)雞場,沒有一只雞因為籠住失去自由而悲哀。都是精神抖擻等待食物。而且養(yǎng)雞場很多年沒有聽說哪只雞暴動。
我喜歡自由的雞,與我們一樣在大地上自由行走,啄食,吃蟲子。如果一只雞發(fā)現(xiàn)了某處有許多蟲子,其余的雞會迅速跑過去。如果沒有了蟲子的影子,它們就會用爪子刨土,期盼發(fā)現(xiàn)蟲子的身影。即使一上午發(fā)現(xiàn)一兩只蟲子,它們也不會離開那里,它們常做事半功倍的事情。
冬天的傍晚,它們會棲息在樹枝上,預防地面上的兇猛的動物。如果生活在安全的地區(qū),它們也愿意居住在人為的窩里,那里不受嚴寒的襲擊。
我喜歡雞被冬天的西北風吹得羽毛張開,露出紅潤的肛門。雞的翅膀很少張開,很可能是它們遭受的襲擊很少的緣故。在大地上,人類不侵犯它們,鳥和狗不與它們發(fā)生沖突??赡苌邜鬯鼈?,在我們這里蛇很少,因此不必擔心蛇。
因為它們受到的威脅極少,所以雞們很少使用翅膀,我理解翅膀的意義是,一邊助力逃跑,一邊做反擊的工具。
現(xiàn)在,基本上沒有自由的雞了,它們隨地拉屎的現(xiàn)象實在惹人討厭。過去農(nóng)戶養(yǎng)雞是為了吃雞蛋,現(xiàn)在花錢在雞場買雞蛋很方便。人們都會算經(jīng)濟賬,養(yǎng)雞吃雞蛋不劃算。但作為觀賞雞,我覺得現(xiàn)在還沒有那么清閑的人。
雞生在悲哀里,卻不覺得。這也許是與人類的根本區(qū)別。
有一天清晨,我把梭羅的《瓦爾登湖》和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兩本書放在了大地上。我不是在作秀,而是我在清晨的時光里坐在院子里寫文字,隨手把它們放在了大地上。兩本書沒有散開,梭羅的《瓦爾登湖》在底層緊挨著大地,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在那本書的上面,它們沒有完全整齊,而是錯落著。就是這樣的一個形式,它們讓我感覺到了一個重要的提示。任何放在大地上的東西都是干凈的。這兩本書是伴隨我一生的書,我珍愛它們,保存得很好,像剛買來的樣子。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獲,新的啟迪。兩位作者的生活時代相隔200年的時間,但都同樣的觀點,崇尚自然。都是思考人與自然這個重大問題。提示人們?nèi)伺c自然的和諧才是人最佳的生活方式。兩本書,作者都是非常率真地用簡潔的文字,精當?shù)孛鑼?,富有實體感。兩個作者都深愛自然,與自然有不解之緣。致力于一生的時光,觀察,體會大自然的奧秘與人類的關系。全書都是作者的真知灼見,充滿智慧、靈感、力量和希望。
為了更貼近自然,葦岸三番五次地走進田野,觀察日出,觀察螞蟻,觀察蜜蜂,觀察鳥兒的飛翔。這些自然之物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準則,但都是勤奮的。
葦岸說,“我觀察過螞蟻營巢的三種方式。小型蟻筑巢,將濕潤的土粒吐在巢口,壘成酒盅狀、灶臺狀、墳冢狀、城堡狀或疏松的蜂房狀,高聳在地面;中型蟻的巢口,土粒散的均勻美觀,圍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狀,仿佛大地開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蟻筑巢像北方人的舉止,隨便、粗略、不拘細節(jié),它們將顆粒遠遠地銜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丟,就像大步奔走撒種的農(nóng)夫。”
兩本書的封裝都是大地的顏色,標題也是與大地一致的,但作者的名字都是小號字體,就像大地深處站著的幾個小人。
非常感謝作者耗費畢生的心血,為我們奉獻如此珍貴的兩本大地之書。(葦岸僅僅活了39歲)今天是多么巧合呵,我把兩本書在同一時間放在了早晨的大地上,此時的空氣清新,正有鳥兒在樹枝上鳴叫。兩本書自然地與大地吻合著,不沉重。就像智慧與智慧融合,看上去干凈,自然,沒有一點緊迫感。我多么希望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這樣的第二次的巧合,而不是故意。兩本書在大地上,仿佛大地托著兩個智慧的孩子。
在樹葉落光的秋天,鳥窩明顯地映入我們的視野,它們在高高的樹杈上,迎風搖擺而不墜落??此苼y亂的一蓬,卻脈絡清晰。精巧的編織,實讓人類感嘆不如。不知哪位藝術家得了近乎真理的啟示,創(chuàng)造出了北京的鳥巢,讓世人驚嘆。
我喜歡空空的鳥窩,它那么獨立,在高高的空中保持著自己的孤獨,仿佛它的孤獨不允許外物占領。因此它的孤獨也就有了一份詩意。詩意幻化出了它的絕美。
它在我們無法攀援的高度,任我們仰望,羨慕而不動心。在一枝只能承受它的孤單美的枝條上,自在著,俯視著我們的羨慕。
它空著,但不絕望,它知道它的主人會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重新飛回來,占據(jù)它,溫暖它的每一小節(jié),然后利用春天的好時光生兒育女。它的主人是一對年老的夫妻,父親辛勞地找食物,母親勤勞地打理家務。十幾年了它們從來沒有吵過架,拌過嘴。
一個歸人,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家鄉(xiāng),在一座陌生的村莊邊上猶豫時,首先映入眼睛的是,村旁高高的白楊樹上,在風中獨自舞蹈的鳥窩。立即產(chǎn)生了熱烈,它是我們童年生活的印記,這時,你就毫不猶豫地決定,對的,這座村莊就是生你的地方,是你童年,少年玩耍之地。那棵高高的白楊樹就是你攀爬過的村莊里最高的一棵樹。那棵樹留下了你攀爬的痕跡,那棵被你踩斷的樹枝,依然保留硬傷,在它附近有一棵新枝已經(jīng)長得有碗口粗了。這是歲月對楊樹的饋贈。歲月就是上帝,它調(diào)和矛盾,和諧萬物,讓一切殘缺圓滿。讓一個漂泊的旅人回到出生之地,只有回到出生之地,才是人生的圓滿,才能在這個世界上不留下遺憾。
夏天樹葉繁茂,鳥窩就在樹冠里被樹葉遮蔽,人們看不到,只聽到出生不久的小鳥要食物的饑叫,聽到大鳥銜著食物哺育小鳥時擁擠的聲音。小鳥慢慢長大,長出了翅膀,當它們第一次站在窩邊向下看時,心中不免恐懼,它們還沒有飛翔的概念,不知道它們的路在天空里。當它們已經(jīng)到了能夠獨自生活的年齡,老鳥就好毫不猶豫地把它們推到窩外。這時小鳥恐懼到了極點,還認為遭到了父母的暗殺。當離開鳥窩的一剎那,它們本能地攤開了翅膀,在空氣中閃動起來,最終沒有掉在地上,避免了摔傷。它們豁然開朗了,原來它們的日子在天上。
我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鳥窩都沒有被風吹掉的現(xiàn)象,無論經(jīng)歷的歲月多么長久,一個被鳥拋棄的鳥窩它只有慢慢變舊,變暗。但它永遠等著它的主人歸來,就像一座村莊永遠等著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歸來。有時,一個鳥窩的等待是漫長的,有時這個漫長的等待是毫無無意義的。它不知道主人出事了,主人遇到了意外,在漫長的歸途中因一次疾病而終止了飛翔,終止了漫長的歸路。而鳥窩還在寂寥的期盼中,年復一年期盼不減。一個在空曠的冬天被寒風吹響的鳥窩是孤單的,它在那么高的地方,氣流正猛。不能躲避,就連一個避風的地方也找不到。因此,我說鳥窩的孤單是世界上最大的孤單。
一棵樹,無論生長得多么高大,它從來不與鳥窩對話,它一直心里責怪鳥窩占據(jù)了它的位置,為了報答樹的恩情,鳥就用業(yè)余時間為它唱歌。
但是,在險峻的現(xiàn)實生活里,鳥同時為樹擔當了警戒任務。
生活是多么正確呀,一頂鳥窩,十頂鳥窩,數(shù)十頂鳥窩生活在村莊的邊緣,沒有累贅,反而給村莊帶來了吉祥。一座沒有鳥窩的村莊是孤寂的,是淺顯的,是不懂得事故的。每一只鳥是理性的,它總是選擇吉祥的村莊定居,一座吉祥的村莊生活在村莊里的人也是善良的。他們深明大義,知道與大自然和諧一氣。本來世界是自然的,我們?nèi)祟愔徊贿^是插進世界的一根木樁。
一群鳥住在村莊的田野上,飛舞,歌唱,吃蟲子,多么吉利呀。農(nóng)人過日子就是圖的吉利,不求大富大貴就圖生活順暢。鳥的歌唱是溫雅的,順平的,和諧的。它們從來不無端地大哭大笑。這就像一個非常懂事理的年輕小伙子來到一個陌生的場合,謹慎地去聽大家的談論,不隨便發(fā)表自己的主張。
一頂冬季里孤單的鳥窩就是一首好詩。
雪從來沒有覆蓋過鳥窩,當白雪染白了大地。鳥窩依然保持著原來的顏色,只在邊沿有幾顆小雪粒。像在戲院沒有買上票的那幾位,失望,不忍離去,等待奇跡發(fā)生。
與那幾顆小雪粒作伴的還有樹杈上的幾顆小雪粒,同時俯視著大地的白。
玩耍了一天的麻雀,太陽落山以后,要休息。雖然已經(jīng)很疲倦了,但它們還是不急著休息。麻雀具有小聰明,它們怕人們或兇猛的禽鳥襲擊它們,這是防范意識,也是應該的。
它們在居住地不遠的地方,強打精神繼續(xù)玩耍,以便等待天完全黑下來,人們?nèi)渴展?,只剩下孤寂的田野,它們才放心地飛向屋檐或生產(chǎn)隊的一個草料房。麻雀對于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非常低,只要能遮風避雨就行,最主要的條件就是安全,生命對于個體的重要,麻雀的意識比我們高。不像人類,酒喝高了,到處冒險,車開得飛一樣,世界上唯我獨是。如果三兩個朋友相邀,就敢跳河。
草料房內(nèi),就李頭一個人進出,他是飼養(yǎng)員,喂著三頭牛,兩匹馬。傍晚收工后,把料草添足,和衣便睡,再無事生。麻雀們知道李頭是一個善良的人,對他的戒備已除,睡眠起來也踏實。不過意外的情況也有,麻雀正陶醉在甜甜的夢中時,突然被一雙大手緊緊攥住,麻雀狂奔的心跳,被那雙攥緊的手掌感知著,麻雀這時的想法可能是這下完了,任人處置吧,但是內(nèi)心里也在尋找著逃跑的機會。
其實這雙手掌,不是李頭的,李頭正在酣睡,突然的敲門聲驚醒了李頭,李頭懵懂著抬起頭來問一聲,誰呀?我們,大爺。李頭聽出是自己的晚輩們,也不氣惱。和氣著說,這么晚了有事嗎?我們捉麻雀,這里有嗎?李頭趕緊說,有,在料草房,還不少呢,整天嘰嘰喳喳的,煩死人了,趕快把它們逮住。李頭的反叛,是麻雀意想不到的,半年多的伙計并沒有結下深厚的友誼,它們把李頭看成了朋友,太信任李頭了,可李頭并沒有把它們往眼睛里放,該出手時就出了手,可是,平時麻雀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一絲一毫李頭對它們有預謀之心,看起來人類真是捉摸不透啊,每個人都深藏不露。
麻雀們后悔呀,后悔也沒有用,它們還聽到了人們捉到它們時興奮的叫喊聲,那叫聲讓它們聽起來害怕,恐懼,絕望。在剛才的混亂中,有幾只麻雀逃脫了,它們通過窄小的窗孔飛到了黑暗的天空里,它們慶幸,窗孔沒有被他們用黑布蒙上,如果那樣,它們將徹底完亦。有幾只麻雀太不幸了,由于突然的險情,它們失去了主張,失去了理智,慌亂了,逃生的意識占據(jù)了首要,慌不擇路,撞在了料房漆黑的墻上,當場沒命。而那幾只僥幸逃出的麻雀,由于過分的驚嚇,神經(jīng)受損,整天悶悶不悅,有時精神高度緊張,厭食,無飛翔欲望,突然聽到一聲響,就以為是槍聲,沒過幾日郁郁而死。
我小時候也愛捉麻雀,后來就不捉了,再后來勸別人也不要捉麻雀,勸別人根本沒用,反而遭到鄙視的目光,再再后來想自己做好了就行了,自己不是皇帝,皇帝下一道圣旨就行了,自己微小如芥,弄不好惹火燒身。于是,就把勸人的念想放棄了。
我居住的房子是老房子,有寬寬的房檐。一日晚上我正在讀書,忽聽到窗子上面的房檐縫隙里有暖暖的翻動的聲音,我猜想一定是有麻雀居住了。我很高興,因為我是一個被麻雀信任的人了。我想,小麻雀,你們找對地方了,我絕不會傷害你們,我也絕不會讓別人傷害你們,我絕不能像老李頭那樣,被人叫了一聲大爺,就出賣朋友。為了證實,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床,觀察屋檐下的動靜,果然有兩只麻雀,從那里飛出來,飛落到了院子里的棗樹枝上,叫了起來,它們休息得很好的樣子,聲音甜亮。它們沒注意到我的目光,我感覺它們是剛剛離開父母,剛剛結合的一對年輕伴侶。從它們年輕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它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信任和熱愛,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期待和信心。我由衷地祝福它們,組成幸福的一對。
后來,我的讀書生活變得安寧與踏實,我的心不再浮躁,書也讀得安靜。每天傍晚書讀累了,我就看著這一對幸福的小麻雀從外面覓食歸來,雙雙入巢就感到快樂。我把它們看成了鄰居,雖然沒有物質上的交流,但我們用目光和傾聽有心靈上的交流。我讀書讀得安靜時能聽到它們相依相偎的幸福的摩擦聲音。有時它們發(fā)出微小的幸福的呢喃聲。它們就住在屋檐下的一個縫隙里,那里連我的手掌都放不進去,而它們確非常滿足。我多么愿意讓它們到室內(nèi)居住啊,我想把這個想法告訴妻子。我知道妻子是一個不愛麻雀的人,看到麻雀屎就很驚訝,然而她不知道麻雀為我們一個夏天吃掉了多少蟲子。這個想法還是以后等時機成熟再說吧,現(xiàn)在說肯定不同意,弄不好還要把這兩只麻雀趕走呢。
以后的日子,麻雀總是先于我起床,起床之后就站在樹枝上快樂地鳴叫,由于早晨的空氣干凈,那叫聲非常清脆,悅耳。我醒來后,第一個表情就是微笑。發(fā)自心靈的微笑,我走出去后它們才飛向天空。我由衷地祝福它們一路平安。
一年過去了,它們生長得體健魄壯,愛情也成熟了。來年春天,它們想要孩子,建立自己的家庭。于是更加忙碌了,從老遠的地方銜來草棍草屑,搭建巢穴。我實在不忍心看著它們在那么窄的小縫隙中飛來飛去,就找來了錘子,扦子,爬上木梯開鑿起來,為了麻雀的居住環(huán)境我寧可損己了,不料被妻子看見了,他說我有病。巢口大多了,麻雀進出自由了,我看到它們沒有了原先時的小心翼翼。隨后我聽到,兩只麻雀站在離我很近的樹枝上,愉快地叫了好一陣。它們加快了筑巢的速度,有時銜來了一根長的草根,進不去,就一只麻雀往里拽,另一只麻雀在外面往里推,樣子好看極了。女人都是懷胎十月,我也不知道麻雀懷胎幾日,反正我看到其中一只麻雀胖胖的,它一定是要做母親了。
幾天過去了,小巢筑好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那只做母親的麻雀分娩了,由于好奇我尋找了機會,用小手電光觀察了一下,一共六顆麻臉的小蛋,相偎依著,我知道那是六只小麻雀將從那里出生。為了不引起大麻雀的注意,我很快離開了那里。不過我卻有了牽掛,我的精力更加注意它們了。那只做母親的麻雀耐心地哺育著孩子的出生,而那只雄麻雀更加忙碌了。它把菜地的青蟲,叼回家中,讓另一只麻雀吃掉。我看到它們吃食物時,有一種相互體貼的神情。雄的好像說,難為你了,雌的好像說辛苦你一個了。而后它們相互理解似的依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