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一、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滿印尼風情的叫賣題材民歌。旋律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明快簡捷、段落規(guī)整清晰、歌詞通俗上口,描繪出“印尼果農(nóng)帶著新鮮美味的熱帶水果到集市上叫賣銷售、城里人都爭著前來品嘗購買(木瓜等)”的熱鬧景象。歌曲內(nèi)容生活化,很有感染力,非常適合學生演唱。歌中有介紹水果品種的贊美吆喝聲,獨具浪漫色彩和瀟灑風趣。特別是襯詞“恰恰恰”的運用更有特色:既增添了歡樂活潑情緒,又顯露開朗豪放的性格特點。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在賣水果的情境中能把握歌曲的風格并準確地演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聆聽、對比、模唱、學唱的過程中簡單分析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表現(xiàn)印尼歌曲歡快、熱情的風格特點。
2、引導學生分層次漸進式學唱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培養(yǎng)理解性聽覺、視覺和自覺性整體音樂感覺。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在聆聽音樂中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xiàn)XX X節(jié)奏,能用不同的形式為歌曲伴奏。
2、能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準確演唱歌曲,感受樂曲情緒的變化。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用輕快的聲音來表現(xiàn)歌曲歡快、熱烈的情緒。
(二)教學難點
1、感受樂曲歡快熱情的情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歌曲,準確把握弱起和切分音節(jié)奏。
2、間奏“恰恰恰”處聲音的處理。
四、教學過程
(一)感受音樂律動導入
1.播放音樂片段進行律動
設問:“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感受?節(jié)奏有什么特點?”
2.復聽音樂學生再次感受,找出節(jié)奏恰恰恰
3.再次感受音樂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教師加入聲音共同表現(xiàn)。
提問:“老師在每一句什么位置加入了 恰恰恰 聲音?”(句尾)
4.難點滲透:指導學生 恰恰恰 的聲音用法輕巧有彈性,高位置發(fā)聲并練習。
5.師生共同以肢體語言和聲音表現(xiàn)這一段音樂。
6.學生再次表現(xiàn)這一段音樂,教師表現(xiàn)第二段音樂。
提問:這一段的音樂情緒又怎樣優(yōu)美的歡快的?
導語:“這段音樂有倆個樂句組成,同學們仔細聽這倆個樂句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
7.教師彈琴對比范唱,學生隨琴模唱。
8.學生再次隨琴模唱,教師用動作表現(xiàn)旋律音高。
提問:“我的動作是如何隨你的聲音在變化?“
9.學生用動作和聲音共同表現(xiàn)這一段音樂。
導語:“剛才我們感受了一段歡快的恰恰恰和優(yōu)美熱情的嗨。你能隨音樂用動作和聲音完整表現(xiàn)嗎?”
10.學生隨音樂完整表現(xiàn)這倆段音樂。
(二)歌曲教學第一部分
導語:”這節(jié)課老師還給大家?guī)硭@是什么?”
1.出示圖片木瓜。提問:“木瓜的味道怎么樣?價錢又怎么樣?從我的歌聲中找到答案。
2.播放多媒體教師范唱歌曲,學生從歌詞中回答問題。
3.出示課題《木瓜恰恰恰》并帶領學生范讀課題。
4.師生合作:教師演唱賣水果部分學生接唱恰恰恰部分。
導語:“這么好吃的木瓜同學們想沒想過長在哪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5.多媒體播放圖片,教師介紹印尼的風土人情和甘美蘭音樂的音色,并請同學用自己的聲音模仿甘美蘭音色。
6.學生用甘美蘭音色隨教師的琴模唱第一部分旋律。
7.出示第一部分曲譜教師范唱,學生用手畫出旋律線。
8.學生邊畫旋律線,邊隨琴模唱旋律。
9.分小組合作:自學第一部分歌詞,用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 恰恰恰 節(jié)奏。
10.教師播放伴奏,分組展示,教師評價鼓勵。
(三)歌曲學習第二部分
導語:“快讓我們看看我們的水果灘吧,有哪些水果呢,聽我來介紹一下?!?/p>
1.教師隨琴范唱第二部分歌詞介紹水果,問:“在向客人介紹水果時我們應該怎么樣,熱情一點是不是?你們來試試?!?/p>
2.學生隨琴模唱這一段歌詞。引導:情緒處理:有點信心,再熱情一點。
3.學生加入感情再次感受模唱。
4.學生隨音樂完整表現(xiàn)歌曲。導語:“這節(jié)課我們要去賣水果,要求大家分工合作完成,你們有信心嗎?”
5.分組合作表演唱:一組賣水果部分,二組恰恰恰 共同介紹水果
情緒處理:“導語:我們的水果又大又好你們心情怎么樣?如果你們的歌聲吸引了很多的顧客心情又怎么樣?”
6.分組合作:用歡快熱情的聲音,再次表演唱。
導語:我們的水果又大又好你們的歌聲更好,現(xiàn)在老師非常想加入你們,一起幫你們賣水果,我要用一段熟悉的歌聲來表達。
7.鞏固練習:播放音樂,教師表演唱“嗨”,學生聆聽。
8.學生鞏固隨琴模唱音樂“嗨”提問:我在干什么,誰知道?
9.師生合作:一組介紹水果 一組招呼客人。
導語:現(xiàn)在水果市場熱鬧極啦,有賣水果的……
10.分小組合作活動:一組賣水果 二組恰恰恰 三組介紹水果 四組招呼客人,教師布置任務。
(四)歌曲拓展
1.播放賣水果圖片,學生觀察表情
2.欣賞 感受印尼語《木瓜恰恰恰》
3.再次分組合作表演唱《木瓜恰恰恰》
小結(jié):我們的水果已經(jīng)全部賣完啦,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下課!
五、教學反思
《木瓜恰恰恰》這首歌旋律簡潔,特別是“恰恰恰”的加入,更是體現(xiàn)了音樂的輕松明快、活潑熱情的特點。本節(jié)課目的為讓學生了解印度尼西亞的民族音樂風格,幫助學生了解多元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這節(jié)課上完后,我比較順利地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實現(xiàn)了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
音樂是音響的藝術,聽覺的藝術,因此我始終以音樂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在音樂中進行完成的,體現(xiàn)出音樂教學的學科特點。我把歌曲所具有的獨特旋律、節(jié)奏特點與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有機結(jié)合起來,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來積極引導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自發(fā)性的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
為了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風格,我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把學生帶進印尼,讓學生了解印尼習俗,充分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印尼獨特的音樂之美,加深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為教學做好鋪墊。由于一些客觀的因素如心里素質(zhì)不是很好,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遺憾,如在開頭體驗“恰恰恰”節(jié)奏時讓學生自制的樂器都沒用上,下次在對待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時,還應更成熟,智慧些,還要更多的關注學生,使之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