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言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用于交流的重要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币虝W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這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達情意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由內化到外化的過程。由于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少,邏輯思維能力較弱,這些都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小學階段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必須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低年級是語言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小學作文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為中高年級作文訓練打好基礎,乃至對整個學習過程和步入社會實踐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低年級學生不會說幾句甚至一段完整、通順、連貫的話,到了中高年級,學生作文中就會出現(xiàn)用詞不當,語句不通順的現(xiàn)象,更談不上寫好文章。因此,注重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低年級語文教師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二、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說話的欲望
第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的,而學生的口語表達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但由于學生年齡小,缺少生活閱歷,又剛脫離家庭或熟悉的幼兒園等實際情況,這就需要教師直接教學生說,引導、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要表達的意思說明白,由啟發(fā)到鼓勵,從而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和勇氣,達到敢說、說完整的目的。
第二,從學生年齡特點入手,讓學生由不想說到想說。小學生天性活潑,自我控制能力差,對感興趣的事物、喜歡的人夸夸其談。因此,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培養(yǎng)他們說話的興趣。
(二)借助教材,指導學生說話
第一,優(yōu)化拼音、識字教學,進行說話訓練?!墩Z文課程標準》認為,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教學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在說話中練習普通話。國標版語文教材中有豐富多彩的有關拼音的插圖,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說話的欲望。因此,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利用語境圖、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讓學生先說后寫,邊說邊寫,還可以針對地方方言和普通話中易混淆的地方,對癥下藥,強化訓練。
第二,重視閱讀教學,進行說話訓練。閱讀教學中的說話訓練,主要通過描述畫面、問答、背誦、續(xù)編故事、續(xù)編課文、復述等形式進行。
第三,利用講讀課文培養(yǎng)說話能力。講讀課是訓練學生語言的重要渠道,它主要憑借課文,質疑提問,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低年級課文,語言生動、規(guī)范,在教學中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幾句話,或請幾位同學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是學生學到規(guī)范的語言,又使學生增長知識,同時受到了發(fā)展語言和思維的雙重效果。
第四,在看圖識字、學詞學句中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看圖識字教學中訓練語言最常用的方法是擴詞、造句。此外,還可讓學生說說識記的方法,給較難的生字編一編字謎。再讓學生模仿文中的范句練習說話,用詞造句,連詞成句。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五,充分利用“口語交際”、“能說會道”進行說話訓練。
第六,利用課內外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訓練的機會。兒童思維的發(fā)展與語言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加強語言訓練,培養(yǎng)說話能力,能更好地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在這方面,老師應盡量利用課內外結合的方式,就地取材、靈活多變,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的機會。
(三)善于發(fā)現(xiàn),拓展說話的語境
第一,組織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課余時間老師應經常安排學生閱讀《小學生新報》、自讀課本和其他課外讀物。讓學生把看到的小故事、小常識講給大家聽,講給家人聽。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增長了見識,擴大了視野,而且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從日常生活和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各種活動中鍛煉學生說話的空間十分廣闊,教師要注意找出話題。有時,還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說話。有時,也可以選擇學生熟悉的食物進行觀察,利用實物引導。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把話說明白、說準確,同時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第三,泛讀優(yōu)秀作文,訓練表達技巧。老師在平時可以多搜集一些優(yōu)秀作文讓學生閱讀,以豐富學生的詞匯,讓學生學習表達技巧,領會細節(jié)描述的方法,漸漸應用于說話練習中,并讓學生對范文中的某個細節(jié)進行復述,對優(yōu)等生還可以要求他們把整篇范文的大體內容復述一遍。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小筆記本,把范文中的好詞佳句以及精彩片段摘抄在筆記本上,平時有空拿出來看一看、讀一讀,天長日久,學生的詞語積累就比較豐富了。當語句積累達到一定量以后,就會發(fā)生質的飛越,說話寫話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并且還會說的比較流暢、自然。
第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語言表達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要使每個小學生都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關鍵還在于老師是否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讓學生有興趣講。但要做到把話說完整,表達準確、通順、精煉,教師還要下很大的工夫。
三、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對說話感興趣,做到人人有話可說。
第二,使用普通話時要注意排除方言的干擾。
第三,在說話訓練中要注意滲透德育教育。
總之,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訓練學生說話的好素材,好方法,好機會。只要我們多給學生機會,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及時訓練,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要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指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為低年級升入中高年級后進行習作鋪平了道路,也為今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