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月華
鑒于略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我淺談一下在略讀課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采取的策略。
略讀作為一種閱讀方式,相對于精讀而言,“略讀”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內(nèi)容,從整體上迅速把握閱讀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斷閱讀材料的重點要點;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因此,從狹義上來講略讀就是大略地讀、快速地讀,了解內(nèi)容梗概,作者意圖,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從而確定是否進一步仔細閱讀,深入研究。
那么略讀課文到底怎么教?我認為首先要領會教材中略讀課文的篇排意圖。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葉老已經(jīng)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教材中略讀課文安排在每個單元的后面,這樣編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學習精讀課文的過程中,掌握閱讀同類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遷移運用到略讀課文中去,使所獲得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最后能獨立運用知識閱讀課外讀物,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略讀課文如何學習才會高效呢?我認為在教學中應當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重視文前導語,明確閱讀任務
細心的教師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篇略讀課的前面都有一段閱讀提示。如果抓住提示的內(nèi)容,學生很容易弄清文章的學習目標。所以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來自讀閱讀提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明確閱讀任務。例如,執(zhí)教《花的勇氣》這篇課文時,我這樣提示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借助略讀提示來學習課文,請大家先把閱讀提示讀一遍??纯茨隳軓闹蝎@得什么信息?”再如,執(zhí)教《媽媽的賬單》時這樣說道:“你們想讀好這篇文章嗎?先讀‘閱讀提示,看看要先弄懂幾個問題?!比绻恳晃焕蠋熢趫?zhí)教略讀課時都能提醒學生去讀閱讀提示,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一個好的習慣:每次學略讀課文,他都會想著借助于閱讀提示。這樣不僅能體現(xiàn)閱讀提示的價值,更有利于我們的略讀課教學。
二、抓住感悟點,精選教學內(nèi)容
略讀課的教學不能像精讀那樣面面俱到,在學生一邊自學的同時,老師給予相應的點撥指導。例如,執(zhí)教《七月的天山》這篇略讀課文時,我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七月的天山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緊接著又問:“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七月的天山美景?”學生便根據(jù)提示從文中找語句,在旁邊寫感受之后交流、匯報。這樣,老師的一句話,就幫學生理清了思路。
三、巧設練筆處,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
寫作是外向的表達,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發(fā)展學生心理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手段。學習略讀課文“光說不練”是不行的,適當?shù)剡M行寫話的訓練也是必須的,必要的仿句、小練筆、拓展性的語文基本功訓練正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為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當然,寫話的切入點要“小”而“巧”,要“潤物細無聲”。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依據(jù)讀寫遷移規(guī)律,順應學生寫作的心理,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的寫作方法,從讀到寫、讀寫結(jié)合、以讀激寫、以寫促讀,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
事實證明,略讀課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寫作水平,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好教材,好工具。由此,巧妙地上好略讀課,可以多快好省、事半功倍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
四、重視自主性,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的略讀課文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語言上看,篇篇文質(zhì)兼美,還有一些是出于名家之筆,確屬“閱讀精品”,深受學生的喜歡,作為教師的我們也難以割舍。于是詞句品析、朗讀感悟、積累運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細琢。一課時的安排,變成了兩課時,還覺余興未了。許多老師上著上著就上成了精讀課。精讀與略讀混為一談,沒有差異。以上狀況的出現(xiàn),主要是我們對略讀課文的地位、作用認識不夠清楚,對略讀課文的編排意圖理解不夠透徹,沒有很好地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尺度”而引起的。那么如何走出這個教學的誤區(qū)呢?我們就要找準略讀課文教學的定位。
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略讀教學的特點定位,有的放矢,擇優(yōu)而教。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階段性目標中也指出:“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許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個節(jié)選,在教學文章之前,可以讓學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寫作背景和一些相關資料,這樣能填補學生自主學習的許多“空白”。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學方式更為開放,更多地尊重學生的選擇,課堂力求透露人文關懷的色彩,讓學生們自主學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選擇學習伙伴,自由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五、關注個性體驗,提高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xù)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nèi)在條件?!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有樂趣才會喜歡,那么怎樣使學生提高興趣呢?一是要閱讀形式多樣化。如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比一比等,同時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學生賞心悅目的享受。二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平等看待每一名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實現(xiàn)教育的多落點,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既學到了知識,得到了美的享受,還表現(xiàn)了自我,獲得了成功感。
如果說精讀課文是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那么略讀課文就是粗線勾勒的山水畫。略讀課文的教學,最關鍵的是教師自身對文本的認真解讀和準確把握,應是整體中求“略”,部分中求“精”,應是“教”略而“學”豐。這個“略”度應該介于精讀與獨立閱讀之間,不是囫圇吞棗,不是精雕細琢,更不是越俎代庖牽著學生走,同時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又不失教師有效地引導,讓學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并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逐步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從而讓略讀課文教學真正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