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陳雪媛
E-mail:
chenxueyuan@sfw-cd.com
這段時間有兩件喜事兒。
其一,是菲利普·迪克的《帕莫·艾德里奇的三處圣痕》正式上市,至此,《科幻世界》出品的迪克一套五本小說就全部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了。這套書是我們的心血之作,從翻譯到裝幀設(shè)計都拿出了最好的狀態(tài),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其二,是坎貝爾紀念獎于6月13日揭曉了獲獎名單,英文版《三體Ⅰ》榮獲了第三名!恭喜大劉!英文版《三體Ⅰ》在今年入圍了星云獎、雨果獎、坎貝爾紀念獎、軌跡獎和普羅米修斯獎這世界五大科幻獎項,目前,星云獎、坎貝爾紀念獎和軌跡獎已經(jīng)頒出了獎項。那么,讓我們繼續(xù)期待大劉在其余兩項獎項上有所斬獲吧!
最后祝大家暑假快樂!夏天嘛,不就是躺在床上吹風扇、吃冰棍兒、看科幻小說嘛~
銀河璀璨
星云獎
6月7日,2014年度星云獎頒獎典禮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今年的星云獎受到眾多中國幻迷的關(guān)注,因為大劉的英文版《三體Ⅰ》入圍了最佳長篇小說獎——雖然最終沒能拿到這個獎項,但是能夠入圍星云獎就足以令眾多幻迷激動不已了!
本屆星云獎的最佳長篇小說獎由杰夫·范德米爾的Annihilation獲得,最佳長中篇小說獎由南希·克雷斯的Yesterday?ˉs?Kin獲得,最佳中篇小說獎由阿拉亞·多恩·約翰森的A?Guide?to?the?Fruits?of?Hawai?ˉi獲得,最佳短篇小說獎厄休拉·弗農(nóng)的Jackalope?Wives獲得。
雖然英文版《三體Ⅰ》惜敗星云獎,不過它還是收獲了第一個獎項——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xié)會(CALA)最佳圖書獎。這個獎旨在推廣與中國相關(guān)的在美出版圖書。一同獲得這個獎(小說類)的還有麥家的《解密》英文版和Andrew?Lam的Two?Sons?of?China。
坎貝爾紀念獎
6月13日,坎貝爾紀念獎揭曉,英文版《三體Ⅰ》榮獲第三名!恭喜大劉和本書的譯者劉宇昆!
獲得坎貝爾紀念獎第一名的是克萊爾·諾斯的The?First?Fifteen?Lives?of?Harry?August,第二名是來自詹姆斯·L.坎比亞斯的A?Darkling?Sea。
坎貝爾紀念獎的全稱是約翰·W.坎貝爾紀念獎,由哈里·哈里森和布賴恩·愛迪斯為紀念在1971年謝世的科幻界巨擘約翰·W.坎貝爾而設(shè)立??藏悹柤o念獎的首次頒獎時間為1973年,它是繼雨果獎、星云獎之后創(chuàng)立最早的科幻文學獎,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權(quán)威性。這個獎項的評選范圍限于上一年度在美國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每年會評選出三部優(yōu)秀科幻作品,第一名為大獎得主,二、三名的作者則會被請到現(xiàn)場予以表彰。
入圍本屆坎貝爾紀念獎的還有威廉·吉布森、剛剛獲得星云獎的杰夫·范德米爾、雨果獎獲得者約翰·斯卡齊爾、《盲視》的作者彼得·沃茨,可謂眾星云集,英文版《三體Ⅰ》力壓群雄拿下第三名,真是可喜可賀!再次恭喜大劉!
作者回音壁
你問
@謝?凡:我在閱讀2015年第6期SFW上的《野火》時有個小疑問。
這篇小說講的是:未來某一天,地球上的所有植物都患上了一種瘋病,此病導致植物瘋長小葉但不結(jié)果,人們靠塊莖作物為生,為了生存而奮斗。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植物不夠吃了,那動物呢?
小說里沒有寫到動物,但是動物可以提供肉食啊,況且瘋長小葉的植物可以作為食草動物的食物。
可能你會問:萬一植物的葉子有毒呢?但是小說有寫到人們將葉子收割下來放在大編織袋里,還寫到了紅薯葉子仍然可以吃。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雖然塊莖作物生病了,但是它們的葉子卻沒事兒。
所以我覺得人類可以飼養(yǎng)食草動物,這樣既解決了植物瘋長的問題,也為人類提供了肉食。
想請作者大大念語解答一下以上我的疑問!多謝了!
我答
@念語: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種子。
小說描寫的災難中,患病植物瘋長小葉,且無花無果,對于植物來講,也就是無法再產(chǎn)生新的種子了。
老植株因異常生長而耗盡能量死去后,就無法再提供枝葉;少量埋藏于土壤中的陳年種子仍能生長,卻也會很快消耗完。
實際上,在災難開始后的幾年內(nèi),地球上許多種類的植物已經(jīng)所剩無幾。雖然文中沒有涉及,但動物的處境只會比人類更糟。
另外,既然謝凡同學提到了畜牧業(yè),我就順便講一下吧。食草動物對于能量的轉(zhuǎn)化效率是很低的,即使以我們現(xiàn)在的條件,也無法做到靠肉類養(yǎng)活全人類,更何況是面臨災難的情況啦。
無論如何,科幻的意義就在于探討“可能性”,你的問題和設(shè)想都很棒,像這樣考慮不同的可能性,作出各式各樣的假設(shè)(俗稱開腦洞),也是科幻閱讀和創(chuàng)作的根基呢。
科幻腦洞秀
網(wǎng)友@宇宙真理豬大腸?在豆瓣上問了一個讓人腦洞大開的問題:“如果史上真有適合騎乘的大型飛行獸留存下來并且被智人馴服利用,會對人類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
之所以會這么問,是因為谷歌地圖最近提供了龍騎路線選擇。如果你要從英國威爾士的最高峰斯諾登峰前往布雷肯彼肯斯國家公園,谷歌地圖會提供一個快捷的選擇:騎龍。正常駕車需要三個半小時,或者步行三十九小時,但騎飛龍只需三十二分鐘。
這……大概是大冰火時代的地圖吧!
針對這個問題,各路人馬大開腦洞,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好玩答案~
空想特攝兔男郎
各文明會更早地發(fā)現(xiàn)對方,更早發(fā)起戰(zhàn)爭,然后人類文明在早期就失去多元化,地球被某一種文明統(tǒng)治。防御型建筑的流行造法會從城堡、城墻變成地下工事。不過,這個腦洞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如果這世界上真有一種牛掰的大型飛行獸,那么人類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支配地面,智人也根本進化不出來。假設(shè)某種哺乳動物最終還是進化出了智慧,這種生物多半也不是住在平原地區(qū),估計是在地下或者在海里生活吧……
一起沉默
周五約心儀的女生出去時會問:你幾點下班?公司附近有停獸坪嗎?我有頭二等翼龍,可以去接你。(@小雪:沒有二等翼龍的話,可以打電話叫龍族Uber?~)
小草料
那樣的話,估計環(huán)境不會被破壞,我們都住在樹上,或者住在天空中飄著的城堡里。(@小雪:說到住在樹上,本雪想起了增刊里阿缺的那篇《販賣戰(zhàn)爭》,里面有一顆星球就是一棵樹,那里的人們都住在樹上。)
Starling
可以根據(jù)智人的歷史推斷一下:先是中亞游牧民族利用戰(zhàn)車和騎兵征服亞歐大陸,然后是歐洲海洋民族利用堅船利炮支配全世界。如果有了飛行獸,也許會迅速變得跟今天差不多:超級大國用衛(wèi)星和洲際導彈建立全球霸權(quán),當然還可能把勢力拓展到外層空間去。(@宇宙真理豬大腸:不過,人類對飛行獸的依賴有可能反而延緩飛行器被發(fā)明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