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講人_黃云霞 編輯_周春倫
S KILL 業(yè)
不止于一堂數(shù)學課
——《數(shù)字謎》課堂實錄
執(zhí)講人_黃云霞 編輯_周春倫
【編者按】
黃云霞,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畢業(yè),兩個孩子的母親,2009年始任教于蘇州華菁教育。在方榮才老師的引導之下,現(xiàn)成長為明德班全職主力教師。
華菁教育重教師和家長的自我修為,重育人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在教學中則將德育放在第一位,從日常生活的 “禮儀”入手,將孝悌之道、勤儉樸素之風、忠厚載物之德、恕己及人之道貫穿于教學之中。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接軌現(xiàn)代和未來。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堂面向明德班7個5-9歲孩子的數(shù)學隨堂課,同普通學校的數(shù)學課有很大差異,它打破了學科、學段的限制,也打破了生活與書本知識的界限,以老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充分了解為前提,在循循引導下,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浸潤,數(shù)學思維也得以連貫、無拘束、科學地發(fā)展。
師:昨天的那道題,崔嘉洋、姬慧雯、景凡誠和顧子燁一共給出了十種可能性解決方案,姬慧雯寫得非常認真,還把每一種情況用橫線分割開來,黃老師看得非常清楚。她這么做其實就是有禮,為什么?因為她心中有別人,讓別人能夠看得清楚,賞心悅目。
生:也有自己。
師:當然,自己也看得賞心悅目。
師:我們今天就繼續(xù)來討論數(shù)字謎的問題。今天的要比昨天稍微復雜一點,但道理和昨天的是一樣的。有沒有信心?在這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昨天的內(nèi)容。我們講過加法,加法分為兩種,是哪兩種?
生:成倍地增加和不成倍地增加。
師:對,我們把加法分為成倍地增加和不成倍地增加(板書)。崔嘉洋,你來舉一個成倍增加的例子。
生:10+10。
師:好,這個屬不屬于成倍增加?
生:屬于。
師:再舉一個不成倍增加的例子。
生:20+30。
師:對。看來他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這兩個概念。對于他剛剛舉的這個成倍增加的例子,我們可以改寫成什么?
生:10×2。
師:是的,成倍增加的加法,在格式上面也可以體現(xiàn)為乘法的符號。昨天我們出的題目是比較簡單的,它只有兩個加數(shù)。今天,顧子燁,請你來為我們出一個有三個加數(shù)的式子。
生:9+99+98。(師板書)
師:好,這個算式符不符合我的要求?
生:符合。
師:在這里,我們稍微拓展一下,這個題目究竟該怎么做?顧子燁,既然是你出的題目,請你先做。其他同學積極動腦筋思考,不要著急在本子上寫,思考的同時也要聽別人說,找出別人說得好的地方,也發(fā)現(xiàn)他的不足,然后你自己再試著改進。
生:先算9+99。
師:等于多少?
生:109。
師:9+99等于109?你是怎么算的,9+9等于多少?
生:18。
師:對了,那9+99應(yīng)該等于多少?
生:108。
師:對的,經(jīng)過提醒,顧子燁同學自己糾正了。那么后面呢?請繼續(xù)。
生:再算108+98,8+8等于16,先寫6,進1,十位上的9+1等于10,所以也進1,所以最后百位上是2。
師:所以,9+99+98,你的結(jié)果是206。好,請坐。那么顧子燁同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他是從左到右算的。
師:對,他是先把左邊兩個算好了,再算最后一個。同學們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把這個式子里的9和98的8換一個位置,就變成了8+99+99。
師:大家聽清楚了沒?他把9和8換了一個位置,你們覺得這兩個數(shù)字可以換嗎?
生:可以。
師:你來告訴我為什么?
生:因為98里的8是個位,而加式的第一個數(shù)9也是個位,所以可以換,如果是個位和十位就不能換。
師:張真赫這話講得非常完整。他說,因為這兩個數(shù)都是在個位上,所以可以交換。你們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但如果這個式子是9+99-98,請問這兩個數(shù)字還能交換嗎?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不可以換?
生:因為98是需要被減的,而9是需要加上去的。
師:對。我們之前也講到過,算式的第一個數(shù)前面雖然沒有寫符號,但是我們可以默認為是加號,是要加上去的。這個方法我是第一次看到你們用出來,所以拓展開講一下。在加法中,因為它們都是個位數(shù),不管先加你,還是先加我,意義都是等同的,因此可以換,而變成減法就不能。那么,換成乘法呢?你們先想一下,如果是乘法,能不能換位置?比如說,19×21,我能不能換成11×29?
生:可以。
師:你的方法是什么?憑什么說它可以?
生:因為1和9都是個位,所以能交換。
用討論和辨別的方式啟迪孩子數(shù)學思維的同時,黃老師非常善于從細微處引導孩子感受無處不在的德之美
課堂上全心投入思考的孩子
師:哦,你是按照剛剛老師講的加法的原理來想的。還有同學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兩個數(shù)字相乘,相乘就等于成倍增加。
師:你覺得既然都是成倍增加,所以是一樣的對嗎?有同樣想法的同學舉手。
生:如果列豎式算,結(jié)果是一樣的。
師:那我想問問,你列過豎式了嗎?
生:還沒有。
師:那就請你先列列試試看。
生:因為乘法就相當于是加法的成倍增加,既然加法可以,那么乘法也可以。
師:一定嗎?但是你不要忘記,雖然乘法也是成倍增加,但它的結(jié)果會比加法大很多很多。
師:再想一下。其實剛才已經(jīng)有同學說到了關(guān)鍵,剛才何牧真同學的方法實際是最簡單的,能夠最快檢驗它到底能不能換。我請你來重復一遍,她剛剛是怎么說的?
生:她說要列豎式算一下。
師:沒錯,她要列豎式算一下。假如算出來兩個式子結(jié)果是一樣的,是不是就表示這兩個數(shù)字可以換,或者說還要多算幾個才知道它是否適合所有乘法?對不對?
生:對。
師:多算幾個,才知道這個規(guī)律是不是普遍適用的。有時候會有湊巧的情況呢,比如,15×10,換過來還是15×10?,F(xiàn)在,請問何牧真,你的結(jié)果算出來了嗎?兩個結(jié)果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所以乘法能不能這樣換?
生:不能。
師:剛剛我們已經(jīng)通過實踐證明,乘法不能像加法一樣來換,大家記住這一點。下課的時候,請你們自己來算一算,試一試。我們再回到前面的討論中來,9+99+98,看看除了這兩種方法,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8+99,等于107,再加99,等于206。這個比較好算。
師:你為什么覺得比較好算?
生:因為99和100本來就相差1,就把99湊巧成100,加好之后再減掉一個1。
師:我其實大概明白你的意思,只是你沒有把這個“湊巧”的過程表現(xiàn)出來,你要學習的是,怎么把你心里的“湊巧”過程寫出來給別人看。好不好?那請你先坐下,我們聽聽哥哥姐姐們是怎么“湊巧”的。我想請姬慧雯來說說,剛剛景凡誠說了一句話,說99離一個數(shù)很近,只要給它一個“什么”,它就湊巧變成一個“什么”。他這樣說以后,你有沒有什么想法?
生:從98那里借一個1給99,99就變成了100。
師:好,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除了99,還有哪個數(shù)跟整數(shù)很接近?
生:9。
師:9也很接近,那我們就從98那里再多借一個好不好?這樣就變成了10+100,“借”完之后,98變成多少了?
生:96。
師:對,所以原先的式子就變成了10+100+96。這樣好算了吧?很簡單吧?
生:好算,等于206。
師:好,通過景凡誠的提示,姬慧雯得到的這個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師:非常好,也很簡單。顧子燁,請你起立,請把剛才姬慧雯的方法復述一下,她是怎么做的?我提示你一下,她是先發(fā)現(xiàn)這個式子里面有什么數(shù)?
生:有9和99。
師:這兩個數(shù)有什么特點?
生:……
師:9靠近誰?
生:10。
師:99靠近誰?
生:100。
師:是9+99好算,還是10+100好算?
生:10加100。
師:好,以后要認真聽講。我們要學習別人的長處,聽一聽別人是怎么想的,看能不能把我們的思維拓展一下,好不好?請坐,等下要仔細聽。還有沒有人有其他方法?張真赫你有嗎?
生:有,10+100+100-4。
師:看得懂嗎?
生:看得懂,哇,好簡單啊。
師:好,你繼續(xù)說。
生:等于210-6。
師:減6?
生:哦,不對,是減4,最后等于206。
師:首先,大家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很簡單,并且結(jié)果正確。張真赫,你再回憶一下,你在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哪個地方出錯了?
生:210-4,寫成了210-6。
師:明明是減4,卻寫成了減6,這是第一次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嗎?不是,在作業(yè)里也出現(xiàn)過,所以你要去反思,離勝利就剩那么一點點了,結(jié)果樂極生悲。好,請坐。何牧真還有方法,你請說。
生:等于6+100+100。
生:老師,我也是這種方法,她搶了我臺詞。(笑)
師:你的方法和她一樣?這種方法本質(zhì)上和誰的方法也是一樣的?
生:姬慧雯。
師:對,從大類上看,姬慧雯、何牧真和張真赫的方法其實都是同質(zhì)的,對吧?非常好。還有人有其他方法,但我們時間不多,請你們回去寫在本子上給我好嗎?有的同學思維非常開闊,不僅自己有方法,還能對別人的方法進行發(fā)散?,F(xiàn)在,我們有了5種方法,我來問一下,顧子燁,對于你來說,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好?
生:張真赫的。
師:何牧真呢,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好?
生:我覺得我的和姬慧雯的。
師:張真赫呢?
生:我喜歡我的和姬慧雯的。
生:我喜歡何牧真和張真赫的。
生:我最喜歡何牧真和顧子燁的。
生:我喜歡用張真赫的。
……
師:好,請記住你們所說的,等下我布置的作業(yè),你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
師:我們都有一種能力,當把很多種方法放上來的時候,我們都能夠選出一種自認為比較簡單的方法,但是我想問的是,當你自己做的時候,哪一種方法對你來說是最好用的?也許對于張真赫來說,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對何牧真來說,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容易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有的方法別人看上去,可能會覺得,哇,怎么這么難,但是對于他來說,是最合理最簡單的方法。所以,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要把你自己的方法學扎實,再慢慢地去發(fā)展其他的方法。比如說,從黃老師的家到學校,你們認為怎樣走是最好的?
生:直走。
師:彭俊成說,直走是最好的,但我告訴你,從我家直走走不過來,因為都是房子。還有人跟我說,你可以走高架,哇,那個路非常暢通,那我也告訴你,我不認識路。我一般來上班都是先這樣走,再這樣走,再這樣走(畫出一條曲線)。所以這條路對我來說,是不是最好的路?所以,沒有什么東西一定是更好、最好的,對你來說,你最會用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們也知道,對于一件事情來說,有多少種解決方法?
生:很多。
師:對,有很多種解決方案,所以當遇到一個問題,你用一種方法解不開的時候,就換一種方法,想想別的。此路不通,還有彼路。總歸,肯定是有方法去把這個事情解決的,哪怕繞了一大圈才達到目的,但至少這個事情你做到了,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地說“不會”。
師:我們再回到題目。9+99+98這個式子,我們要把它變成豎式,該怎么寫?
生:先寫9和99,等于……
師:咱們以前沒有學過三個數(shù)的豎式,你們還是習慣分步算。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個不分步的,好不好?咱們來試一下。第一步我們要先算什么?
生:先算個位。
師:對,現(xiàn)在有幾個個位?
生:3個,9、9、8。
師:對。9+9等于多少?
生:18。
師:我們要先把這個18放在心里面,18再加8等于多少?
生:26。
師:所以這個地方應(yīng)該怎么寫?
生:寫6進2。
生:然后十位上9+9等于18,18+2等于20,所以要寫0進2。
師:哇,你太牛了!顧子燁,請你來把剛剛崔嘉洋所說的過程再回憶一遍。先算什么?
生:先算個位,9加9等于18,18加8等于26。
師:所以是寫6進2。那么,下面我們還要再算哪一步?
生:再算十位,9加9等于18,18加2等于20。
師:所以寫0進2,對吧。好,請坐。大家看好,現(xiàn)在開始變了。這樣一個完整的豎式,我要給其中缺個空,就變成了什么?
生:數(shù)字謎。
師:對,我把第二個數(shù)的個位上的數(shù)字摳掉。這樣一個題目直接出給你,你會怎么做?
生:填9,因為9+9+8才等于26。
師:可是你怎么知道它應(yīng)該等于26?
生:……
師:雖然他沒有完全說出來,但是他知道,要找一個數(shù)字,9加上這個數(shù)字,再加上8,等于一個什么6。但是,我們該怎么判斷?它到底是6、16,還是26?或者是36呢?比如說,我可以先假定它就等于16,看能不能填?
生:老師,我填-1。
師:這里能填-1嗎?對于一個兩位數(shù)來說,它的第二個數(shù)字能填-1嗎?
生:不能。
師:好,我就先留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課下去思考,怎么來判斷這個地方是6、16,還是26?我們下午再來討論。下課。
方榮才(教育理想踐行者,華菁教育創(chuàng)辦人):
1、寫在課評之前
因為“文不盡言,言不盡意”的關(guān)系,所以一堂課其中蘊含的意境是很難用語言文字表達清楚的。
2、從小微處感受德之美
課堂教學開始前,啟發(fā)和引導孩子感受德之美——字跡清晰既悅己又悅?cè)?,這就是禮。美德在小微處而不在大的地方,是這位老師一貫的思維方式。
3、三層次教學法
我們學堂“發(fā)明”了一個教學名稱——三層次教學法,這是我總結(jié)出來的。三層次教學法的第一層是:打開心靈;第二層是:啟迪思維;第三層是發(fā)展思維。
黃老師用認同的方式打開了孩子的心靈,這是第一段教學完成的項目;接下來,采用討論和辨別的方式啟迪孩子的數(shù)學思維,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教學;最后,老師用“復講”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4、寫在課評之后
這里有7個孩子,他們的父母“聘請”我們成為他們孩子的老師,父母們認為“內(nèi)求”比“外求”更有價值。
這里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從日常生活的“禮儀”入手,將孝悌之道、勤儉樸素之風、忠厚載物之德、恕己及人之道貫穿在教學之中。這里提倡“中學為體”和“西學為用”的教育精神,既有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和實踐,又有接軌現(xiàn)代和未來的探索和研究。
方榮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