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莊林
一、馬克的隱秘經(jīng)歷
因為經(jīng)濟不景氣,錢財問題,工作受氣,使我覺得自己越來越悲觀,始終快樂不起來。我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癥。抑郁的人經(jīng)常會變得悲觀,凡事都往壞處想,總覺得自己很沒有用,不知道為什么活著。夫人黛安娜每天都說:“馬克,你是不是有情人啦?總是不想親密我!”后來,我在閱讀時得知一項研究顯示,韻律操等有氧運動可能比藥物更能有效對抗抑郁癥,因為運動可以刺激腦內(nèi)啡的分泌,產(chǎn)生令人愉悅的物質(zhì),而使人感到快樂。為此,我決定在下班后,到健身中心去跳韻律操。不久,這種運動的確使我轉(zhuǎn)移了注意力,擺脫了負面的情緒。我的夫妻生活也正常了,黛安娜也不懷疑爭吵了?,F(xiàn)在想和大家分享我讀到的那篇文章,內(nèi)容大概如下。
《英國運動醫(yī)學雜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醫(yī)生,追蹤曾經(jīng)罹患重度抑郁癥至少9個月的5名中年男性和7名婦女,發(fā)現(xiàn)藥物對這些患者的療效相當有限,甚至是無效。后來,研究人員要這些患者每天在跑步機上運動30分鐘,在10天的運動期間,逐漸增加其運動量,并評估患者情緒狀況的變化,結(jié)果在10天后,有8名患者表示抑郁情緒已大有改善。而其中5個人之前接受藥物治療,情況并沒有好轉(zhuǎn)。剩下的4個人則病情有所改善。
自由大學的醫(yī)生認為:抑郁的人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會覺得全身無力,不僅做事提不起精神,甚至連煮飯、刷牙這些動作都會覺得力不從心,而運動可以消耗身體熱量,改善體能,讓運動者有自我掌控感,因此重拾信心,自然能改善抑郁的癥狀。無論如何,運動對身體有益,這點是不用置疑的。
為擺脫自己的困境,我與夫人黛安娜研究后選擇了跳韻律操和游泳。這兩項有氧運動是運用身體大肌肉的運動,運動的人每分鐘最大心跳率在50至85下,包括游泳、慢跑、騎自行車等都是,這類運動較不激烈,但對體能的提升很有幫助,最好每個星期至少3天,每次至少做20至30分鐘。不過專家也提醒,運動對抑郁癥的改善雖然有幫助,但也不能完全取代治療。因為抑郁癥的治療包括藥物和行為治療法等,它們各有不同的療程和適用情況。
二、治療上班郁悶癥的運動良方
約翰先生是一位計算機碩士,應聘到一家企業(yè)做項目主管。年輕有為的他很快就有了房子和小車,同事們都很羨慕他。最近一段時間,他不知為什么總是覺得精神狀態(tài)很不好,心情似乎很郁悶。到醫(yī)院檢查,什么毛病都沒有,后來轉(zhuǎn)到加州歐文大學的心理門診,那里的心理醫(yī)生貝拉告訴他這是缺乏運動所致,建議他在可能的時候放棄開車而步行,并適當安排時間定期進行體育運動。
約翰先生照做了,一周以后,感覺到心情開朗了許多。
現(xiàn)在好多上班族心情都是“郁悶”級別的,有的是因為工作不順利,有的是因為人際關系相處不融洽等等。但也有那么部分人群什么原因也找不到,就是覺得郁悶沒有精神,雖然到不了抑郁程度,但總是那么不快樂……對于這些上班族而言,什么時候運動、做什么運動、運動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是很關鍵的。心理醫(yī)生貝拉介紹了以下幾個運動處方。
1?郾以步當車
對于有車族來說,絕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于出門就開車,現(xiàn)在上菜市場買菜都可以看見周圍全是車輛。大家也許覺得是節(jié)約了時間,卻沒有意識到健康也在逐步離我們遠去。彼得和夫人就是這類出門半步都要開車的人,兩人也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在車里爭吵不休。后來聽從心理醫(yī)生建議在步行時討論問題,發(fā)現(xiàn)雙方溝通起來原來是可以心平氣和的。
建議:如果路程不遠,最好選擇步行。
2?郾不用輪子椅
不用帶輪子的椅子,需要你不時起身去接聽遠處的電話和取東西,起立、走動和坐下的過程是一種不錯的鍛煉方式。也許有人擔心這樣會太累,但你仔細體會就能感覺到究竟是坐一天累還是不停走動累。
建議:你不是坐在椅子上去另外一個地方辦事的時候,你的依賴心理會輕很多,辦事效率也會提高。
3?郾擴胸呼吸陽光
多活動筋骨有助于放松心情,休息的時候應多到戶外,而不是待在辦公室里。著名精神病專家繆勒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改善心情,而且能改善抑郁病人的病情癥狀。
特別是在戶外陽光中環(huán)境的變換能避免單一和枯燥帶來的郁悶心理。
三、考生健心運動的理查德法則
對于要參加高考、中考的學生來說,在復習迎考與考試期間,他們的心思全放在緊張的學習上,每天除了回家復習,哪還顧得上鍛煉身體?喬治亞理工學院的運動心理健康學家理查德則認為:這一期間學生們更需要運動。
從生理科學角度來看,興奮和抑制是大腦皮層的活動規(guī)律,只有勞逸結(jié)合才能提高復習效率。此外,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儲備體能,更主要的是在運動中能夠平靜心情,給自己解壓,是一種積極鍛煉腦神經(jīng)的好方法,比進補品更能調(diào)整人的狀態(tài)。當然,以運動儲備體能的方式很多,要根據(jù)同學們的年齡段和體質(zhì)來選擇。
下面是美國校園最新推廣的“理查德考生健心運動法則”:
1?郾初三學生宜趣味性運動。面臨中考的同學大多處于14歲至15歲之間,不適合進行太劇烈的運動,建議多參加有趣味性、有一定競賽性的有氧運動,比如三人籃球、三人足球等,女生們可踢踢毽子或打打羽毛球。
2?郾高三學生高考時忌進行激烈比賽。高三同學年紀在17歲至19歲之間,這個年齡段身體發(fā)育基本成熟,由于學習壓力更大,容易出現(xiàn)心理疲勞。考生在進行運動時主要應以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放松身心為目的。
3?郾不宜具有太強的對抗性。學校應保證考生每天下午有1小時左右的運動時間,但運動時要求集中注意力,運動方式不宜具有太強的對抗性。這主要是出于考生的心理壓力普遍比較沉重,心情不好時進行對抗性運動會因分神而受傷,也會出現(xiàn)更嚴重的心理疲勞。
【譯據(jù)美國雜志《校園運動》2014年12月號;原文作者:美國運動生理學家查德·威爾遜。譯作者聲明:版權(quán)授予刊載者,拒絕網(wǎng)摘與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