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新區(qū)瓦屑幼兒園 劉微微
提高隨遷子女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
上海浦東新區(qū)瓦屑幼兒園 劉微微
闕賢東 攝
家庭是幼兒生存和情感依戀的實體,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發(fā)展。我園地處上海新浦東城鄉(xiāng)結合部流動人口的密集地,經(jīng)初步調(diào)查統(tǒng)計,95%的幼兒都是隨遷子女,他們的家長大多以務農(nóng)或經(jīng)營小生意為生,平時忙于生計,普遍存在對孩子缺少教育關注、教養(yǎng)方式落后等問題:
·缺乏對孩子學習和發(fā)展的關注。我們曾對我園的部分隨遷子女家長進行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根本不了解孩子興趣愛好的家長占77.7%,從不和孩子游戲、講故事等親子互動的家長占54.4%,從不主動了解孩子在園情況的家長占43.3%??梢姡S遷子女家長基本上不參與孩子的活動,很少有時間關注孩子生活、學習中的細節(jié)問題,因而親子關系也比較疏遠。
·缺乏對孩子人身安全的保護。小靜一家來自安徽,爸爸媽媽在小區(qū)附近市場擺水果攤。小靜每天離園后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小區(qū)周邊或爸爸媽媽擺攤的市場里玩耍。市場攤位間的通道或市場周邊的胡同是她的主要活動空間。爸爸媽媽忙著賣水果,幾乎沒有時間看管。市場與周邊來往人員相對比較復雜,空間也很擁擠,來往的自行車、電動車、三輪車特別多,車速都很快,孩子跑來跑去稍不注意就會有危險。
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顯示,我園大多數(shù)隨遷子女家庭居住在流動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人員構成比較復雜,吵架、打架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周邊的環(huán)境又比較雜亂,空間相對擁擠,來往車輛較多。而多數(shù)家長因為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致使孩子的安全難以保證。
·缺乏對孩子日常生活的照顧。隨遷子女家長大多無暇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吃飯、穿衣服、睡覺等都由孩子自己料理,所以不少孩子不按點吃飯或不吃正餐光吃零食的現(xiàn)象較普遍。由于沒人監(jiān)管,孩子的個人衛(wèi)生狀況也比較差,常常“亂穿衣”,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針對現(xiàn)狀,為了提高隨遷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使孩子在家長的關愛下健康成長,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主動與家長互動。教師主動與家長交流、溝通有多種方式,可以利用來園離園的時間交流、進行家訪或電話訪問、通過網(wǎng)絡平臺溝通等。如,我們充分利用每次與家長碰面的機會,主動發(fā)起互動,詢問孩子在家的生活、學習情況,逐漸建立起與家長的良好關系。我們還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和開設專題講座向家長宣傳先進的育兒理念,介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搭建家長間的互動平臺。開始,我們會不定期地邀請隨遷子女家長來園,舉辦“父母茶話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他們感受幼兒園對其子女的關心和重視。我們向家長講述他們身邊的一些比較有效的家庭教育實例,讓他們有所感悟,促使他們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小凱的爸爸媽媽對小凱的生活、學習以及在園情況漠不關心,我曾邀請他們來參加“父母茶話會”,但他們幾番推辭。有一次,在我的再三邀請下,小凱爸爸來參加“父母茶話會”,但整個活動過程中他一言不發(fā),只是聽教師與其他家長的談話。活動結束時,他走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我每天忙于生計,沒空也沒心思照看孩子,我失職了。剛才聽了您介紹孩子在園的情況,聽了其他家長談了育兒的困惑和經(jīng)驗,我深受感動。以后我一定抽空多陪陪孩子,多關心孩子。”我說:“您有這樣的想法很好,以后我們多溝通,共同努力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從此以后,小凱的父母能夠主動向我們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與我們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僅提高了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也提高了科學育兒的能力。
隨著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的不斷提高,我們每月會舉辦一次“家長課堂”,除了邀請一些專家來給家長作講座以外,更多的是請家長互相分享成功的育兒經(jīng)驗。隨遷子女家長大多文化水平較低,很少有閱讀相關書刊的習慣,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因此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家長之間相互探討、交流,請部分家長現(xiàn)身說法,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一次“家長課堂”活動中,小方的爸爸談了自己的困惑:“我最近在關注小方的吃飯情況,發(fā)現(xiàn)他在家吃飯一直是他奶奶喂的,而且要邊看電視邊吃。看到這個情況我很著急,剛剛那位家長說自己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強,能分享一下經(jīng)驗嗎?”雯雯媽媽分享道:“我有一個辦法。孩子能自己吃飯加1分,能自己穿脫衣服加1分,不長時間看電視加1分,如果做不到就相應地扣分。積分達到10分就可以滿足孩子一個愿望。這樣一來,孩子的變化很大,不再邊吃飯邊看電視了,自己的事情大多能自己做了,有時還能幫助大人做一些簡單的家務?!边@樣的探討和交流讓隨遷子女家長切切實實得到了幫助。
通過舉辦“父母茶話會”“家長課堂”等活動,家長與家長之間形成了很好的關系。為了促使家長開展更多的交流、學習,我們趁勢建立了班級QQ群、微信群等網(wǎng)絡交流平臺。他們彼此留了電話、QQ號、微信號,有的還留了家庭住址,以便隨時、隨地交流、互動。
·跟蹤指導。為了使指導更有針對性,我們采用了跟蹤指導法,通過對某個或某幾個孩子的家庭較長時間的跟蹤觀察,進一步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注情況以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適時、適宜的幫助、指導。
小靜一家是我們跟蹤指導的對象。離園后,小靜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或媽媽擺攤的市場里玩耍。媽媽忙著賣貨,根本沒有時間看管她。3歲的小靜不僅生活、學習無人照顧,連安全都無法保證。在我們跟蹤觀察的過程中,有好幾次已經(jīng)是晚上七八點鐘了,小靜媽媽從市場回到家發(fā)現(xiàn)小靜不見了,到處找才找到她。于是我們找小靜的爸爸媽媽交流,給他們講孩子被拐賣及發(fā)生意外的例子,告訴他們關注孩子生活、學習的重要,讓他們明白養(yǎng)育孩子是父母的義務和責任,即使工作再忙,也要確保孩子的安全和正常的生活、學習。通過幾次勸導,小靜的爸爸媽媽認同了我們的觀點,并接受了我們的建議,每天小靜離園后媽媽就回家照顧小靜。在以后的跟蹤過程中,我們又結合實際情況與小靜的父母交流育兒的理念和行為。比如,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等等。此后,小靜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明顯提高了,育兒理念和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隨之,小靜在園的各方面表現(xiàn)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我園隨遷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和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不少家長積累并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育經(jīng)驗。后來,我們把這些經(jīng)驗匯編成了家長育兒經(jīng)驗集,為更多的隨遷子女家長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