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萍 蘇美開 丁 麗
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分析
初 萍 蘇美開 丁 麗
目的 對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隨機從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來我院接受心肌梗死急診治療的患者中選出60例,其中30例為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之前的患者病歷,作為對比組;另30例則是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之后的患者病歷,作為分析組,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方法、搶救時間以及搶救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 根據對兩組病歷的分析顯示,分析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和住院時間等數據明顯低于對比組,而心肌梗死復發(fā)率則低于對比組,兩組之間差異明顯。結論 在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采取優(yōu)化護理方法能夠有效減少患者搶救和住院的時間,降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優(yōu)化急診護理;心肌梗死;治療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心臟類疾病中較為嚴重的,其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長期供氧不足,導致心肌缺氧產生壞死情況,進而引發(fā)的急性心臟類疾病。患者在發(fā)病后其胸部疼痛難忍,并伴有心律不齊、胸悶等癥狀,在服用常規(guī)心臟類藥物時效果較差,并可能會出現休克或者死亡的情況[1]。
本次分析的對象是從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選出的60例,其中30例是我院開展優(yōu)化護理模式之前的患者病歷,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從31歲至81歲不等,平均年齡為歲。另外30例則是在我院開展優(yōu)化護理模式之后的患者病歷,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從32歲至79歲不等,平均年齡為歲。經過當時對患者的檢查后發(fā)現,60例患者均具有典型性心肌梗死臨床癥狀,同時其生理指標與我國衛(wèi)生部規(guī)定的心肌梗死判斷標準相符合?;颊叩囊话銛祿]有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為回顧式分析方式,對選出的60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患者急求時間、患者急診球囊擴張時間、患者住院時間、患者心電圖使用時間以及心肌梗死復發(fā)幾率等。
1.2.2 急救護理方法
1.2.2.1 對比組急救護理方法 本次分析中,對比組患者是從我院開展優(yōu)化護理模式前的病例中選出的,因此患者僅接受了常規(guī)護理措施。當急診室值班人員接到急診求救電話時,首先要對患者的病情和住址進行詳細的詢問,同時派出急救車輛,在其到達醫(yī)院之前要對其進行院前急救護理措施。當患者到達醫(yī)院之后,要立刻轉移到急診室進行救治,在人工輸氧和靜脈輸液基礎上,為患者化驗血液中的成分,以此給醫(yī)生判斷病情的參考[2]。
1.2.2.2 分析組急救護理方法 本次分析中,分析組患者是從我院進行優(yōu)化護理模式后選出的,其采用的均是優(yōu)化護理模式。首先,當急診室值班人員接到急救電話時,立即通知急救車前往患者住處,要求急救車從出發(fā)開始,10分鐘內必須趕到患者住址。同時值班人員通過電話與患者家屬進行病情溝通,教導患者家屬進行常規(guī)的急救措施。當急救車到達患者住址后,立即為患者進行人工輸氧,為其進行輸液,安慰患者及其家屬,盡量平復其恐懼心理[3]。其次,當患者到達醫(yī)院之后,已準備好的醫(yī)護人員要馬上對患者進行交接,并與急救車內的醫(yī)護人員進行二次溝通,將抽血樣本送檢化驗,對患者本身各類生理指標進行有效查看,以保證患者能夠接受良好的手術治療,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在患者接受手術前,要纖維患者服用500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00(兩者需經碾碎后混合進行服用)。第三,當患者接受完手術后,相關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細致的護理。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出現心肌疼痛難忍的情況,為緩解疼痛可以采用肌肉注射嗎啡或杜冷丁的方式進行緩解,注射量要嚴格控制,每6h方可注射一次;而對于出現煩躁不安的患者可以為其注射適量的鎮(zhèn)靜劑或非那根;還可以為患者注射利多卡因,對室顫和心動過速等情況進行與方法,注射方式為靜脈注射。此時的患者由于剛做完手術,其身體必然處在虛弱狀態(tài),在接受護理工作時其配合度必然較差,因此醫(yī)護人員需要患者家屬的協(xié)助來完成手術后前期的護理工作[4]。
作者單位:266300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
經過對兩組患者的病例進行分析,將相關數據匯總制成如下表格: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表[±s,n(%)]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表[±s,n(%)]
小組名稱 分析組 對比組小組人數 30 30急診時間 (42.47±4.18)min (67.29±7.17)min急診球囊擴張時間 (79.58±11.74)min (116.32±32.61)min分診評估時間 (1.17±0.68)min (3.31±1.17)min心電圖使用時間 (4.29±1.13)min (8.16±2.08)min住院時間 (11.72±5.16)d (12.57±5.68)d術后復發(fā)率 1(3.33%) 7(23.33%)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優(yōu)化護理模式的分析組患者在急救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分診評估時間、心電圖使用時間等方面均明顯小于對比組,其住院時間也要略少于對比組。同時,分析組患者的治療后復發(fā)率要遠低于對比組。
在開展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和護理工作中需要引入優(yōu)化護理模式,通過較為迅速、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節(jié)省患者的急救時間,充分為搶救做準備。另外,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的護理期間,優(yōu)質化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預后恢復,降低病情的復發(fā)幾率[5]。同時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心理護理的方法幫助患者緩解其心理壓力,舒緩患者心情,為其病情恢復提供最佳的條件。
[1]許新華.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診護理中的干預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6:185-186.
[2]王淑香.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診護理[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36:44-45.
[3]陳小紅.急診護理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預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12:108-109.
[4]王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03:781-782.
[5]張巧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診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06:353-354.
R473.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