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參照性交流學習與選擇性注意的不平衡性

        2015-11-07 05:59:51張恒超陰國恩
        心理研究 2015年3期
        關鍵詞:指向性復雜性選擇性

        張恒超 陰國恩

        (1天津商業(yè)大學法學院心理系,天津 300134;2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心理健康與社會心態(tài)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天津 300074)

        參照性交流學習與選擇性注意的不平衡性

        張恒超1陰國恩2

        (1天津商業(yè)大學法學院心理系,天津 300134;2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心理健康與社會心態(tài)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天津 300074)

        采用參照性交流研究范式,通過功能預測和維度選擇任務,探查參照性交流學習與選擇性注意的不平衡性。結果發(fā)現(xiàn):(1)參照性交流學習成績隨關系復雜性的提高而極其顯著降低,而維度選擇整體結果不受關系復雜性的影響。(2)關系復雜性較低材料下有關維度選擇結果極其顯著優(yōu)于較高和高兩種材料,無關維度的選擇結果則不受關系復雜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參照性交流學習和選擇性注意間存在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受到學習材料關系復雜性的影響。

        參照性交流;選擇性注意;不平衡性

        1 引言

        “參照性交流”是一種公共認知過程,如同一個“游戲”“游戲者”——說話人、聽話人,在連續(xù)的交流回合中不斷設定“游戲”規(guī)則以指稱各種對象及解釋它們對活動的重要性,逐漸完成交流任務,實現(xiàn)交流目的[1,2]。實驗研究的典型方式為:雙方完成共同任務,但不能看見對方,輪流用語言描述面前看到的對象,對方按描述操作,隨著任務的進行雙方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共同策略[3]。

        以往參照性交流研究總體上可以概括為兩條研究思路:一是參照性交流行為的特點,二是參照性交流過程中的認知特點。

        關于參照性交流行為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交流者在參照性交流中會逐漸形成一套彼此知道、共同期望的參照慣例,進而促進交流任務的完成[4-9]。盡管語言可以作為個體頭腦中認知過程的媒介,但從本質(zhì)上說,它是一種以共同理解與使用為基礎的社會行為;語言使用體現(xiàn)了共同活動中個體間的意義理解和協(xié)調(diào)。研究證實參照慣例對交流者需要信息的迅速明確提示,能夠固定交流雙方對任務對象的特定表征,降低心理損耗[10-12]。參照慣例的形成和對活動的協(xié)調(diào)作用主要是通過深思熟慮的過程驅(qū)動,該過程需要交流雙方考慮彼此的思想,以及推理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有目的地計劃自己的語言并解釋同伴的語言,即參照性交流中的“聽者設計”[10,13-16]。簡言之,關注參照性交流行為特點的研究強調(diào)交流雙方的特定語言約定和理解,即有意識地參照慣例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因此參照性交流對于任務完成的影響主要源于彼此的語言行為約定和提示作用。

        關于參照性交流認知特點的研究指出:語言活動是有意識的,但語言信號經(jīng)常是模糊不清的,交流雙方需要更多地依賴交流情境中的額外信息資源來解決交流歧義和實現(xiàn)共同理解,交流互動為交流者提供了許多線索,如聽覺信息、個人身份[17,18]、手勢等[19],這些線索有助于認知協(xié)調(diào),但它們可能不是有意因交流目的而產(chǎn)生,也不是有意解釋交流意圖,即不是通過深思熟慮的推理過程而有意識產(chǎn)生的[20-25]。有研究認為交流中雙方有意識對參照慣例進行的精心推理和不斷更新將消耗相對較多的認知資源,不符合“認知節(jié)省性”原則,影響參照性交流任務的高效完成[26-29]。

        由此可見,一方面,參照性交流活動中交流者有意識地努力建立關于活動對象的參照慣例,這是客觀存在的。例如,在說話人稱一種花為“康乃馨”以使它區(qū)別于雛菊之后,接下來當需要將其與非植物對象區(qū)別時,聽者仍希望她繼續(xù)使用“康乃馨”,而不是傳遞最佳信息的基本水平概念“花”[30]。同樣,如果Kate第一次用“拖鞋”來指稱對象,隨后使用“絨面鞋”,聽者就會推測她企圖通過這一變化來表明對象發(fā)生了變化[31]。另一方面,參照性交流中雙方也彼此會借用大量豐富的背景信息以形成更為符合任務操作實際需要的心理表征,促進多水平的認知協(xié)調(diào),從而保證任務的順利高效完成[32-36]。認知協(xié)調(diào)表現(xiàn)為交流雙方選擇性注意水平的提高、證實彼此共同解釋以及執(zhí)行共同意圖的認知努力的減少。Lupyan,Rakison和McClelland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參照性交流能引導被試注意于感知特征和功能間的聯(lián)系以及感知特征與操作行為間的聯(lián)系[37]。選擇性注意是高效率學習心理結構中的一個重要要素,指在個體根據(jù)目標來對相應對象進行注意,同時能有意識地抑制非目標對象,使之不干擾正在進行的心理活動;學習活動中的選擇性注意水平不僅依賴于激活有關信息的能力,即選擇性注意的指向性;也依賴于抑制無關信息的能力,即選擇性注意的集中性[38]。綜上,參照性交流過程是一個相對較為復雜的過程,研究角度的不同導致研究結果的爭議:一方面,盡管部分研究認為參照慣例的形成和不斷完善能夠促進交流任務的有效完成;但有研究從認知的角度也指出,對于參照慣例的精心推理和不斷的調(diào)整,耗費較多認知資源,不利于任務高效完成。張恒超和陰國恩的研究通過變化關系類別學習材料的關系復雜性,探查了參照性交流學習和參照慣例的形成特點,發(fā)現(xiàn)與個人學習相比較,關系復雜性較低時參照性交流促進關系類別的間接性學習,參照慣例形成于學習進程的前半期;關系復雜性較高時參照性交流既不促進也不阻礙學習,參照慣例形成于學習進程的后半期;關系復雜性高時參照性交流阻礙學習,直至任務結束參照慣例也未能形成;關系復雜性對參照性交流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影響到參照慣例形成的早晚,同時發(fā)現(xiàn)參照慣例形成于學習正確率的50%,參照慣例形成前后學習成績出現(xiàn)一次較大躍進[39]。張恒超和陰國恩的另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關系復雜性的不斷增高,參照性交流關系類別間接性學習條件下的分類成績逐漸降低,個人學習條件下的分類成績逐漸增高[40]。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認為,交流互動中多線索的無意識運用促進交流;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被試僅通過共享注視就能夠成功地交流和協(xié)調(diào)他們的搜索工作,而同時共享注視和聲音相反招致更高的認知協(xié)調(diào)成本[41]。有研究分別設立了互動范式(真人交流)和非互動范式(錄音交流)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聽者設計”僅出現(xiàn)在互動交流情境,證實了參照性交流活動中,交流情境和交流互動模式等背景信息影響到被試活動中的認知加工過程[32,42]。

        綜上所述,研究思路和任務設計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導致研究結果間的差異,而且各研究均沒有在同一活動過程中同時探查參照性交流行為特點和認知特點。針對兩種研究思路,同時比較探查有助于對以往研究結論作出補充。因此,本研究設計了兩個實驗任務(功能預測、維度選擇),同時設計關系復雜性不斷增加的3種學習材料,擬探查不同關系復雜性條件下,參照性交流功能預測學習結果和維度選擇中的選擇性注意整體水平、選擇性注意指向性水平以及選擇性注意集中性水平間是否具有不平衡性。

        2 研究方法

        2.1被試

        在天津各高校公開招募本科生被試,依據(jù)實驗程序套數(shù)的完整性和平衡性預計招募144名,男女各半;實際招募152名,8名被試(6男2女)因未遵守實驗要求導致實驗中斷而退出。有效被試144名,男女各半,其中大一學生36名,大二學生43名,大三學生34名,大四學生31名,被試專業(yè)分布廣泛。實驗結束后發(fā)給每人一份禮品。

        2.2實驗器材

        聘請專業(yè)人員編制電腦操作實驗程序來呈現(xiàn)刺激和記錄反應。采用17純平HP Compaq Pentium Dual微機,分辨率1024×768,屏幕中心與被試視線處于同一水平線上,距離50cm。

        設計3種實驗材料——虛擬生物。材料1為關系復雜性較低的4特征復雜關系生物,具有4個維度的特征,每個特征具有兩個值:腳——細(1)、粗(0);口——大(1)、?。?);手——二指(1)、三指(0);眼——橫橢圓(1)、豎橢圓(0)。在前三個維度間設計兩種功能關系:簡單——吸收水分、復雜——產(chǎn)生電流。簡單關系(一階)嵌套在復雜關系(二階)之中,即生物要具備產(chǎn)生電流的功能,必須先具備吸收水分的功能。第四個維度為與功能無關的干擾維度,以“有”或“無”的方式呈現(xiàn)。維度對應的特征做了四種輪換:A腳口手眼、B口手眼腳、C手眼腳口、D眼腳口手。生成四種材料。各種組合經(jīng)過篩選,選擇出8個樣例。具體見表1。

        材料2為關系復雜性較高的6特征復雜關系加二階同功能簡單關系生物,具有6個維度的特征,在材料1基礎上增加:耳——三角 (1)、菱形(0);角——直形(1)、S形(0)。在前五個維度間設計了三種功能關系:其中前三個維度間設計同材料1。在四和五維度間設計二階同功能簡單關系產(chǎn)生電流 (與前三個維度的二階功能關系相同)。第六個維度也為干擾維度。維度對應的特征做了六種輪換,生成六種材料。各種組合經(jīng)過篩選,選擇出16個樣例。具體見表2。

        表1 4特征復雜關系類別樣例的特征值

        材料3為關系復雜性高的6特征復雜關系加二階異功能簡單關系生物,與材料2不同之處是將二階同功能簡單關系(產(chǎn)生電流)設計為二階異功能簡單關系 (產(chǎn)生食物)(與前三個維度的二階功能關系不同)。六種輪換后生成的六種材料與材料2相同,僅四和五維度間設計的簡單關系變?yōu)楫a(chǎn)生食物。各種組合篩選出16個樣例。具體見表2。

        表2 6特征復雜關系加二階同/異功能簡單關系類別樣例的特征值

        2.3實驗程序

        實驗分兩個階段(功能預測、維度選擇)連續(xù)進行。

        功能預測任務,144名被試同性別隨機配對后隨機分為3組,每組24對,各組均男女各半。分別學習3種材料。功能預測共10個學習階段(block),每個學習階段中每個樣例隨機呈現(xiàn)兩次。要求交流雙方合作進行生物功能判斷:雙方相對而坐,每人面前一臺電腦,兩電腦通過網(wǎng)線互聯(lián)使實驗程序彼此互應。描述者可以在屏幕中看到隨機呈現(xiàn)的一個生物,需要細心觀察,并對看到的生物特征向判斷者作口頭描述;判斷者的屏幕中沒有生物,需要根據(jù)描述者的描述對生物的功能做出按鍵判斷。屏幕下方有計時器,兩人只有20秒的時間對一個生物進行觀察、描述并做出判斷。每次判斷后,屏幕中央會出現(xiàn)“生物的功能和正確按鍵”的反饋。反饋信息呈現(xiàn)4秒后自動消失。一次判斷完成后,下一次判斷兩人的角色互換,如此循環(huán)。程序自動記錄刺激呈現(xiàn)和被試反應等。

        三種材料的按鍵操作具體為:材料1——“吸收水分,但不產(chǎn)生電流”按“,”;“吸收水分,并產(chǎn)生電流”按“.”;“不吸收水分,也不產(chǎn)生電流”按“/”。材料2——“吸收水分,并產(chǎn)生電流;但兩者無關”按“空格”;“吸收水分并促使產(chǎn)生電流”按“M”;“吸收水分并促使產(chǎn)生電流,同時不需吸收水分也產(chǎn)生電流”按“,”;“不吸收水分,但產(chǎn)生電流”按“.”;“不吸收水分,也不產(chǎn)生電流”按“/”。材料3——“吸收水分,但不產(chǎn)生電流;產(chǎn)生食物”按“空格”;“吸收水分并促使產(chǎn)生電流,產(chǎn)生食物”按“M”;“吸收水分并促使產(chǎn)生電流,不產(chǎn)生食物”按“,”;“不吸收水分更不產(chǎn)生電流,產(chǎn)生食物”按“.”;“不吸收水分更不產(chǎn)生電流,不產(chǎn)生食物”按“/”。

        維度選擇任務,采用個人方式進行。生物呈現(xiàn)同功能預測,不同的是:每呈現(xiàn)一個生物,其特征均被6個(材料1:手、腳各兩個)或9個(材料2、3:手、腳、耳各兩個)灰色的覆蓋物遮蓋,要求被試在功能判斷之前先用鼠標點擊自認為必須要看的特征上的覆蓋物,點擊的覆蓋物自行消失;但不要揭開自認為對判斷無關的維度。該任務只持續(xù)1個單元,每個樣例隨機呈現(xiàn)2次。該任務不提供反饋。程序自動記錄刺激呈現(xiàn)和被試反應等。

        2.4實驗設計

        功能預測任務為單因素(關系復雜性)三水平被試間實驗設計,因變量指標為學習階段10的成績。

        維度選擇任務為單因素(關系復雜性)三水平被試間實驗設計,因變量指標為揭開的維度平均數(shù)的相對量。選擇性注意綜合體現(xiàn)了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選擇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學習過程中對有關知識的關注,集中性則是學習者學習中對無關干擾的排除,集中于所學習的知識上的程度,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43-45]。以揭開生物維度數(shù)量的相對量作為選擇性注意水平的指標,計算方法如下:揭開一個與關系有關的維度計為+1個,揭開一個與關系無關的維度計為-1個,揭開維度數(shù)量等于揭開有關維度數(shù)量加上揭開無關維度數(shù)量。相對量定義為每個被試揭開維度數(shù)量平均數(shù)與揭開維度的標準數(shù)量的商,即材料1除以3,其余兩種材料除以5。以揭開有關維度數(shù)量的相對量作為選擇性注意指向性指標,即每個被試揭開有關維度數(shù)量平均數(shù)與揭開維度的標準數(shù)量的商,除數(shù)也分別是3和5;以揭開無關維度數(shù)量的相對量作為選擇性注意集中性指標,即每個被試揭開無關維度數(shù)量平均數(shù)與揭開無關維度的標準數(shù)量的商,其除數(shù)均為1(該指標采用反向計數(shù),即揭開一個無關維度記為+1)。

        數(shù)據(jù)使用SPSS16.0 f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學習階段10功能預測成績的比較分析

        學習階段10功能預測成績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3。

        表3 學習階段10功能預測成績

        學習階段10功能預測成績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

        方差分析表明:材料主效應極其顯著,F(xiàn)(2,69)=32.48,p<0.01,事后檢驗表明,材料1學習階段10功能預測成績顯著高于材料2且極其顯著高于材料3,材料2極其顯著高于材料3。

        3.2維度選擇結果的比較分析

        3.2.1維度選擇整體結果的比較分析

        維度選擇整體結果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5。

        表5 維度選擇整體結果

        維度選擇整體結果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6。

        表6 維度選擇整體結果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表明:材料主效應不顯著,F(xiàn)(2,141)= 2.84,p>0.05,不同關系復雜性學習材料條件下被試揭開的維度數(shù)量的相對量無顯著差異。

        3.2.2有關維度選擇結果的比較分析

        有關維度選擇結果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7。

        表7 有關維度選擇結果

        有關維度選擇結果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8。

        表8 有關維度選擇結果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表明:材料主效應極其顯著,F(xiàn)(2,141)=7.11,p<0.01,事后檢驗表明,材料1條件下被試揭開的有關維度數(shù)量的相對量極其顯著高于材料2和材料3,材料2和材料3間無顯著差異。

        3.2.3無關維度選擇結果的比較分析

        無關維度選擇結果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9。

        表9 無關維度選擇結果

        無關維度選擇結果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0。

        表10 無關維度選擇結果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表明:材料主效應不顯著,F(xiàn)(2,141)= 2.65,p>0.05,不同關系復雜性學習材料條件下被試揭開的無關維度數(shù)量的相對量無顯著差異。

        4 討論

        4.1階段10學習成績與選擇性注意不平衡性的分析

        如表4、表6,本研究對階段10成績和維度選擇整體結果的比較分析表明:參照性交流學習與選擇性注意整體水平呈現(xiàn)不平衡性。材料1成績極其顯著高于材料2、3,材料2極其顯著高于材料3,而維度選擇整體結果的材料主效應不顯著。

        研究結果直接呈現(xiàn)了在同一學習過程中,參照性交流學習效果和選擇性注意特點間的差異,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參照性交流學習行為特點與認知特點的不同。在參照性交流行為發(fā)生過程中,語言處于顯著的位置,語言運用是個體間實現(xiàn)意義協(xié)調(diào)的媒介,這是一個有意識的深思熟慮的外顯過程,隨著交流過程的不斷深入,交流者逐漸設計出針對特定交流對象的參照慣例[4,6-9],并依此計劃自己的語言和解釋同伴的語言,以最小化交流錯誤[10,13,14,46]。本研究具體發(fā)現(xiàn):隨著學習材料關系復雜性的提高,學習成績呈現(xiàn)顯著下降趨勢。這源于關系復雜性的提高,交流者對于學習對象的理解難度也隨之增加,相應地描述者對于對象的語言描述變得復雜,語言傳達的信息相對模糊不清,而判斷者對于語言的理解難度也隨之增加,判斷的準確性相應降低,這與張恒超和陰國恩[39]對于參照性交流全程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但是,維度選擇整體結果顯示,選擇性注意的整體水平不受材料關系復雜性的影響。這表明認知協(xié)調(diào)不完全依賴于談話者的外顯語言行為模式,協(xié)調(diào)可能產(chǎn)生于交流情境和互動模式中多種可能的無意識線索的利用,與有意產(chǎn)生的交流信號以及朝向特定同伴的反應信號不同,它們不是為實現(xiàn)交流目的而有意執(zhí)行的,具體體現(xiàn)為一種內(nèi)隱認知過程。這些線索有助于認知協(xié)調(diào),但它們不是通過深思熟慮的推理過程而有意識產(chǎn)生的,不服務于交流意圖的有意識地解釋[20-23,45-47]。從研究角度和研究指標本身而言,行為研究更具有直接性、外顯性,而認知研究更多表現(xiàn)為間接性、內(nèi)隱性特征。內(nèi)隱的認知是自動發(fā)生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可以不受學習材料表面物理特征的影響而抽象出對象的深層關系結構,本研究中具體表現(xiàn)為功能預測學習受關系復雜性影響的易變性,以及選擇性注意內(nèi)隱過程的穩(wěn)定性特點。

        Barr和Keysar的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交流進程的發(fā)展和學習精確性的不斷提高,盡管參照慣例在交流過程中最初形成時可能包含贅余的額外信息,但是說話人會繼續(xù)用同樣的參照慣例指稱對象,反過來,聽者也期望其繼續(xù)使用這一信息過多的表達,因為參照慣例的有意識調(diào)整不利于交流雙方行為一致性的保持,招致對象理解上的更多分歧,一定程度上能夠?qū)е禄顒映煽兊妮^大波動,甚至下降,這在特定的學習條件下是不經(jīng)濟的[30]。正如Brennan等研究指出,參照性交流語言在共同活動任務中可能帶來認知收益,但是也會在不同的任務條件下造成不同程度的認知損耗[41];Brown-Schmidt提出交流中語言信號是模糊不清的,交流者需依賴更多的額外信息資源來解決歧義和實現(xiàn)共同理解,這依賴于特定的任務情境和認知資源(如,工作記憶、選擇性注意等)的限制[32]。因此,在參照性交流活動中,外顯行為過程相比于內(nèi)隱認知過程更易受到學習對象自身特點變化的影響,這是本研究參照性交流學習與選擇性注意整體水平在學習材料關系復雜性方面呈現(xiàn)不平衡性的重要原因。

        4.2階段10學習成績與選擇性注意指向性、集中性不平衡性的分析

        表8、表10對選擇性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分析結果顯示:參照性交流學習與選擇性注意指向性水平和集中性水平呈現(xiàn)不平衡性。材料1條件下揭開的有關維度相對量極其顯著高于材料2和材料3,材料2、3間無顯著差異,而無關維度的材料主效應不顯著。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可以細致地揭示選擇性注意的特點。近些年神經(jīng)心理學通過ERP、MEG、PET和fMRI等技術研究發(fā)現(xiàn)選擇性注意可以改變相應的大腦功能區(qū)的激活水平,從而對認知活動產(chǎn)生影響,典型表現(xiàn)于提高目標對象認知活動對應的神經(jīng)功能單元的激活水平和抑制目標周圍起干擾作用的神經(jīng)功能單元的活動[48-50]。注意的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動在瞬間選擇了某些對象,它表明心理活動的方向,反映了人們從外界接受的信息,本研究中具體表現(xiàn)為對與功能有關維度的指向。同時,心理活動在指向某對象時,還存在一定方向上活動的強度或緊張度的不同,即注意的集中性;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時,注意指向的范圍就會縮小,從而對與任務無關的對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即心理活動離開了無關對象,抑制了無關活動,本研究中具體表現(xiàn)為對與功能無關維度的抑制。

        本研究結果顯示選擇性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特點與參照性交流學習也表現(xiàn)出不平衡性。當材料關系復雜性不斷變化時,材料2、3條件下被試選擇性注意指向性水平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低于材料1;各材料間選擇性注意集中性水平無顯著差異。如上所述,差異主要源于學習行為的外顯性與選擇性注意內(nèi)隱性的差異。盡管通過內(nèi)隱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本質(zhì)上是無意識和緘默的,但也可能被部分地意識到,尤其是當外顯學習成績較高,對對象的理解較精確的情境下。從各材料功能預測的成績來看,材料1的學習優(yōu)勢是明顯的,功能關系的精確理解和成績優(yōu)勢對于選擇性注意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于對與功能關系有關維度的指向性,即較深刻的理解部分地影響到對有關維度的注意,使選擇性注意指向性的選擇力表現(xiàn)得相對更強。這從相反的角度證實:當說話者沒有提供清楚的信息,即使聽者需要這種信息,或者當說話者提供聽者不需要的清楚信息時,交流者出現(xiàn)忽視語言信息的現(xiàn)象[51-53]。即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功能預測成績很高時,說話者提供的清晰且聽者需要的信息,將顯著影響到聽者的選擇性注意指向性水平。

        總之,語言本身可能也是模糊不清的,這使得消除語言歧義以解碼說話者的意圖變得很必要。許多情況下,不包含在交流模式中的潛在認知過程能夠幫助取得學習中的協(xié)調(diào),同時可以保存意識推理所必需的認知資源。因此,參照性交流情境中,交流認知負擔可以借助互動模式和交流情境中的各種額外線索來減輕,并依靠它來限制語言交流的模糊性和分歧性,但這一過程不是訴諸于有意識的資源需求和明確的推理過程,而是一個更復雜的無意識認知過程,具體表現(xiàn)為參照性交流者學習行為和認知的不平衡性。

        5 結論

        參照性交流學習和選擇性注意間存在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受到學習材料關系復雜性的影響,在選擇性注意的整體水平、選擇性注意的指向性水平和選擇性注意的集中性水平上的表現(xiàn)各不相同。

        1Barr D J,Kronmüller E.Conversation as a site of category l earning and category use.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2006,47:181-211.

        2Pietarinen A V.The evolution of semantics and language-games for meaning.Interaction Studies,2006,7(1):79-104.

        3Markman A B,Makin V S.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and category acquisi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98,127(4):331-354.

        4Clark H H,Krych M A.Speaking while monitoring addressees for understanding.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4,50:62-81.

        5Heller D,Gorman KS Tanenhaus M K.To name or to describe:Shared knowledge affects referential form.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2012,4(2):290-305.

        6Kuhlen AK,Brennan S E.Language in dialogue:when confederates might be hazardous to your data. 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2013,20(1):54-72.

        7Leung A K Y,Lee S L&Chiu C Y.Meta-knowledge of culture promotes cultural competence.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13,44(6):992-1006.

        8Kapur M,Voiklis J,Kinzer C.Sensitivities to early exchange in s ynchronous c omputer-s upported collaborative l earning(CSCL)Groups.Computers&Education,2008,51(1):54-66.

        9Kronmüller E,Barr D J.Perspective free pragmatics:Broken precedents and the recovery from preemption hypothesi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7,56(3):436-455.

        10Brennan S E,Hanna J E.Partner-s pecific adaptation indialog.Topics inCognitiveScience,2009,1:274-291.

        11Galati A,BrennanSE.Attenuating informationin spoken communication:For the speaker,or for the Addressee?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10,62:35-51.

        12Mills G J.The emergence of procedural conventions in dialogue.Proceedings of the 33rd Annual Conference of CogSci.Boston.USA,2011:471-476.

        13張恒超.參照性交流中的 “聽者設計”.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3,29(5):552-560.

        14Heller D,Grodner D,Tanenhaus M K.The role of perspective in identifying domains of reference.Cognition,2008,108:831-836.

        15Galati A,Avraamides MN.Collaborating in spatial tasks:How partners coordinate their spatial memories and descriptions.Cognitive processing,2013,14(2):1-3.

        16Sidera F,Serrat E,Serrano J,et al.Let’s share perspectives!Mentalistic skills involved incoope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3,2(3):325-352.

        17Binniing K R,Sherman D K.Categor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ace of prejudice:When describing perceptions changes what is perceived.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1,101(2):321-336.

        18Rogers S L,F(xiàn)ay N,Maybery M.Audience design throughsocial interactionduringgroupdiscussion. PLoS One,2013,8(2):e57211.

        19Cook S W,Mitchell Z,Goldin-MeadowS.Gesture makes l earning last.Cognition,2008,106:1047-1058.

        20Barr D J,Keysar B.Perspective taking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meaning in language use.I n:M J Traxler,M A Gernsbacher.Handbook of Psycholinguistics(2nd ed.).New York:Academic Press,2007:901-938.

        21Hanna J E,Tanenhaus M K,Trueswell J C.The effects of commonground and perspective on domains of referential 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3,49:43-61.

        22Keysar B,Barr D J,Balin J A,et al.Taking perspective in conversation:The role of mutual knowledge in comprehension.Psychological Science,2000,11:32-38.

        23Nadig A S,Sedivy J S.Evidence of perspective-taking constraints in children’s on-line reference resolution.Psychological Science,2002,13:329-336.

        24張恒超,陰國恩.參照性交流中的非策略性認知過程.心理研究,2014,7(5):7-14.

        25Diana M,Alex S K,Joseph P F.Can negative mood improve language understanding?Affective influences ontheabilitytodetect ambiguous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4,52:44-49.

        26Epley N,Keysar B,Vanbovenl,et al.Perspective taking as egocentric anchoring and adjustmen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4,87:327-339.

        27Nicholas D D,Rick D,Rofer J K.Listeners invest in an assumed other’s perspective despite cognitive cost. Cognition,2011,121:22-40.

        28Rossnagel C.Cognitive load andperspective taking:Applying the automatic-controlled distinction to verbal commun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0,30:429-445.

        29Ruiter J P,Bangerter A,Dings P.The interplay between gesture and speech in the production of referring expressions:Investigating the tradeoffh ypothesis.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2012,4:232-248.

        30Barr D J,Keysar B.Anchoring comprehension in linguistic precedent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2,46:391-418.

        31Metzing C.Brennan S E.When conceptual p acts are broken:Partnerspecificeffects in the comprehension of referringexpressions.Journal of MemoryandLanguage,2003,49:201-213.

        32Brown-Schmidt S.Partner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of maintained referential precedents during interactive dialog.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9,61(2):171-190.

        33Frank M C,Goodman N D.Predicting pragmatic reasoning in language games.Science,2012,336:998-1007.

        34Holler J,Wilkin K.Co-s peechg esturemimicry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referring during f ace-to-f ace dialogue.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2011,35(2):133-153.

        35Shintel H,Keysar B.Less is more:A minimalist account of joint action in communication.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2009,1(2):260-273.

        36Tyl′en K,Weed E,Wallentin M,et al.Language as a t ool for interacting minds.Mind&Language,2010,25(1):3-29.

        37Lupyan G,Rakison D H,Mcclelland J L.Language is not just for talking:Redundant labels facilitate l earningof novel categories.Psychological Science,2007,18(12):1077-1083.

        38沈德立,白學軍.實現(xiàn)高效率學習的認知心理學基礎研究.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9張恒超,陰國恩.關系復雜性對關系類別間接性學習的影響.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28(2):193-200.

        40張恒超,陰國恩.關系復雜性對關系類別間接性學習分類的影響.西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2,34(8):138-144.

        41Brennan S E,Chen X,Dickinson C A,et al.Coordinating cognition: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s hared gaze during collaborative search.Cognition,2008,106(3):1465-1477.

        42Barr DJ.Pragmaticexpectations at linguisticevidence:Listeners anticipate but do not integrate common g round.Cognition,2008,109:18-40.

        43沈德立,白學軍.實現(xiàn)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心理科學,2006,1:2-5.

        44楊麗霞,陳永明,周治金.不同理解能力的個體在詞匯加工中的抑制機制.心理學報,2001,33(4):294-299.

        45Jennifer E A,Jason M K,Giulia P.Audience design affects acousticr eductionviaproductionfacilita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2012,19(3):505-525.

        46Rebecca N,Jennifer E.A.The road to understanding is paved with the speaker’s intentions:Cues to the speaker’s attention and intentions affect pronoun comprehension.Cognitive Psychology,2014,70:58-81.

        47Yu C,Schermerhorn P,Scheutz M.Adaptive e ye g azepatterns in interactions with human and artificial A-gents.Transactions 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t Systems,2012,1(2):13-43.

        48Brunetti M,Penna D S,F(xiàn)erretti A,et al.A frontoparietal networkfor spatial attentionreorienting in the auditory domain:A human fMRI/MEG study of functional and temporal dynam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49Dale C L,Simpson G V,F(xiàn)oxe J J,et al.ERP Correlates of a nticipatory attention:Spatial and n on-s patial.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2008,188:45-62.

        50Uncapher M R,Wagner A D.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and episodic encoding:Insights from fMRI subsequent memory effects and dual-Attention Theory.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2009,91(2):139-154.

        51Arnold J E,Wasow T,Asudeh A,et al.Avoiding attachment ambiguities:The role of constituent ordering.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4,51:55-70.

        52Bard E G,Anderson A H,Chen Y,et al.Let’s you d o t hat:Sharing the cognitive burdens of dialogue.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7,57:616-641.

        53Kraljic T,Bernnan S E.Prosodic disambiguation of syntactic structure:For the speaker or for the addressee?Cognitive Psychology,2005,50:194-231.

        The Separation Effect between Learning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Relation to 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Zhang Hengchao1,Yin Guoen2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300134;2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Center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for Mental Health&Social Mentality,Tianjin300074)

        The study designed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and explored the separation effect between learning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relation to 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by two experimental tasks(function prediction,and dimension sel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1)Scor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ational complexity,while the overall results of dimension selection were not affected.(2)The relativity of relative dimensional numb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lower-complexity materia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ther materials;The results of non-relative dimension selection is not affected by relational complexity.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There is a separation effect between learning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relation to 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The separation effect is affected by relational complexity.

        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selective attention;imbalance

        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HE2014)

        張恒超,男,講師,博士。Email:zhhengch@126.com

        猜你喜歡
        指向性復雜性選擇性
        Keys
        一種接收換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PFNA與DHS治療股骨近端復雜性骨折的效果對比
        簡單性與復雜性的統(tǒng)一
        科學(2020年1期)2020-08-24 08:07:56
        選擇性聽力
        人大專題詢問:增強監(jiān)督“指向性”
        人大建設(2018年11期)2019-01-31 02:40:50
        聲波測井圓環(huán)陣指向性設計
        測控技術(2018年1期)2018-11-25 09:43:42
        應充分考慮醫(yī)院管理的復雜性
        忽逢桃林 落英繽紛——我的“指向性寫作”教學點滴談
        直腸腔內(nèi)超聲和MRI在復雜性肛瘺診斷中的對比分析
        腫瘤影像學(2015年3期)2015-12-09 02:38:52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性高清另类videosex| 男女高潮免费观看无遮挡| 性一交一乱一伦| 成年人免费黄色h网| 91色综合久久熟女系列|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国产色a在线观看| 91热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帅小伙自慰videogay男男| 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 制服无码在线第一页| 新视觉亚洲三区二区一区理伦|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另类国产18p|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成人2007|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日本熟妇高潮爽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 在线免费毛片| 国产乱老熟视频乱老熟女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 欧美 丝袜 自拍 制服 另类|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不卡 |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日韩| 丝袜美腿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亚洲第一无码精品久久| 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无码毛片aaa在线| 精品国产又大又黄又粗av|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