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 佼
(新疆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13)
禮貌原則在社會交際中具有規(guī)約性,且禮貌原則在言語交際行為中有利于交際的順利進行,所以禮貌原則自Leech提出以來便成為語用學的重要研究內容。最早,Brown&Levinson[1]在1987年提出禮貌是對面子的一種維護,Leech[2]他提出禮貌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平衡以及友善的關系。上世紀后期,不禮貌現(xiàn)象也逐步受到關注。BEEDE[3]不能將禮貌和不禮貌視為兩個極端,有些語言表達在表面上是禮貌的,卻可能威脅聽話人的面子或身份,因而是不禮貌的,他將其稱為不實際的禮貌。Kienpointer[4]認為,交際中一些操縱性或非誠實的禮貌應被視為非理性的,所以也不屬于禮貌行為。而我國學者有人為虛假禮貌是表面的禮貌,實則不禮貌.謝超群[5]認為禮貌與不禮貌需要考量說話人的言語的真誠度,然而真誠度的度量又具有模糊性。
綜上可見,學者們對虛假禮貌的關注度在不斷提高,并成為語用學研究的前沿話題。然而對虛假禮貌的研究多集中在語言交際的大范圍內,缺少對在具體語境下對虛假禮貌行中話語特點的分析。尤其是在拒絕語境中,虛假禮貌言語行為同時既遵循了個別或多個禮貌次原則,又違反了其他個別或多個禮貌次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人際和諧,最終達到構建或維護自我的理想身份。
本文試分析在虛假禮貌在拒絕語境中的語用特點,以及虛假禮貌的語用特征有哪些?進一步揭示虛假禮貌言語行為的普遍性。
說話人通過塑造虛假的情感氛圍,是對方相信說話人的情感真摯,從而拉近彼此距離,這樣再找借口拒絕更體現(xiàn)出在客觀條件的限制下,客觀意志不可選擇的無可奈何。再次提出主觀意志上的強烈感情,給予對方期許或者允諾,從而在虛假禮貌的言語行為下達到拒絕別人又維護關系的目的。
(語境:A和B是同事,周五下班前B邀請A參加他周六的生日聚會,A因為內心并不喜歡B而不愿意參加,但又礙于同事關系和面子,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對話。)
B:周六我生日,我想請大家一起出去聚聚,你有時間嗎?
A:啊,周六你生日呀,祝你生日快樂!周六啊,哎呀,我特別特別想去給你過生日,可是周六有點事兒,啊呀,真是不趕巧啊。下回啊,我一定去。
A內心其實是不想去的,但是又迫于面子,“用特別特別現(xiàn)象給你過生日”來最大程度夸大對方的受惠,從而營造“真的很想去參加聚會”的一個真摯情感假象,又在最后“下回啊,我一定去”給聽話者給予聽話者以虛假的情感期待,再次證實自己的情感“真摯”。
可見在拒絕言語行為中,拒絕人是用不真誠的禮貌,也就是我們說的虛假禮貌來操控聽話人的情感感受,從而使被拒絕人易于接受拒絕行為,維護被拒絕人面子,維持雙方關系。
遵循禮貌原則中的贊美次原則,最大限度抬高對方地位,貶低自身地位,在抬高對方的規(guī)程中實施虛假禮貌,從而拒絕對方,維護雙方關系。
(語境:A想聘用B去A管轄的部門工作,A提供的薪資待遇B覺得太低,且工作條件不夠好)
A:條件就是我說的這些,你考慮考慮?
B:您領導的部門工作能力要求那么高,屬下又個個是精英,就我這本事還是算了吧。
在上述語境中,B的內心是不看好A提供的工作職位和薪資,但又為了維護雙方關系和顧忌對方面子,“您”“工作能力要求高”,“屬下個個是精英”等都體現(xiàn)了在拒絕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贊美對方從而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贊美準則,“就我這本事”又再次體現(xiàn)的對自我的貶低,又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謙虛準則,然而這些虛假禮貌行為只是為在拒絕中維護對方面子進行的假象構建。
在拒絕言語行為中,拒絕人遵循禮貌原則的同情和得體原則,從而營造出站在對方角度替對方著想的虛假禮貌現(xiàn)象,從而達到不僅委婉拒絕對方,且為對方保留面子,更重要的是通過虛假禮貌營造出來的虛假現(xiàn)象,最終達到維護雙方面子的語用效果。
語境:A約B去看歌劇,但女性B不喜歡男性A
A:晚上有時間嗎?我專門買了今天晚上的歌劇票,是美國最有名的歌劇團。
B:歌劇啊,這么高雅的藝術,我一直都欣賞不了,怎么都看不懂它的藝術性在哪兒?哎,我跟你不一樣,我是個沒有藝術細胞的人。
A:沒事兒,就隨便去聽聽,票都買了。
B:歌劇票那么貴,我去看那可不能浪費了嘛。我覺得還是找一個懂歌劇的看比較合適。
(可是B一點都不喜歡A,于是B就在拒絕A的時候告訴對方自己看歌劇是會浪費掉A的歌劇票,所以B說到“這么難得的機會我覺得還是得留給那些跟你能一起欣賞的人,歌劇票那么貴,可不能浪費了”從而體現(xiàn)出自己這么做其實是為了對方著想,體現(xiàn)出自己的體貼,但同時的語用意義又隱含著自己是那個不能和他一起欣賞的人。女性本意并不是真正的覺得那張票價值昂貴不可浪費,而是通過營造出替對方照相的虛假語境,從而達到委婉拒絕對方,保護對方面子的語用效果。 )
說話人通過語言行為在拒絕語境下給聽話人營造出虛假的歉意氣氛,是聽話人在被拒絕的同時被說話人的虛假禮貌行為所控制,從而說話人通過虛假歉意氣氛的營造來達到拒絕且有不傷及聽話人面子和維護雙方關系的語用效果。
(語境:A想讓B和她一起去逛街,B因為最近手頭有些緊,又不好意思告訴A真相,所以有了有以下對話)
A:這個周末我們一起去逛街吧,最近商場搞活動,我們去買衣服吧?
B:我都好久沒逛街了,可是這個周末不行啊,我的工作報告下周一就要交了,我還一個字沒寫呢。家里頭也好久沒收拾了。
上例同樣為證實觀在虛假禮貌實施過程中,為營造主觀受客觀限制下的虛假歉意氣氛,B以客觀事實為借口,掩蓋自己不愿意去逛街的真實理由。
在語言交際行為中拒絕言語行為具有普遍性,因為社會性的制約,,所以在拒絕言語行為事實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拒絕目的又不傷及面子多數(shù)人選擇用虛假禮貌維護雙方關系。
虛假禮貌言語行為具有營造四種虛假氣氛的特征,通過營造虛假氣氛,使拒絕言語行為這 一不符合請求者情感要求的答案委婉化從而使得請求者易于接受被拒絕的事實。
在拒絕言語行為中,為了使請求者相信拒絕理由和情感的真摯性,拒絕人需要通過言語行為來構建虛假的情感語境,從而在說話人有意識構建的虛假禮貌語境中更加有效的操控或是影響請求者的言后行為。
為了避免直接拒絕造成的面子傷害和對雙方關系現(xiàn)狀的破壞,拒絕者必須要有意識的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認真篩選和組織語言,已達到滿足營造虛假氛圍且委婉不傷及雙方感情的交際目的。其次,拒絕言語交際行為實施時間也相較直接拒絕要久一些。
本文通過對具體拒絕語境下的言語行為進行歸納,進而分析了虛假禮貌在拒絕言語行為中的使用時的四種語用特征,并根據(jù)他的四個語用特征本文又探索了虛假禮貌再拒絕言語行為中的三個語用意義。通過在同語境下虛假禮貌在拒絕言語行為的語料分析,進一步對Leech的禮貌原則進行了資料上的豐富,又對虛假禮貌研究在拒絕言語行為上進行了探索和發(fā)展。基于本文作者材料收集和語料整理方面還有欠缺,在本研究方向還有待探索和發(fā)展。
[1]Brown,P.&S.Levinson.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1983.
[3]Beebe,L.M.Polite fictions:instrumental rudeness as pragmatic competence[M].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5.
[4]Kienpointner,M.Varieties of rudeness[J].Functions of language,1997.
[5]謝超群.Review of Gino Eele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
[6]Jean Stilwell Peccei.Pragmatics[Z].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Z].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Spencer-Oatey,H.Managing report in talk:using rapport sensitive incident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al concerns underlying the management relations[M].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
[9]高航.禮貌現(xiàn)象研究評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2):9-15.
[10]顧曰國.禮貌、與用于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J].1997(2).
[11]李經(jīng)緯.英漢書評中的禮貌原則對比[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66(3).
[12]劉潤清.關于Leech的禮貌原則外語教學與研究[J].1987(2):42-46.
[13]沈家煊.我國的語用學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1).
[14]王建華.禮貌的相對性[J].外國語,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