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忠友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要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從而達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不斷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素養(yǎng)。優(yōu)秀的文本,其情感與語言定是交融的,也就是說,情感依附語言,語言寓于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努力實現(xiàn)情感與語言的相互關照,著重引導學生在品味、揣摩、學習語言的同時努力接受情感的濡染,在提高情感品質的同時增強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語言;朗讀;訓練;寫作手法;情感
國家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但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情感與語言分離的現(xiàn)象。教師往往注重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對語言的工具性特征卻視而不見。特別是新課改之后,課堂教學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師引導方向更側重凸顯文本情感體驗,對文本朗讀、字詞句、修辭、寫作特色等內容的關注度更低,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呈現(xiàn)“情感熱、語用冷”的現(xiàn)象,語文工具性特征被嚴重淡化。如何才能實現(xiàn)情感與語言的相互觀照,在提高學生情感品質的同時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已經成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重點解決的課題。
一、抓住文本語言美質,通過朗讀感知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選入內容大多是名家名篇,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教師要注意抓住文本的語言美質,引導學生通過多重朗讀感受其沖擊力,并在語言學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本情感因素,進而走進文本核心,深度挖掘文本內涵。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做好幾個維度的考量。首先,要掌握文本特質。不同體裁、不同內容、不同表達的文本都有各自的特性,每一種文本需要匹配合適的朗讀方法,教師要給出確切的引導。小學生對文本朗讀感知很膚淺,不知道朗讀有個性特征,大多認為朗讀就是“有感情朗讀”。所謂的“有感情”,也是裝出來的“感情”,這樣的朗讀就顯得很虛假。學生對文本語言缺少敏感性,自然也讀不出情感味道;其次,要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要根據(jù)文本語言特點設計朗讀節(jié)奏、語速、語調。因此,在朗讀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先掃除文字障礙,將語言看懂,將語意理順,為朗讀做好鋪墊。
例如,學習《絲綢之路》時,教師對文本開首和結尾兩個段落進行朗讀指導。“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那馱著彩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栩栩如生?!边@段話語言有氣勢,情感飽滿,讀起來給人以力量?!皟汕Ф嗄旰蟮慕裉欤慨斎藗兡z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這段話是總結,對開首進行呼應,通過“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給人以無限遐想,要讀出意猶未盡的感受。學生反復體會訓練,在展示朗讀時,大多能夠做到語用和情感的兼顧。教師讓學生反復練習朗讀,從語言中品味情感,從情感中學習語言,學習效果非常明顯。學生朗讀容易出現(xiàn)“假情感”,教師要注意辨析,讓學生真正掌握文本內涵,這樣才能形成“真情感”,學生朗讀時才會聲情并茂,實現(xiàn)語言情感學習的有效融合。
二、抓住精美語言段落,通過品讀觸摸情感
教材文本大多都有非常經典的語段,這些精美的語言自然是學習重點。教師要注意把這些精美語段作為突破口,讓學生在反復品讀中觸摸到語言的精髓,并在語言內質挖掘中對文本情感因素進行體察品味。
小學語文教材都比較簡短,教師篩選文本精美語段也非常容易,但在展開語言賞析時,往往會受制于學生語言基礎,教師對此要有清醒認識。小學生語言功底薄弱是不爭事實,但語言品讀賞析是必然選擇,不能因為學生語感基礎差就放棄學習。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認知實際,對文本語言賞析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設計,讓不同年齡段、不同語文基礎的學生都能夠獲得語言賞析的實惠。
例如,在學習《草原》時,文本中有這樣一句話非常精美:“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苯處熥寣W生先反復朗讀幾遍,然后進行小組討論:說說這段話有什么特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經過熱烈討論,給出答案:這段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草原的景色描繪得非常豐滿,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表現(xiàn)了作者對草原景色的喜愛和對生活在草原上人們的贊美之情。學生的總結非常到位,教師給出評價:語言很美,情感更美,語言和情感實現(xiàn)了和諧統(tǒng)一,這樣的美文帶給我們的只能是享受。教師讓學生在賞析精美語段時,從語言和情感兩個角度出發(fā),對文意和語言進行綜合考量,獲得比較理想的賞析效果。
三、抓住語言訓練切點,通過研讀培養(yǎng)情感
經典的文本創(chuàng)作離不開作者的獨具匠心的語言打造,字詞、語句、語段的精美構成,精巧句式的選擇,典型段式的構成,謀篇布局的手法,個性化表達應用,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語言訓練為切入點,通過推敲、品味、比較等方式,領悟文本語言運用的精美特點,還要注重對重點句子、過渡段進行分析比對,掌握語言運用技巧,從而形成情感認知途徑。
語文課堂訓練設計有多種形式,對字詞的把握、對情節(jié)的理解、對情感的感知,都能夠形成訓練內容,但在具體操作時,很多教師會將語言和情感訓練割裂開來。如字詞訓練,單純從字音、字形、字義角度出發(fā),通過認讀、書寫、記憶掌握,至于在文本中的應用效果卻很少顧及。這勢必造成另外一種偏頗,只是注重語言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言的人文性。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教師設計這樣一道訓練題目:閱讀最后一段話回答下面問題:這一段講兩層意思,哪一層意思和開篇第一句相呼應?最后一句話的中心詞是什么?怎么理解這個詞語?整個句子表達的是什么意思?課文圍繞這句話寫了哪些內容?課文里哪些詞句和這句話有關聯(lián)?這些詞句都表達了什么意義?周瑜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很顯然,教師設計這個閱讀題目,有語用訓練也有情感體驗,并很好地將二者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訓練體系,學生會在具體體味中形成良好語言和情感認知。
四、抓住寫作手法應用,通過練習升華情感
教材文本大多是作者精心雕琢的精品,蘊含豐富寫作特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理解認知能力進行寫作特色講解和引導,不可用一些專業(yè)術語為難學生,要用學生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傳授文本寫作技巧。學生能夠理解文本寫法特色,自然提升語言學習品質,對語言情感融合也會有新認知。如果能夠活學活用,增加一些對應性語言訓練,其學習效果會更顯著。
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時,教師讓學生先找到文本中出現(xiàn)的“笑”,并體會這是什么樣的寫作用意。學生開始尋找文本中的“笑”,最后總結:文本中總共5次寫到笑:楚王的笑,他見到晏子就“冷笑一聲”,這是輕視,是嘲笑,富有挑釁意味;晏子智慧應答,巧妙回旋,楚王只好故意“笑了笑”,甚至是“陪著笑”,這是尷尬的笑;楚王想侮辱齊國人,抓來小偷說是齊國人,這時他是“笑嘻嘻”“得意洋洋地笑起來”;晏子的回答讓楚王顏面掃地,最后是賠不是,用“取笑”解釋。教師讓學生體會文本中的“笑”,不僅能厘清情節(jié)發(fā)展,還能對人物情感進行認知,這個“笑”的作用就顯現(xiàn)出來了:有線索的意味,有反詰的作用,也有情感觸發(fā)點的作用。一個“笑”字承載了太多內涵,這是語用訓練,也是情感體驗,學生從中獲得的認知自然也是豐富的。
文本是以情感為建設規(guī)劃、以語言為建筑材料構建的大廈,情感和語言自然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出現(xiàn)偏頗和割裂都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關鍵期和情感塑造成長期,語文教學要從不同維度切入,抓住文本語言的內質美,通過不同的閱讀、體驗方式,激發(fā)學生情感因子,培養(yǎng)學生語感和情感,實現(xiàn)語言學習和情感成長的雙贏局面。
[參 考 文 獻]
[1]徐繼民,許春苗.以“語文”的眼光解讀“語文課”[J].教育科學論壇,2009(9).
[2]陸紅兵.語文教學中情感與語言的相互邀請[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3(1).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