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
【內(nèi)容摘要】“復習是學習之母”,尤其在最后的“收官”階段,在回顧每一章節(jié)的各個知識點的過程中做到融會貫通,以點成線、以線成面、以面成體,使知識系統(tǒng)化,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本文從強化集體備課,實現(xiàn)資源共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復習實效;正確整理筆記,及時查漏補缺,三方面闡述了初中英語中考復習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創(chuàng)新復習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英語復習教學的“固化”流程,發(fā)揮復習課的積極作用,取得最佳的復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 中考 復習教學
眾所周知,在最后的“收官”階段,復習課是不可或缺的課型。復習,乃再學習,它不同于平時新學習的教學課,要求教師能夠做到重點突出,注重實效,在回顧每一章節(jié)的各個知識點的過程中做到融會貫通,以點成線、以線成面、以面成體,使知識系統(tǒng)化,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那么在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決策復習方略,將適應性考試復習與重點復習有機結合呢?筆者從如下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現(xiàn)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如下:
一、強化集體備課,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合作探究是新課改最強烈的呼聲之一,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因此,教師應結合新課改,以創(chuàng)新集體備課的形式合理開展“合作探究”。集體備課時,教師應相互交流各班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層次等情況,反復改進,共同討論并確定每個知識板塊的內(nèi)容,然后再明確如何突破重難點,在求同存異中形成定案,從而統(tǒng)一資源使用,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課件,統(tǒng)一作業(yè)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資源共享。
比如在深入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策略,包括如何打破教材單元與單元、冊與冊之間的界限,根據(jù)教學實際實現(xiàn)對教學內(nèi)容的重組,運用橫向和縱向的歸納、對比等方法,整合各冊教材中必須掌握的單詞、短語、句型和語法等內(nèi)容,這些都需要教師的集體備課來群策群力,以集體的智慧實現(xiàn)更開闊的視野,在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提高復習實效,化解復習難度。
集體備課的創(chuàng)新形式,可以集思廣益,減輕教師的負擔,提高復習實效,當然也需要教師夠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解讀集體備課教案,適當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與修改,力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增長點”,才能切實提高復習效果。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復習實效
復習教學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能夠做到目的突出,針對性強,本著回顧-提高的原則,幫助學生能夠扎實根基,有所提高。因此,教師可從如下三步驟著手,對知識點做到整體把握,點面結合。
第一階段:本著“溫故知新”的原則,針對學生已學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扎實根基,一步一個腳印的掌握好每個單元的重難點,使學生強化本單元的語言訓練,全面理解并能牢固掌握對課文的理解,切實做好基礎知識的復習工作。同時,教師應緊扣中考知識點來組織單元過關練習,尤其是要多關注基礎薄弱的學生,通過對單元基礎知識的復習使課本中的知識點逐漸形成知識體系,使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課標對基礎知識的要求。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的unit 1的復習時,教師可將所有的知識聯(lián)合起來開展訓練:
①almost not;
②two times;
③thing that a person does often;
④useless or unwanted things.
第二階段:在總攬教材,扎實根基之后,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輔導與訓練”,相應地提高要求,抓住重點,鞏固提高。專項輔導與訓練主要是指語法專項和題型專項技能輔導,教師要注意學生掌握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通過專項訓練將分散零亂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形成系統(tǒng),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方法,以防混淆和互相干擾。比如動詞不定式的五種用法,可用如下五個句子覆蓋:
①賓語:I want to help him.
②狀語:I came to help him.
③定語:I have some ways to help him.
④主語:It is pleasure to help him.
⑤賓語補足語:I want you to help him.
第三階段:適應中考要求,提高應試技巧。在教師的指導下,重在培養(yǎng)學生審題解題能力,以模擬訓練的形式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通過精心設計的綜合練習,強化考點,培養(yǎng)學生應考、應試技巧以及臨場發(fā)揮和應變的能力,實現(xiàn)知識考查與能力考查并重,可謂是考前大練兵。
三、正確整理筆記,及時查漏補缺
總復習時,不比新授課,一般對于學生已經(jīng)會了的、自學能會的、小組合作能解決的內(nèi)容教師通常不會再講或是一帶而過,而是針對重難點有的放矢的突出強化,且速度會偏快些,復習內(nèi)容多而雜,如何跟隨教師的進度精煉地做好聽課筆記顯得很重要,教師應授之以漁地教給學生做筆記的常用格式和方法,讓學生在聽課理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記錄要點,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的替代符號,以提高記錄速度,比如用“T”可以代替“teacher”、“S”可以代替“student”等,在課后對筆記內(nèi)容正確整理,更好地幫助復習。
同時,根據(jù)遺忘曲線,對于教師在復習課上的內(nèi)容要引導學生在課后及時總結積累,強化記憶。尤其是要養(yǎng)成建立錯題集的習慣,對于學生來說,一本記錄下常見的、經(jīng)典的“錯題集”可堪比是自己在英語學習中出現(xiàn)的知識漏洞的題典。比如反復強調(diào)的一般現(xiàn)在時在條件和時間從句中的應用,經(jīng)常有學生在考試中出錯,針對這一現(xiàn)象,學生就能記錄錯題,時常翻閱。比如cook這個單詞,“蒸煮”的意思,但其實它還可以作名詞“廚師”解釋,而學生常把“cooker”誤認為是廚師,其實它是廚具的意思,所以可以舉個例句:My father is a cook, and he likes cooking very much.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記住,在下一次測試中再不會把“cooker”當作“cook”使用了。再如錯誤表述:When you will see her, please tell her I will come back soon.在條件和時間從句中的應用是英語的常規(guī),反而卻不允許使用將來時,所以正確的表述應該為:When you see her, please tell her I will come back soon.收集平時學生易犯錯的題型,可以避免死記硬背,對易混知識點不斷進行強化鞏固。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采用表格、框圖等多種形式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階段反思和總結,時常翻閱作業(yè)、復習學案、試卷及典型題集或錯題集,及時查漏補缺,避免因為相似或相近而造成混淆,取得總復習的良好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復習是學習之母”。早在古代,孔子就以短短的五個字——“溫故而知新”,精辟的道出了復習的重要性,然而,復習不僅是要回顧知識,在練習中“爆炒冷飯”,更需要教師能夠關注每個知識點,突出并強化重難點,并能夠創(chuàng)新復習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的“固化”流程,調(diào)動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復習教學的積極性,才能不斷優(yōu)化復習教學,在知識的轉化間正確處理好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協(xié)調(diào)關系。
【參考文獻】
[1] 錢立新. 淺析新時代背景下初中英語總復習的教學方法[J]. 文理導航,2013 (7):44.
[2] 余偉義. 初中英語總復習教學[J]. 學園,2013(35):99.
[3] 馬寶群. 初中英語總復習的創(chuàng)新嘗試——以“主線式”復習方式為例[J]. 中學生英語,2014(12):73-74.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濟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