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全球治理時代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的調適

        2015-11-05 09:30:33劉貞曄
        社會科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國家利益全球治理

        劉貞曄

        摘要:處于全球治理時代的民族國家常常在維護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面前陷入困境和兩難選擇,這就需要我們對此二者進行理論審視。全球利益的思想源頭發(fā)端于古希臘羅馬的自然法理念和萬民法思想,中經(jīng)格老秀斯和康德的和平思想闡發(fā),于現(xiàn)當代成為全球治理中的超越民族國家利益局限的人類共同利益訴求;民族國家利益則伴隨著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產(chǎn)生而形成,其起源可追溯到16世紀意大利和17世紀英格蘭的國家理由、王朝利益等概念,而自17世紀之后逐漸形成以民族國家政治共同體為本位的國家利益概念。在全球治理時代,我們必須具備對以上二者的理性認知,堅持一種全球利益關照下的國家利益觀:正視全球性危機的嚴峻挑戰(zhàn)以及全球治理向深度發(fā)展的時代趨勢,在認識和行動上呼應全球治理中人類共同利益維護的急切需要;尊重國家的基礎性地位,維護合理的國家利益;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機制,實現(xiàn)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的調適。

        關鍵詞:全球利益;國家利益;人類共同利益;全球治理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257-5833(2015)01-0013-10

        當今時代,伴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fā)展,各種全球性問題與危機也正日益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向縱深發(fā)展,人類已然處于應對和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與危機的全球治理時代。全球性問題與危機的全球性以及人類應對這些挑戰(zhàn)的日益增強的需求,客觀上呼喚一種全球意識,并凸顯了全人類共同利益即全球利益的重要性。但是在現(xiàn)實的國際社會中,民族國家仍然居于主導地位,人們對民族國家也仍然抱有強烈的政治忠誠,國家利益仍然是民族國家政府對外行為的至上訴求由此,在今天人類應對全球性危機的全球治理時代,全球利益的觀念和現(xiàn)實對民族國家的國家利益至上性偏好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兩者間的矛盾與抗爭甚至達到異常激烈和尖銳的程度。全面地認識和把握全球治理時代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內涵,辯證地思考和分析其中的矛盾與紛爭,在全球治理中理性地定位和調適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是當今人類應對日益具有挑戰(zhàn)性的全球性危機和全球治理提出的時代課題,也是全球化與全球治理時代國際社會得以存續(xù)的核心問題。

        一、全球利益、人類共同利益的源起與發(fā)展

        全球利益的概念突出地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全球利益是一種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這決定了它不同于各種國家利益和集團利益,而是一種國際利益,全人類的集體利益。誠然,國家和民族利益在現(xiàn)如今仍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生活日益緊密聯(lián)系、息息相關,全球利益不再是虛幻的東西,而是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和真實的價值。這種全人類共同利益與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國家和民族利益有所不同,但又不是截然分開,它是國家和民族利益在國際社會中的延伸,每一個國家和集團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同時又必須要關照人類的共同利益,包括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和平與安全,及維護人類所處的環(huán)境等方面。

        其次,全球利益深刻凸顯了全球意識。全球意識是指“在承認國際社會存在共同利益、人類文化現(xiàn)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礎上,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克服民族國家和集團利益的限制,以全球的視野去考察、認識社會生活和歷史現(xiàn)象的一種思維方式”。全球利益是真實存在的,有其獨立的價值,反映在人們的頭腦中體現(xiàn)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和價值規(guī)范,而這種以人類中心論和世界整體論為核心內容的思維方式即是全球意識。全球化、全球問題的不斷尖銳衍生出全球意識,全球意識以全球利益為價值導向,而全球利益的整體性、普遍性也要求人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綜上所述,可以將全球利益概括為由全球化、全球問題所凸顯的,全球治理的時代任務所亟需的,以人類中心論和世界整體論為核心的,要求人們用全球意識去思考問題的一種全人類共同利益 由此概念內涵出發(fā),我們可以從歷史和現(xiàn)實兩個維度來考察全球利益的發(fā)展演變及當代形態(tài)。

        盡管全球利益作為一個概念并非從來就有,但卻是一直真實地存在著,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不同而已。自從人類社會產(chǎn)生之后就有了超越地區(qū)和團體的人類共同利益。對于這種共同利益的關注最早起源于古希臘羅馬時期,尤其是希臘化時代一古典時期希臘的哲學思想就開始關心宇宙,到了希臘化時代,最負盛名的斯多葛學派提出的自然法思想、世界主義、平等觀念等成為全球利益的源泉之一。斯多葛學派認為世界具有統(tǒng)一的本質和規(guī)律,法律作為人類的規(guī)律與人類的本性具有一致性,因此全人類擁有共同的法律,即自然法,自然法成為世界法。自然法是支配自然的普遍法則,也是支配人類社會的普遍法則,宇宙是一個整體,人類作為宇宙的一部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都要以自然法為最高準則,應該建立“世界邦國”消除相互沖突的國家,馬可·奧勒留甚至以“宇宙公民”自居。斯多葛派的自然法理念和平等思想,就是對全球及全人類利益的關切。希臘化時代“打破了歷史上形成的東、西方各自獨立發(fā)展的模型,將它們合二為一。現(xiàn)在,人們首次想到把整個文明世界當作一個單位”。而羅馬人對法律的貢獻也體現(xiàn)了關注全球利益的思想,羅馬人基于自然法的觀念創(chuàng)立了與市民法相對的具有世界法性質的萬民法,主要內容是古代法巾普遍欠缺的契約部分,調整商品貨幣關系,對羅馬人和非羅馬人都能適用。萬民法超然于羅馬各民族法律之上,成為普遍法,為所有的民眾共同體所遵守,具有世界主義和普遍正義的理念。到了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提出了“世界帝國”的思想,強調教權與王權的分離,駁斥了君權神授的理論;主張建立一個大一統(tǒng)的世界帝國,由一個至高無上的君主實行統(tǒng)治,以保障人民所需的和平。

        近代思想家們對于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的探討也集中體現(xiàn)了對人類共同利益的關注,格勞修斯的國際法與和平思想即體現(xiàn)了這一點。及至1795年康德發(fā)表《永久和平論》,將道德法則和人權思想運用到國家之間的關系上,提出了一系列實現(xiàn)永久和平的條件和計劃,其中共和制、自由國家的聯(lián)盟制度和世界公民權利的觀念是必要條件,共和制國家比其他國家更愿意接受有約束力的國際法,因此它們更加和平,同時要強化建立在自由國家聯(lián)盟之上的國際法則,而要根絕戰(zhàn)爭還要堅持政治與道德合一的法則。一戰(zhàn)后以威爾遜為代表的理想主義盛行,其主張利益可以調和,戰(zhàn)爭可以避免;建立有效的國際協(xié)調和管理機構,同際法和同際公約的有效執(zhí)行以及公眾輿論都可以有助于世界和平的維持;國際道德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政策好壞的重要標準。在這之后基于世界大戰(zhàn)的慘痛經(jīng)歷,對于全球利益的維護產(chǎn)生了兩次重大的實踐即國際聯(lián)盟和聯(lián)合國的建立,兩大國際組織的建立初衷都是要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力爭在國際法的范圍內解決國際沖突和紛爭。雖然國際聯(lián)盟因為二戰(zhàn)的爆發(fā)而終結,但聯(lián)合國在維護全球利益方面至今仍在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各種維護全球利益的國際組織日益發(fā)展壯大,在國際舞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和理想主義為基礎,民主和平論于20世紀80年代興起,美國學者米切爾·多伊爾率先提出民主國家之間從來沒有發(fā)生過戰(zhàn)爭的觀點。弗朗西斯·福山更是以“歷史的終結”來贊揚自由民主制度,認為兩方國家實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終點和最后一種統(tǒng)治形式,也是民主和平的前提,因為一方面民主國家受到國內民主政治機構和公眾輿論的監(jiān)督與平衡,另一方面民主國家之間有相互合作的特點,不會以戰(zhàn)爭作為解決沖突的手段,因此在世界范圍內傳播自由民主制度將意味著世界和平的到來。誠然,民主和平論的理想色彩濃重,但并不能否認的是,全人類的自由和民主已經(jīng)成為全球利益的一部分,自由民主制度的普及將有利于維護人們的權利,維持穩(wěn)定的國內和國際環(huán)境。

        綜合來看,在全球化和全球問題沒有完全凸顯之時,由于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紛爭不斷,對全球利益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戰(zhàn)爭與和平的問題上,防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所在,而隨著世界性大戰(zhàn)的遠去,國際社會相對穩(wěn)定,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全球化尤其是經(jīng)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全球問題日益嚴重,全球利益又有了新的表現(xiàn)形式,對全球利益也出現(xiàn)了新的關注點

        20世紀60、70年代開始,全球化不斷深入,尤其是作為其基礎和軸心的經(jīng)濟全球化迅猛發(fā)展,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程度逐漸增強,發(fā)展經(jīng)濟和自由貿易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理論家關注的問題,在這一時期發(fā)展起來的新自由主義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的闡述新自由主義對自由貿易的論述來源于亞當·斯密的自由資本主義理論,斯密在其《國富論》中認為自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可以發(fā)揮有效的調節(jié)作用,使人們主觀上追求私利的行為在客觀上促進集體利益的實現(xiàn),因此國家采取自由資本主義的政策是最好的經(jīng)濟政策,不僅可以促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和諧,也可以增進國家福祉。新自由主義繼承這一衣缽,認為市場能夠在經(jīng)濟全球化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和優(yōu)勢,自由貿易能夠促進各國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增長,增加社會財富如果各國都實行自由貿易,自由市場產(chǎn)生的效益會在全世界普及,各國都會獲益,自我利益就會變成普遍的全球利益和人類共同利益。

        20世紀60年代,羅馬俱樂部正式提出并開始研究全球問題,先后發(fā)表幾十個關于全球問題的報告,使得對全球利益的關注發(fā)生重大的轉向。一方面,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仍在研究范圍內;另一方面,更多地關注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類自身的發(fā)展反思,也即國際關系中“高級政治”向“低級政治”的轉換。全球問題的全球性和全面性與整個人類的利益息息相關。羅馬俱樂部在其1972年發(fā)表的第一個報告《增長的極限》中采用世界模型的方式對人口、工業(yè)化、糧食生產(chǎn)、資源消耗和污染等五個方面的指數(shù)型增長進行論述,指出如果這樣的增長得不到遏制,突破極限后將會對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國際社會也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潰,因此提出了“全球均衡狀態(tài)”,它指的是“人口和資本基本穩(wěn)定,傾向于增加或減少它們的力量也處于認真加以控制的平衡之中”。這一報告開啟了一個先河,即它將全球看做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tǒng),將人們的關注點引向全球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生產(chǎn)和消費方式對全球環(huán)境和資源供給的影響上來,進而提出了樹立一種全球思維,著眼全球系統(tǒng)來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最重要的是,它對全球問題進行了關注,旨在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轉變:在《二十一世紀的警鐘》當中,日本學者池田大作認為“地球是一個整體,全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另一位羅馬俱樂部的創(chuàng)始人奧銳里歐·貝恰也認為“從長遠來看,作為富裕的國家,要認識到這個狹小的地球不是他們隨意地相互爭奪,打敗別國,或者依仗強大,使弱小國家服從,從而使自己獲得利益的場所,而是我們大家分開而又共同居住的地方,是大家互相依存的地方,是共同富?;蜇毟F的地方”,因此“那種企圖分割世界,使其變成狹隘的民族國家的大雜燴的想法和做法,只會阻礙我們很好地利用地球,擴大現(xiàn)代人日常的惡行所帶來的惡果”。歷史學家阿爾諾德·湯因比也曾向人們深刻地指出,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使得全球人類居住的所有地區(qū)變成了一個整體,因而人們也必須在精神和思維層面上成為一個整體,“以前只向人類居住地區(qū)的局部地區(qū),只向其居民和政府獻身的政治熱情,現(xiàn)在必須奉獻給全人類和全世界”。在對于全球社會和民族國家的關系問題上,著名哲學家歐文·拉茲洛認為各同政府“視野狹窄是由于主權民族國家的神話占統(tǒng)治地位”,“各國政府不能依舊只注意它們自己的民族國家。為了代表它們人民的真實利益,各國政府必須擴大它們的眼界。在諸如和平與安全及環(huán)境保護的領域中,它們必須準備有選擇地將決策權轉移給地區(qū)或全球層次上的聯(lián)合體”。而且“必須確定需要在世界層次上作出決策的范圍,必須建立必要的國際機構并賦予真正有效的充分的權威”,即“超越現(xiàn)代社會,進入全球時代”。眾多學者的主張都指向一個方向,即對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忠誠必須超越對單個民族國家利益的忠誠。

        面對全球與國家的關系問題及全球問題的嚴重性與挑戰(zhàn),除了著名學者的關注外,一些重要的國際會議及相關委員會也都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尤其是對環(huán)境與資源等方面的全球性問題、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聯(lián)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這是國際社會就環(huán)境問題召開的第一次世界性會議。這次會議的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將地球視為一個整體并集中探討了環(huán)境和發(fā)展問題,報告指出“我們固執(zhí)于國家為獨立單位的成見,都過分重視國家主權,對任何擴大國家權力的措施,總表示懷疑。這些影響是如此之深,以致在維護全球環(huán)境的整體性上,使我們認識不到有犧牲局部和對全面負責的必要性”,因此要“超出狹隘地忠于部族和國家的老傳統(tǒng),而忠于更廣大的全人類”。世界環(huán)境與發(fā)展委員會系統(tǒng)研究了人類面臨的經(jīng)濟、社會、環(huán)境問題,在其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將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作為整體加以考慮,并呼吁“我們處在各國歷史的這樣一個時代,現(xiàn)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協(xié)調的政治行動和責任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同其他國家隔絕的狀態(tài)下求得發(fā)展”。因此通過增加國際合作來維護全球利益就成為必要的措施。

        在全球化與全球性危機問題日趨嚴峻的時代,全球利益的凸顯成為不爭的事實,全球治理任務的迫切需要也使得人類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正日漸深人人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國相互依賴程度的加強以及全球治理日益向深度發(fā)展,人類對全球利益的關注將日益走向國際政治的中心舞臺。

        二、國家利益的歷史與現(xiàn)實

        國家利益的概念由來已久,是國際關系的基本概念之一,國家利益伴隨著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產(chǎn)生而形成。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思想家馬基雅維利論述了“國家理由”,指國家的至高無上性,統(tǒng)治者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特定的手段保證國家存在的完整性.在其著作《群主論》中馬基雅維利指出國家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國家的根本問題是統(tǒng)治權,因為國家理由的存在,君主為了維護統(tǒng)治抵御威脅可以不擇手段。國家理南將國家視為最高的存存價值,成為國家利益的鄒形、布丹、格勞修斯等人也已經(jīng)提出了類似的觀念,闡述了國家的政治行為要服從國家的利益但此時君權神授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影響,君主代表著國家,國家利益仍指君主個人的利益之后,法國思想家盧梭系統(tǒng)地闡述了政治共同體意志的表達,在《社會契約論》中用“公意(thegeneral Will)”的概念表示共同政治意志,在他看來社會需要共同的利益作為政策制定的基礎,這一共同利益也是使國家免于崩潰和分裂的連接力量。 同時,國家是由人們根據(jù)社會契約組成的共同體,因此共同體的共同利益或公意就是全體人民的意志?!肮狻钡母拍畈糠值貥嫵闪爽F(xiàn)代國家利益概念的基礎。但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國家這一概念并不盛行,國家經(jīng)常指的是民族,不帶政治色彩。法國大革命之后,自決權的確立使得人們可以組成獨立的政治團體,擁有一定的權力和職責,這一政治團體與同家在形式和內容上相似,因為國家也擁有獨立的主權和地位。因此民族構成了國家的基礎、民族國家一詞將二者合二為一,民族利益發(fā)展為民族國家利益。1934年美國學者查爾斯·比爾德出版《國家利益的觀念》一書,考察了國家利益概念的起源及其在近代的演變,比爾德將國家利益的起源追溯到16世紀的意大利和17世紀的英格蘭,17世紀以后國家理由、王朝利益等概念逐漸失去存在的必要性,被國家利益所取代,這是首次從編年史的意義上考察國家利益。

        在整個20世紀,對國家利益的重視程度加深,研究不斷深入,理論日臻完善。對國家利益這一概念比較早地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仍屬西方學術界,尤其是各大國際關系理論流派。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理想主義盛行,理想主義從人性善和道德的角度看待利益,更加重視利益的調和,主張通過教育、制度及環(huán)境的改善,可以使人類走向文明和進步。具體來講,通過國際合作、發(fā)揮國際法和國際組織以及國際道德和公眾輿論的作用,都可以調和國家利益,避免沖突的發(fā)生,維護世界和平。理想主義還強調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之間的和諧,認為在國際共同體的利益得到協(xié)調的前提下,各國的利益才能實現(xiàn)。其代表人物伍德羅·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原則”及建立國際聯(lián)盟的努力都是這一“理想”的體現(xiàn),即建立世界新秩序,在普遍道德和國際法的指導下以公平正義的新秩序和國家間關系取代各國尋求自我利益的秘密外交,實現(xiàn)國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協(xié)調發(fā)展。然而這一理論由于太過理想也被稱為烏托邦主義。

        現(xiàn)實主義秉持國家中心主義的觀念,認為國家是世界政治舞臺上最重要的行為體,國家利益是決定國家行為的基本因素。英國學者愛德華·卡爾在批判理想主義的同時奠定了現(xiàn)實主義理淪的基礎,在其代表作《20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系理論導論》中指出理想主義倡導的利益和諧與現(xiàn)實已經(jīng)嚴重脫節(jié),走向破滅。利益和諧已經(jīng)轉化為利益沖突,國家間的利益沖突是國際政治的本質所在,“利益沖突是實實在在的、無法避免的現(xiàn)實,如果掩蓋這種現(xiàn)實,就會歪曲問題的真實性質”。古典現(xiàn)實主義大師漢斯·摩根索對同家利益做出了經(jīng)典詮釋,在他的政治現(xiàn)實主義六原則中分析了權力和利益的關系,并指出“以權力界定的利益概念是幫助政治現(xiàn)實主義找到穿越國際政治另一端道路的主要路標”,這使得政治現(xiàn)實主義與其他學派之間區(qū)別開來。摩根索從人性惡的哲學基礎出發(fā),認為人性追逐權力的法則會應用于國家之間,因此國家間的利益沖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權力較量的方式是解決之道,所以權力大,國家利益就可能大,權力小,國家利益就可能小。但他同時又指出“以權力所界定的利益這一關鍵概念是普遍適用的客觀范疇,但是它并不賦予這個概念一個永久同定的含義,即國家利益具有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國家利益從此成為理解國際政治的本質所在,是其核心概念,也是國家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礎,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

        肯尼思·華爾茲的新現(xiàn)實主義理論在體系層面上而不是還原論者的層面上分析國家行為,他同樣以國家是理性的、最基本的國際關系行為體為基本假設。華爾茲拋棄了人性的觀點,以無政府狀態(tài)作為國際體系的根本推動力,并認為權力只是國家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安全才是國家追求的最終目的,國家利益將國家的生存放在首位。在無政府的自助體系中,不安全的狀態(tài)限制了國家的行動及合作,具體來講有兩種方式:“國家擔心對可能的收益進行的分配可能對他國更為有利,這是國際政治結構限制合作的第一種方式”,即國家更加關注相對利益而非絕對利益,“一國也擔心由于合作的開展以及商品和服務的交換而變得依附于他國.這是國際政治結構限制合作形成的第二種方式”。國家對相對利益的關注和對安全的考慮會迫使經(jīng)濟利益服從國家的政治利益。新自由主義對此則持相反的觀點,羅伯特·基歐漢認為國家更關心絕對利益而非相對利益。國家已經(jīng)不是國際關系舞臺上唯一的行為體,眾多非國家行為體不斷發(fā)展壯大,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國際關系也不是零和博弈,國家可以通過合作來實現(xiàn)利益的擴大,“國家將更傾向于獲取更大的雙贏結局——以能夠帶來更大的總體收益的方式解決國際問題——即使其直接收益可能會有所損失。當他國收益時,它們也將從中收益。共享的利益將因此進一步擴大”。同時,新自由主義還認為國家利益應著眼于對和平的追求,即國家之間的和諧,而不是自身的生存,這只能通過集體安全實現(xiàn)。國家也會追求包括自由貿易在內的客觀利益,國家利益促使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去吸引外資,發(fā)展經(jīng)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貿易自由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建構主義理論興起,建構主義對國家利益的解讀與以往的國際關系學者有很大的不同,其根本概念是身份和觀念,其關注的根本問題是利益從何而來和身份從何而來,其核心邏輯是觀念塑造身份,身份決定國家利益取向。亞歷山大·溫特在《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中認為國家具有根本的共性,“這些共性造就了普遍的‘國家利益”,國家的行為受利益的驅動。溫特給國家利益的定義是“國家——社會復合體的再造要求或安全要求,并特別指出這一利益是客觀利益,與其他學者將利益理解為主觀偏好不同。國家由于具有客觀利益上的安全需求才確定自己的主觀利益,但兩者的關系并不明確,如果長期得不到吻合,國家可能會滅亡。溫特在新自由制度主義提出的三種國家利益——生存、獨立和經(jīng)濟財富——之上又增加了第四種國家利益“集體自尊”,它指的是“一個集團對自我有著良好感覺的需要,對尊重和地位的需求”,國家要想得到安全就必須滿足這四種利益?,斏べM麗莫則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國家利益,在她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中,國家的“社會化”是國家利益產(chǎn)生的關鍵路徑,“國家通過國際組織接受新的規(guī)范、價值和利益觀念而社會化”,而國家利益絕不僅僅是對外部威脅和對國內政治壓力的反應性結果,“而是由國際共享的規(guī)范和價值所塑造的,規(guī)范和價值構造國際政治生活并賦予其意義”。國家偏好來自于國家之外,國家利益是國家間互動的產(chǎn)物。建構主義關于國家利益的觀念是對主觀因素的及時提醒,強調政治和文化背景。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重視,是因為他們認為國家利益是建構的,而非精英們的物質利益或結構規(guī)定的,共有觀念的重要性及詮釋和規(guī)范過程在解釋外交事件中得到重視。

        英國學派是非主流國際關系理論流派中影響較大的一支,其代表人物赫德利·布爾認為“‘國家利益準則本身無助于我們解釋國家的行為和指叫國家應該如何行為——除非我們知道罔家所追求的具體目標,比如安全、繁榮、意識形態(tài)目的,等等不僅如此,國家利益的界定也不是客觀的,因為國家的目的或者目標是特定決策者的認識的產(chǎn)物。它也無助于我們把一國對外政策中的道義或意識形態(tài)目標同非道義或非意識形態(tài)目標加以區(qū)分”。如果國家制定對外政策的基礎是追求國家利益,那么國家必須采取理性行動。國家之間必須“形成一個追求社會生活基本目標的共同利益觀念”才能組成一個國際社會,并維持其秩序。英國學派強調國際社會存在的事實,而國際社會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國家需要拓展他們傳統(tǒng)的利益觀,考慮他國的利益,這將有利于更廣泛的地區(qū)穩(wěn)定和更普遍的全球秩序。英國學派認為國家應該擁有共同的觀念、行為準則和制度,尤其要具有共同的利益觀念,在追求國家利益的同時還要關注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另外,英國學派還駁斥了現(xiàn)實主義的國家利益觀,認為忽視國際道德和秩序追求國家利益是不可取的。

        綜合來看,西方學者并沒有過多糾結于國家利益是什么,更多的是關注國家利益怎樣產(chǎn)生、如何實現(xiàn)及其重要性。在對國家利益的界定上也體現(xiàn)出了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經(jīng)濟學視角和社會學視角的區(qū)別,主觀主義將國家利益看作是觀念和主觀偏好的結果,客觀主義將國家利益認定為理性的結果;新現(xiàn)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更多地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分析國家利益,建構主義和英國學派則更多地從文化觀念的角度解釋國家利益。但無論是哪種同家利益觀,它們都將國家利益看作是一國制定和解釋外交政策的依據(jù),其根本立足點在于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將持續(xù)存在,國家利益在國家的政治行為中也將持續(xù)發(fā)揮作用。在當今的全球治理時代,如何協(xié)調世界各民族國家對國家利益的根深蒂同的需求以及在應對全球性危機中對人類共同利益維護的迫切需要,已成為時代性的重大課題。

        三、對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理性認知

        從人類思想史的角度來考察,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的思想觀念和實踐都有著久遠的歷史發(fā)展和深厚的思想根基。從人類生活的現(xiàn)實來看,全球利益和國家利益也都扎根于國際社會的現(xiàn)實實踐之中。民族國家追求國家利益的實踐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強烈的現(xiàn)實動力,與之相比,全球利益的現(xiàn)實訴求則主要興起于20世紀60、70年代。60年代羅馬俱樂部鳴響了全球危機來臨的警笛,70年代人類第一次環(huán)境會議開始奏響了全球意識的序曲,再到90年代里約地球峰會以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步伐展開了人類應對危機的全球治理進程,全球意識和全人類共同利益的犴飆一路高歌猛進,全面滲透并強烈地震撼著以國家利益為基柱的人類社會生活。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一樣,在人類生活中獲得了某種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和現(xiàn)實實踐的合理性。

        一方面,全球性問題發(fā)展的危機性、嚴峻性及其治理凸顯了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全球利益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一,全球性問題及其治理的發(fā)展,充分凸顯了人類利益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全球性思維、全球意識和全球利益反映了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環(huán)顧人類所處的當今世界,國際社會正面臨共同的危機和問題:全球發(fā)展不平等與貧困的持續(xù)存在和惡化;核武器技術的發(fā)展和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對全球安全的威脅;生物多樣性銳減和生態(tài)退化造成的全球環(huán)境危機;氣候變化導致的異常氣候和天氣所帶來的各種災難;人口持續(xù)增長與資源能源短缺的矛盾日趨尖銳;國際恐怖主義、艾滋病和毒品泛濫等所帶來的社會危害;等等。這一切問題和危機充分反映了人類共同利益存在的真實性和普遍性,跳出傳統(tǒng)的以國家為中心的思維窠臼,以一種全球性思維和全球利益的視角重新考量當今時代的全球危機問題和治理的出路,就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國際組織、國際機制的壯大對國家構成挑戰(zhàn),凸顯了全球利益。自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隨著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危機和問題越來越多,各種應對危機和挑戰(zhàn)的國際機制獲得了長足發(fā)展一當今時代,隨著國際機制所承擔的治理任務日益增多,國際機制的權威性也在與日俱增,像國際法、國際條約、國際組織等對同家的約束力日益增強,國家間利益矛盾的解決途徑也正逐步由對抗和沖突轉向對話與合作,否則,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和挑戰(zhàn)面前,如果人類的共同利益得不到保障,國家利益也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像生態(tài)失衡、氣候變化、資源短缺、艾滋病肆虐等關乎整個人類共同命運的問題在一個個封閉的民族國家利益的框架內是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在現(xiàn)實實踐中,像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性機構和歐盟等區(qū)域性組織承載了國際機制的主要權威和治理功能。盡管這些組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也經(jīng)常受到質疑,但其扮演的治理角色和權威角色在國際社會巾舉足輕重,其承擔的治理職能和任務超出了單個民族國家的治理能力和意愿,從而獲得了超國家共同體的認同。這種超同家共同體的權威和治理角色的日益壯大對國家構成了挑戰(zhàn),進一步凸顯了全球利益的重要性。

        第三,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全球利益的維護提供了物質基礎。當今時代,人類社會儼然已經(jīng)進入了高科技時代和信息化時代。人類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跨越國界的聯(lián)結和行動日益便捷,信息網(wǎng)絡化的發(fā)展更使得人類的交往活動與信息的傳遞和擴散超越了傳統(tǒng)的時空限制。全球各地所共同面臨的各種危機通過網(wǎng)絡的傳播和擴散促進了人類的共同認識,塑造了人類的共同命運感;全球各地人們的治理方式和經(jīng)驗也借助于網(wǎng)絡信息化的途徑為人類所共享。人類正在借助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所提供的條件不斷地豐富和拓展著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能力和手段。

        全球化與全球性問題發(fā)展的這種趨勢及其所提供的全球治理條件說明了,人類對全球利益的認知和維護正進入一個新的時代,超越國家利益的藩籬而走向全球人類共同利益的認知和實踐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在我們自覺認清全球利益存在和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的同時,另一方面,我們同時也看到,由于對民族國家忠誠的根深蒂固和民族國家的主導性,民族國家在全球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還遠未終結,國家利益的存在具有其現(xiàn)實社會基礎和理論上的合理性。

        第一,國家利益仍然是國際關系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因素.在國際政治生活中,國家利益的實現(xiàn)都需要以實力和行為能力為基礎,而國家則仍然是國際關系中行為能力最強的行為體,同時也是滿足人類需要的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在國際政治生活的各種利益訴求中,國家利益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仍常常占據(jù)支配性地位,國家以特有的能力和手段為自身的國民提供最大化的國家利益需要因此,對國家利益的內容和目標的權衡就成為國際政治中主權國家外交政策的基柱和核心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有了國家對國家利益的追求,國際關系的發(fā)展演變才獲得了基本的動力。

        第二,民族國家利益的訴求依然是人類各種利益訴求中最強大的利益訴求。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民族國家仍是國際政治中的最基本的單元和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國家在管理和分配社會資源、提供社會保障和社會秩序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這正如英同學者保羅·肯尼迪所說:“即使國家的自治和作用由于超國家的趨勢而減弱,也還沒有出現(xiàn)一種足夠的東西來替代它,并成為答復全球變化的關鍵單位?!绷⒒诿褡鍑业倪@種不可替代性作用和國家的特有能力和手段,民族國家以及國家利益的觀念也就幾乎成為了人類社會中最根深蒂固的觀念。由此,以民族同家面目出現(xiàn)的利益訴求就成為人類各種利益訴求中最強大的利益訴求。

        第三,維護國家利益是實現(xiàn)地區(qū)和人民利益的基本手段。在當今國際社會,國家之間的發(fā)展并不平衡,國際制度和規(guī)則也還存在許多方面的不公正不合理之處 由此決定了在國際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國家和人民,為維護自身的利益就必須以國家為后盾和斗爭武器,積極地維護和捍衛(wèi)國家利益。比如,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往往缺少發(fā)言權,在發(fā)達國家所主導的不公平的國際經(jīng)濟和貿易規(guī)則面前處于被動地位,缺乏討價還價的能力,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面對經(jīng)濟利益受損、政治上遭受歧視的境況時,往往會被迫采取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政策來維護自身的利益。這說明,在許多情況下,國家利益塒于大多數(shù)國家維護自身權益還具有特殊的作用,國家利益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四、理性的選擇: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的調適

        全球化和全球問題催生了全球意識,凸顯了全球利益,這些都對國家利益構成了挑戰(zhàn);另一方面,國家仍然是當今世界舞臺上最重要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國家利益的基礎性地位不容置疑。但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并不是根本對立的,兩者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對任何一方都不應過分夸大或貶低 。首先,全球利益是國家利益的一部分,國家在追求維護本國利益時必須考慮全球利益。全球利益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全球利益得到維護時,比如對全球問題的治理,世界和平的維護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改善等,全人類都將從中受益,各國的國家利益訴求也會得到一定的滿足。;因此,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具有一致性其次,國家利益中也有與全球利益不同的地方。一方面指國家在確定本國利益時除了考慮全球利益外,還要考慮本國的同情,各國的國家利益都有其特殊性,全球利益則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是指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有對立的地方,如果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相對立,也就是違背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該國的國家利益必然是不合理的。有些國家片面強調追求國家利益,無視甚至犧牲全球利益,必然也會給本國帶來嚴重后果。

        因此,在當今的全球治理時代,民族國家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同時必須以全球利益為考量,兼顧他國利益以及人類共同利益的需要,合理地實現(xiàn)國家利益,即堅持全球利益觀下的國家利益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

        第一,正視全球性危機的嚴峻挑戰(zhàn)以及全球治理向深度發(fā)展的時代大趨勢,認清全球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全球治理中人類共同利益維護的急切需要。全球化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給當代國際關系和人類社會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全球化成為21世紀的主題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全球化與一體化迅速深化,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強,國際組織與日俱增,經(jīng)濟政治一體化傾向明顯,由此凸顯的全球問題、全球意識、全球治理和全球利益的重要性也不斷增強,任何一個罔家都不能忽視這些問題而只顧追求本國利益,自顧自地發(fā)展,以維護全球利益為前提是國家制定自身發(fā)展政策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必然選擇。

        第二,尊重國家的基礎性地位,維護合理的國家利益。當今時代,民族國家依舊是世界體系的主要構成部分,雖然全球化發(fā)展迅速,國際組織日益壯大,但國家并沒有被取代,仍然發(fā)揮著其對內管理社會生活、對外行使國家主權的功能。國家利益在指導國家的政策和行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國制定對外政策的基本依據(jù),國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時必須要考慮到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才能更好地維護統(tǒng)治,不斷發(fā)展自身;國家利益也是實施對外行為的基本動因和調整對外行為的基本點。因此維護國家利益是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的最高目標??v然全球利益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但國家利益的維護仍占據(jù)基礎性地位。追求和維護國家利益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理性的,維護合理的、正當?shù)膰依媸歉鲊鴳械挠^念,而那種狹隘的、門私的、違背個人類福祉的民族和國家利益是不被提倡的。

        第三,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機制,實現(xiàn)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的協(xié)調。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時代的國際環(huán)境使得許多事務的解決很難依靠單個國家去完成,必須借助于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機制。各個國家通過各種全球治理機制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中來已是大勢所趨,實踐證明游離于國際組織和制度之外并不利于國家的生存與發(fā)展。各國不僅要參與其中,還要學會在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機制巾維護國家利益。當前主要的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機制仍是由發(fā)達國家主導,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得不到維護的情況仍然很普遍,因此國際機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挑戰(zhàn)尤為嚴重針對這一現(xiàn)實,一方面,發(fā)展中國家更不應該退縮,而是要以發(fā)展為目的,積極在同際機制中尋求合作,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機制,對不合理的同際機制要進行改革,在公平正義的原則下,堅持各國主權的平等,增加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機制中的發(fā)言權,推動國際機制的民主化發(fā)展。

        國家通過參與全球治理機制實現(xiàn)國際合作,解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是當前維護全球利益的主要舉措,也是實現(xiàn)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協(xié)調一致的主要渠道。國家在國際機制中維護本國利益的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對國家利益進行定位,并對本國的國家利益進行調適。在全球治理中,國家利益與全球利益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是客觀事實,有些時候發(fā)生沖突與矛盾的幾率還比較高,這就要求民族同家在人類共同利益的根本目標面前,對同家利益做出某種理性的妥協(xié)與調適,把握實現(xiàn)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之間的平衡,才能既保證本國人民的生存和發(fā)展,義可以推動國際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猜你喜歡
        國家利益全球治理
        中國參與極地開發(fā)與治理的前景透視
        全球治理下跨國公司社會責任監(jiān)管模式轉變
        中華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人民論壇(2016年22期)2016-12-13 11:09:24
        公共危機的全球治理
        國際觀察(2016年2期)2016-12-12 15:41:13
        民事調解書的檢察監(jiān)督探討
        先占制度的法律探究
        國家利益與公民利益相互關系淺析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10:02:15
        對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與角色擔當
        人民論壇(2016年2期)2016-02-24 12:10:12
        人妻丰满多毛熟妇免费区|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蜜桃|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 强迫人妻hd中文字幕|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英文字幕正常 |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成人午夜无人区一区二区| 精品蜜臀国产av一区二区|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网| 91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黄射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中文字幕国产91| 青青青草视频手机在线 | 国产肉体xxxx裸体784大胆|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叶草| 免费大黄网站|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亚洲不卡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av高清一区三区三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日本| 日本少妇按摩高潮玩弄| 日韩人妖干女同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极品尤物高潮潮喷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爱一区二区白浆|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 国产精品精品自在线拍| 成人午夜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