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姣娜
[摘 要]韓非是先秦時期法家的極大成者,他總結了先秦法家各派的思想學說,提出以法、術、勢三位一體的理論體系,他的思想學說和政治主張為建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和封建政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他也具有歷史進化的觀點,批判了復古守舊的觀點?!俄n非子》思想是先秦思想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共五十五篇。本文從經典原著出發(fā),探究韓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對于我們今天法治社會的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韓非子;政治思想;現實意義
一、韓非子簡介
1、韓非子(約前280年—前233年),戰(zhàn)國末期韓國(今河南新鄭),法家學派集大成者,中國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非子英年早逝,但為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后人留下了先秦法家理論集大成之作品《韓非子》。
二、法、術、勢
1、在戰(zhàn)國時期,社會性質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分封制逐漸瓦解,社會處于新舊交替之時,人們的觀念也處于混亂之中,在《詭使》篇中,曰:“難致,謂之‘正。難予,謂之‘廉。難禁,謂之‘齊。有令不聽從,謂之‘勇。無利于上,謂之‘愿。少欲、寬惠、行德,謂之‘仁?!庇腥瞬宦牼鞯恼賳?,被稱為“正直”;不接受君主的賞賜,被稱為廉潔;不服從君主的制約,被稱為平等;有了命令不服從,被稱為勇敢等許多是非顛倒、思想混亂的現象,韓非子認為這些都是在教臣民犯上作亂并且把這些當做治國的原則。更嚴重的是,人們經常受許多社會觀念的支配,聽從一些錯誤的觀念,隨波逐流,而不聽信國家的法令,出現了混淆不清、認識模糊的現象,這樣就大大地激發(fā)了人們謀私利的行為,進而危害了國家的利益。這種社會局面的出現使實行法治成為必要,韓非子認為私利是擾亂社會法制度的根源“私者,所以亂法也?!保虼酥挥性O置法令才能杜絕各種謀私的邪門歪道,“法令行而私道廢矣”。以上說明了法治的必要性,韓非子作為一個法治的理論者,他并不相信道德的力量,放棄對民眾的道德教化,只希望達到外在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在他看來,制定法令的權限只能限于官府,他在《定法》中說:“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薄峨y三》中提到“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由此可知,韓非子所說的法,是指用文字仔細規(guī)定下來的的文法,這種法令必須由官府來制定,而且必須做到家喻戶曉,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準則。君主治國必要以法令為準則,臣民的日常行為都要符合法令的規(guī)定。君主在推行法令時,關鍵在于掌握好“使法擇人”和“使法量功”,韓非子認為君主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腦袋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都不不足以考察文武百官,只有用法制來選擇人才,才可以選出真正的有才能的官員。在衡量功勞大小事也要用法制,這樣君主才能對臣子的功過是非明辨清楚,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
2、韓非子說“術”,尖銳而深刻,其宗旨無外乎是教君主如何駕馭群臣。在春秋之后,社會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宗法制逐漸瓦解,君主任用的臣子不在局限于同一血統(tǒng)之內的族人了,因為處于戰(zhàn)爭的激烈狀態(tài),君主必須選拔又能力的人在崗位。這種君與臣的結合并不是處于情義,而只是出于利益關系。一方面,君主要依靠群臣來治理國家,另一方面,又要提放臣子的陰謀活動。因此韓非子提出了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概之曰:“術”。
韓非子對“術”的定義是:“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又在《難三》中說:“術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欲不見?!笨梢姡靶g”是君主用來察奸和防奸的一種權術?!皬墓_方面來說,是用循名責實的辦法來考核臣下;從秘密的方面來說,則是指暗中用來控制臣下的手段。”君主要以冷靜客觀甚至是“冷酷”、功利的態(tài)度來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尤其是利益相關密切的人,比如群臣。韓非子從當時復雜多變的社會政治思想出發(fā),以獨特的視角對各種政治現象進行分析,進而為君主得出了一整套以功利計算為基本方法的人事處理方法和對策。他在《八奸》中論述了大臣從內部篡奪權利的八種陰謀伎倆,將“八奸”歸類為:“在同床、在旁、父兄、養(yǎng)殃、民萌、流行、威強、四方”,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在《十過》中論述了君主容易犯的十種錯誤,以警示后代的君主;在《六反》中論述了六種違背法治原則的現象,并且指出君主如果想成就霸業(yè),就必須實行法治,獎賞和懲罰都有依據,這樣才能杜絕“六反”現象,是社會得到發(fā)展,國家富強。
3、韓非子一書中有許多地方都討論了“勢”,最主要的論述集中在《難勢》篇中。韓非子在《難勢》中說:“夫‘勢,者,名一而變無數者也”,表明“勢”是變化無窮的?!皠荨笔蔷鞯摹皠俦娭Y”,是君主的地位權力。韓非子認為權勢是制服眾人的憑借,君主在法、術二者之前要注意得“勢”,只有掌握權柄而據有勢位,才能令則行、禁則止,掌握賞罰生殺大權;離開了“勢”君主就不成其為君主,法和術也就無從談起。他在《難勢》中說:“賢者用之則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則天下亂。”“賢人而詘于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賢者,則權重而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以恃而賢智不足慕也。”在我看來,勢是一種與道德倫理無關的、客觀的、非人格化的力量。
三、韓非子思想的價值
韓非子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對以前的出現的學說進行一一批判,但是他同時也吸收了前人學說中的某些成分,將它納入自己的理論體系之中。韓非的思想為古代專制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強調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家的發(fā)展,富國強兵,但是重刑政策也是一些王道覆滅的原因所在。在今天,韓非的思想對我們仍然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