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云
經(jīng)歷過的老師都知道,做課的準備過程是一種煎熬。
從接受任務的那天起,從早到晚,滿腦子都是這一節(jié)課:怎樣落實課改?怎樣實踐高效課堂?怎樣突出重點?怎樣突破難點?怎樣探究?怎樣合作?怎樣評價?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接下來設計教案、設計講稿,詳盡到每一句話,以及預想到學生的每一種回答;設計課件,收集相關的視頻、圖片、音樂、制作微課,再進行編輯、整理,用盡可能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效、恰當?shù)膭赢?,讓課件發(fā)揮它最大的功效。還有教具、學具、課題、展示板的設計,都要在心中一遍遍構想,再一件件完成。這就是一節(jié)小學美術的做課,勞心勞神費力,盡在不言中,何以為樂?
不過,我確實樂在其中。
剛接受任務時,難免畏難,但確定課題后,我的做課熱情便被燃起。
先要設計幾大環(huán)節(jié),然后書寫詳盡的講稿。最初的講稿通常紛繁雜亂,思路不清,心情注定非常煩悶。課件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沒個頭緒。接下來就是不斷地修改、提煉。在這個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舍棄。舍棄多余的語言、多余的圖片、多余的視頻,精編精選,給學生留出更多的創(chuàng)作、評價時間。由此,思路日漸清晰、課件日漸完美、講稿日漸精辟,心情終于豁然開朗。如,在設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五課《五味瓶》時,最初的導言是這樣的:“同學們,早餐吃的什么啊?什么味道的?你們的媽媽真好!早餐美味又營養(yǎng)。有位媽媽愛搞怪,瞧她給寶貝吃的是什么?(播放視頻)?!毙薷暮缶啚椋骸巴瑢W們,請看視頻:小朋友吃的是什么?(檸檬)什么味道的?(酸)除了酸,還有什么味道?不錯,酸、甜、苦、辣、咸,是最常見的五味,那怎樣用色彩和線條來表現(xiàn)這五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五味瓶》。”精簡到再無法刪除一個字。在教師演示環(huán)節(jié),我原本在課件中插入了一個自己錄制的微課,希望它能成為一個亮點,可是,在反復權衡重難點和計量時間后,我忍痛割愛,將它刪掉了,改為現(xiàn)場更快捷的板演。
感覺自己就像一位導演兼主持人,精心設計了一場有趣的游戲,期待著在課堂上與并不熟識的孩子們一起分享知識和歡樂。然而,孩子們是什么?神奇的生命??!課堂上亦或節(jié)外生枝、亦或錦上添花,令你驚喜、驚訝不斷。課堂上,在引導學生回味《五味瓶》一課中辣味食物時,我出示紅彤彤的辣椒圖片,引導學生說:“這是什么?(辣椒)‘吭哧咬一口……什么感覺?”預想的回答當然是“辣死了”之類的,可是我卻聽到幾個童音很大聲、很堅決地說:“不咬!”這意外的回答驚呆了我?,F(xiàn)在的孩子聰明得連假想的“虧”都不吃!在做游戲、嘗味道時,有個高個子男孩兒,從遮擋的紙筒上面發(fā)現(xiàn)一個瓶子里有彩色的軟糖,便堅持己見:“我要嘗這個!”全然不顧及先后順序。而一位漂亮的小女孩兒,讓她品嘗的是辣味,為了不辣到學生,我雖然在礦泉水瓶子里裝了好多鮮紅的小樹椒,但水并不辣,我只在遮擋的紙筒上寫著“辣”字,并寫了“做表情”三個字,我還輕聲地提示她“做表情”??墒?,這個小女孩兒一點兒不配合,嘗了一口礦泉水后,用面無表情和一點點不解來表達她的真實感受。學生鴉雀無聲地注視著她……好尷尬!我只好自圓其說:“這是辣味兒!”接著拿掉紙筒,學生瞬間歡呼:“是辣!是辣!”呵呵……
做課時,我們通常會因為場地的原因,因為效果的原因,只用一部分學生。而我在做《五味瓶》這一課時,眼見著所有的孩子都準備了充足的美術材料,真不忍心把哪一個孩子請出課堂。因為我也曾是孩子,也因為體弱之類的原因被集體活動“淘汰”過,我知道那種被嫌棄、被拋棄的感覺,這種感覺也是一種“傷”,會終生難忘的。所以,我把學生都留下了,不就是一場有趣的游戲嗎?讓所有孩子都參加吧。雖然最終興奮起來的孩子,很難調控,令人懊惱,但事后想起來,心里是無憾的,畢竟我沒把一個孩子隔絕在這場歡樂的活動之外。
我不常做課,對新課改、高效課堂也是在探索當中,所以每一次這樣的做課,最受益的,首先是我自己。做課中,會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引發(fā)思考。比如,做課是不是就是“秀課”?怎樣去掉“秀”的部分,讓做的課更真實、更實用、更能走進日常教學。亦或反而言之:我們?yōu)楹尾幌褡稣n那樣,用盡百分百的熱情,去設計每一堂常態(tài)課?讓常態(tài)課也能上得如做課一樣,既高效又充滿快樂、充滿活力?這樣的思考和探索,引導我繼續(xù)求教、學習,從而使自己不斷地得到提高。
我以做課為樂,這讓我平凡的崗位有了新的價值和意義,讓我的生命充滿了激情和挑戰(zhàn)。
(作者單位:甘南縣第五小學)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