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燁珉
近段時間,各地有關專利保險的報道時常見諸媒體報端。
2015年3月初,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為其22項專利續(xù)保專利保險,其中包括9項發(fā)明專利。同月,廣東佛山禪城區(qū)3家參加專利保險的企業(yè)獲得理賠,賠款合計近34萬元。
4月初,安徽省出臺《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保險服務業(yè)的實施意見》,明確支持開展合蚌國家專利保險試點。吉林省科技廳則與都邦財險吉林分公司聯合制定《指導意見》,在全省開展專利保險試點工作。4月22日,上海市楊浦區(qū)知識產權局組織召開2015年專利保險試點工作專題研討會,就下階段籌建專利保險維權聯盟的設想和計劃進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及建議,為楊浦區(qū)開展第二批專利保險試點工作奠定了基礎。
5月初,唐山雷浩能源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以其13項授權專利為標的,向人保財險投保專利保險,由此成為唐山市專利保險“第一單”;同月,漯河市知識產權局與人保財險漯河分公司簽署專利保險戰(zhàn)略合作協議,為該市開展專利保險工作打開了新局面。
6月初,滄州市河北杰力偉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yè),分別與人保財險滄州分公司簽訂專利保險合同,共投保專利11項,交納保費1.8萬元,它們也成為該市首批專利保險的簽約企業(yè)。
事實上,2015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專利保險業(yè)務開展范圍至少覆蓋50個中心城市。為何專利保險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試點“開花”?為何國家有關部門要將專利保險作為一項重要政策來加以推進?毫無疑問,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為了給企業(yè)專利穿上“保護衣”,以達到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推動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標。
兩類險種各有千秋
眾所周知,專利侵權的維權要經歷復雜的取證、訴訟、執(zhí)行等環(huán)節(jié),這對大企業(yè)來說都是一項極重的負擔,對遭遇專利侵權的中小企業(yè)來說,面對高額調查及訴訟費用,以及支付費用后仍可能敗訴等問題,它們對于維權一事更是存在后顧之憂。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專利保險“出場救陣”。
所謂專利保險,是指投保人以授權專利為標的向保險公司投保,在保險期間,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向投保人為專利維權而支出的調查費用和法律費用進行賠償。投保人既可以每件專利為單位投保,也可以產品為單位,將其所包含的專利投保。還可以企業(yè)為單位,將企業(yè)所擁有的專利投保,由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商議后確定賠償的最高額度。
據了解,按照理賠范圍不同,專利保險可以細分為專利侵權責任保險、專利執(zhí)行保險。其中,專利侵權責任保險是為無過錯的侵權人而設立,就被保險人為對抗專利侵權訴訟而需要的支出,及可能遭受專利權人追償合理賠償金的風險給予保障,其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對第三人所負的賠償責任,承保范圍為保險期間內,被保險人因制造、使用、進口、經銷、廣告、要約銷售或銷售被保險產品造成的無過錯侵權行為,而受第三者主張權利、請求賠償時,保險公司將承擔其所需費用。專利執(zhí)行保險則是指專利訴訟案件中,專利權人為除去其執(zhí)行專利權所受到的阻礙及可能的損失所投保的險種,因此更適合于因財力不足、無法實施自身專利權的個人或企業(yè),其承保范圍為主張被告侵權的所有專利訴訟之費用,律師費、和解費、出庭費、專家作證費等開支均含括在內,但不包含敗訴的損害賠償費用。
降低企業(yè)維權成本
保險業(yè)內人士指出,當下企業(yè)遭遇專利侵權較為普遍,但面對高昂的維權成本,企業(yè)更多的是選擇聽之任之,嚴重影響了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也有損于專利權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而專利保險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擔投保人的維權風險,企業(yè)只需支付小額專利保險費用,險企就能承擔企業(yè)在保險期間,第三方未經授權首次實施被保險單列明的專利,被保險人在為獲取證據在承保區(qū)域范圍內進行調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或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請求或向管理部門提出處理請求而產生的一系列調查費用、公證費、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貼費用、法律費用等。如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企業(yè)的維權顧慮,降低其維權成本,更好地維護企業(yè)的合法權益。
以向險企投保專利保險的某路面機械有限公司為例,在一年的保險期限內,公司的專利有任何一件被侵權,并啟動司法維權程序,保險公司就將向其支付專利維權所需的調查、法律等費用。例如,公司的一件專利受到侵權,調查費為13.2萬元,法律費用為13.2萬元,險企總共將理賠26.4萬元,這就使企業(yè)的維權成本大幅下降。
當然,任何保險產品都有“除外責任”事項,專利保險也不例外。以人保財險《專利執(zhí)行保險條款》的“責任免除”為例,對于被保險人提起訴訟、仲裁或行政處理請求,被立案或受理后發(fā)生的調查費用;購買涉嫌侵權的產品費用;在保險合同追溯期之前(無追溯期的,為保險合同生效之前),被保險人已經知道或應該知道專利權受到第三方侵犯的,或被保險人已經向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方提起仲裁或訴訟請求的,與之相關的損失、費用或責任,保險人均不負責賠償。對此,欲投保該險種的企業(yè)應有所認知。
(本文轉自《上海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