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不同X線胸片表現(xiàn)的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免疫功能比較
王穎
目的 比較不同年齡及X線胸片表現(xiàn)的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MPP)的免疫球蛋白及T細胞亞群的水平,探討其免疫功能的差異。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X線胸片檢查并確診為MPP的116例患兒血液標本,檢測血免疫球蛋白及T細胞亞群;根據(jù)年齡分為≥6歲組和<6歲組;根據(jù)X線胸片分為大葉性肺炎組和支氣管肺炎組;比較免疫球蛋白及T細胞亞群水平的差異。結(jié)果 大葉性肺炎組中≥6歲兒童IgM、CD4+T水平及<6歲兒童IgG水平均低于支氣管肺炎組(P<0.05)。結(jié)論 X線胸片表現(xiàn)為大葉性肺炎MPP患兒的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紊亂更顯著。
肺炎支原體 T細胞亞群 免疫球蛋白
肺炎支原體肺炎(MPP)為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常見肺炎之一,其發(fā)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MPP影像學有多種表現(xiàn),其中以支氣管肺炎及大葉性肺炎較為常見[1]。MPP的影像學在不同年齡段兒童各有特點[2]。目前認為MPP的發(fā)病機制主要包括:肺炎支原體(MP)的粘附、侵入、直接損傷細胞作用和病原體激發(fā)免疫炎癥反應,其中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參與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免疫炎癥反應尤其受到重視[3,4]。本文比較兩種不同X線胸片表現(xiàn)的MPP患兒免疫球蛋白及T細胞亞群水平。
1.1一般資料 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MPP患兒116例,其中男60例,女56例;年齡3.04~7.5歲,平均年齡4.83。支氣管肺炎組63例,<6歲36例;≥6歲27例;大葉性肺炎組53例,<6歲26例,≥6歲27例。診斷標準:患兒均有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及肺部影像學特征,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診斷標準[5],MP-PCR 和(或)MP-IgM 為陽性。排除標準:體液、細胞免疫功能缺陷性疾?。幌到y(tǒng)性紅斑狼瘡、炎癥性腸病等風濕免疫性疾病。
1.2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測定 采用透射比濁法,選取Beckman Couitel IMMAGE 800免疫分析系統(tǒng)全配套試劑進行檢測。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測定:入院時抽取外周靜脈血2ml于EDTA抗凝管中,2000r/min離心,置于-30℃冰箱保存待檢,采用透射比濁法檢測,操作按照說明書步驟嚴格進行。
1.3T細胞亞群測定 單克隆抗體購自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FC500型流式細胞儀及配套前處理儀分析。MPP患兒在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2ml,EDTA-K2抗凝,標本<6h測定,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正態(tài)分布以(x±s)表示,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shù)M表示,用非參數(sh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6歲兩種X線胸片表現(xiàn)MPP患兒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6歲兩種X線胸片表現(xiàn)MPP患兒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g/L,(x±s)]
2.2≥6歲MPP患兒兩種X線胸片表現(xiàn)的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6歲MPP患兒兩種X線胸片表現(xiàn)的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x±s)
2.3<6歲兩種X線胸片表現(xiàn)MPP患兒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見表3。
表3 <6歲兩種X線胸片表現(xiàn)MPP患兒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g/L,(x±s)]
2.4<6歲兩種X線胸片表現(xiàn)MPP患兒的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見表4。
表4?。?歲兩種X線胸片MPP患兒的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x±s)]
MP為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之一,其感染后臨床表現(xiàn)多樣,可累及多系統(tǒng),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增加,且臨床重癥和難治型病例明顯增多。MPP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一方面通過與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神經(jīng)氨酸受體緊密結(jié)合并附著,逃避黏膜纖毛的清除及吞噬細胞的吞噬,并釋放有毒的代謝產(chǎn)物(H2O2、NH3等),造成呼吸道黏膜上皮破壞,使纖毛運動出現(xiàn)停滯、脫落甚至消失,進而使上皮細胞發(fā)生溶解壞死[6];另一方面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在MPP發(fā)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激活炎癥因子,激發(fā)炎癥反應,甚至全身炎癥反應。MP感染宿主后,刺激B淋巴細胞活化,分別產(chǎn)生特異性IgA、IgG、IgM,并可引起宿主細胞膜抗原結(jié)構(gòu)改變,生成自身免疫性抗體,導致病理免疫反應。在MP感染<1~2周,人體一般可產(chǎn)生IgA、IgM,而IgG一般在>2周才開始升高[7]。
MPP在影像學如X線胸片上表現(xiàn)多樣,但多表現(xiàn)為大葉性肺炎及支氣管肺炎。王美娟[8]等研究發(fā)現(xiàn)大葉性肺炎的主要病原體為MP,遠高于病毒和細菌。張冰等[9]研究發(fā)現(xiàn)>3歲MPP患兒X線胸片主要表現(xiàn)為大片狀陰影,且發(fā)病率逐年增加。本資料提示大葉性肺炎兒童感染后體液免疫功能受抑制更明顯。孫慧明等[10]研究認為,≥6歲組大葉性肺炎患兒的血清IgM含量低于支氣管肺炎患兒,與本資料結(jié)果相同。在T淋巴細胞亞群中,CD3+T細胞是成熟T淋巴細胞的特征性標志,而CD4+T、CD8+T淋巴細胞是細胞免疫的核心部分,CD4+T/CD8+T比值反映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本資料提示大年齡兒童大葉性肺炎時細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更明顯,免疫損傷更顯著。因此調(diào)節(jié)和改善機體免疫在MPP治療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認為在重癥及難治性MPP中使用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及激素能有效阻斷病情進展,縮短病情,提高療效。
1陳秋芳,余剛,張海鄰,等.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影像學及內(nèi)鏡特點.臨床兒科雜志,2009,1(27):41~45.
2孫慧明,季偉,蔡利,等.不同年齡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X線胸片與實驗室檢查特點比較.臨床兒科雜志,2012,4(30):342~346.
3李玉杰, 海金龍, 田淑萍, 等. 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 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測定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中的作用.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 28(12): 957~958.
4李培杰,杜愛華.肺炎支原體肺炎嬰幼兒不同病期免疫功能、細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態(tài)性變化.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4(22):258~314.
5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6Miller AC,Rashid RM,Elamin EM.The“T”in trauma:the helper T-cell response and the role of immunomodulation in trauma and bum patients.Trauma,2007,63(6):1407~1417.
7Seggev J S.Isotype specific antibody responses to acut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l996,77(1):67-73. 8王美娟,季偉,周衛(wèi)芳.大葉性肺炎與支氣管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和病原學差異.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4(25):246~292.
9張冰,陳志敏.2000~2006年杭州市三歲以上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變化趨勢.中華兒科雜志,2010,7(48):531~534.
10孫慧明,季偉,蔡利紅,等.不同年齡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X線胸片與實驗室檢查特點比較.臨床兒科雜志,2012,4(30):342~346.
310008 杭州市中醫(y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