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新 Lin Zuoxin
(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北京 100083)
中國傳統(tǒng)的色彩觀辨析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ew of Color Discrimination
■林作新Lin Zuoxin
(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北京100083)
通過對常用色彩“白色、黑色、青色、藍色、紅色”在中國傳統(tǒng)漢字中的各種豐富形象的描述的研究,揭示了對中國傳統(tǒng)的色彩所賦予的感性認知。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觀;辨析
顏色,我們可能見怪不怪,因為我們?nèi)粘?吹降臇|西,都是帶顏色的。假如不是視而不見,那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之下,對顏色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科學(xué)家們看顏色,可能會想到光在不同波段、不同高度之下,才會產(chǎn)生不同的色彩,假如將他們變成同一波段、同一高度,那是什么?是激光?
然而,人生不是那么赤裸裸的,人生是需要色彩來裝點、來展示、來豐富的。因此,人們自古以來,就對色彩有了極富感性的評點與歌頌。
中國人也一樣。中國的古人,對各種顏色,有非常豐富的、形象的描述,我們只要看看各種顏色的漢字,就可以從中體會到中國人自古以來對顏色的認識,以及對各種顏色所賦予的感性認知。
1 白色
“白”字在金文中寫成:見圖1。
這個象形文字,是人的大拇指甲的白描,大拇指甲的下方,不是白色的嗎?我們的上古先民,就以大拇指甲來代表白色。
中國人又將白色加以引申:
——好壞、對錯:“目辨白黑善惡”;
——明亮、清楚:白天、真相大白;
——徒然、空的:白跑一趟、白費力氣;
——喪事:紅白事
2 黑色
黑色金文寫成:見圖2。
這個字的上部是描繪一團濃煙,里頭的黑點是煙塵。下部是個“炎”字,表示火在烤,火燒出濃煙。濃煙是什么顏色?黑色。因此《說文》解釋說:“黑,火所熏之色也”。
黑色在漢語中,被引申為:“惡毒、地下的:黑心、黑手黨、黑市;昏暗、無光:昏黑”。
3 青色
青字甲骨文、金文都是上部為小草,下部是一口井:見圖3。
小草有水的培育,必然是青翠的,因此漢字的青字,本義是翠藍或深綠的顏色。
“青”和“生”的音譯是相近的,古人稱春季為青春,后來才將年輕人形容為青春。
——中國的古代,“青”也指藍色,如“青天”,即藍天;
——甚至有將“青”色當(dāng)為“黑”色的,比如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這里的“青絲”就是指“黑發(fā)”。
中國人一向都認為青色是從藍色中得來的,因此有“以藍染青,則青于藍”的說法,這里的“藍”是指一種植物,“青”則指靛藍色,意思是說:藍草能做青色的顏料。
4 藍色
見圖4,藍這個字,古代原本是一種植物的名稱,俗稱:靛藍、蓼藍,古代的燃料,就是用藍草榨出來的草汁。
藍字上面是草,中間右邊是人,左邊是向下看的眼睛,下面是盛器“皿”,表示草放入器皿中,人們?nèi)褙炞⒌厝旧?/p>
我想,一直到近現(xiàn)代,人們?nèi)静家廊皇且缘逅{色為主,這就是“藍”。,藍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2-3月份種植,7-8月份成熟。葉為綠色,碾碎后汁液為黃色,氧化后逐漸變成藍綠色。將白色的布放入浸染,便成為藍綠色。如果將藍草葉子發(fā)酵后榨汁,然后浸泡白布,晾曬后成青色,因此中國人常說:“青出藍而勝于藍”。
5 紅色
在中國,紅色有許多字來描述,由淺到深如:赤、朱、赭。
赤字的甲骨文,人在火上。遠古時期,有焚人、牲以求雨的習(xí)俗,以火焚人,感天求雨。人被火烤紅了,這就是赤,見圖5。
朱字,形狀為一棵樹木,中間的一短橫,表示從這里將樹干截斷?!爸臁弊直玖x為截斷后的樹干,即樹樁。樹干從中橫切,樹心就是紅色,這個紅色比人被烤紅了要深,見圖6。
總之,紅色在中國,大多是有正面意義的,比如:“赤膽忠心;朱唇皓齒;富貴人家的朱門”,
但也有空的意思,比如赤地千里、赤手空拳。紅色在中國,至少有十種說法:
——紅色;
赤——稍淺的紅色;丹——紅色;
緋——紅色;絳——深紅色;
茜——紅色;彤——紅色;
殷——暗紅,紅中帶黑;赭——紅褐色;
朱——鮮艷的紅色
就像英國人偏愛深藍;德國人愛橘黃;荷蘭人愛綠色;中國人偏愛紅色,喜事都用紅色,連國旗都是紅色的。
顏色就是那么奇妙,帶給了我們這個多彩的世界。然而,不是所有顏色我們都看得到,有紅外、紫外的色彩,我們是看不見的,因此,留給了我們不少的遐想與懸念。
注:藍草,古代的叫法,泛指可以染布的植物的統(tǒng)稱,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可制取藍靛的植物,包括以下幾種:
①蘭科的鶴頂蘭和蝦脊蘭,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葉子可以用來染色,含靛(Indiican)、黃色素、鞣質(zhì),根部含蔥類成分。
②大菁(Baphicacanthus Cusia Bremek)
主要產(chǎn)地在福建、廣東、廣西、云南一帶,同樣是葉子含有靛,靛經(jīng)氧化後,就成為藍色的色素“靛藍”。
③木藍(Indigofera Tinctoria L)
中國古代稱之槐藍、大藍、大藍青、水藍、小青、小菁、本菁、園菁、臺灣藍、印度藍、青仔草、野青靛,產(chǎn)于山東、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及云南,曾是印度早期對歐洲的輸出品,木藍的英文叫做indigo 和印度的英文indian很接近,也和印度河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④菘藍(Isatis Tinctoria L)
又叫做茶藍、板藍、中國大青、中國菘藍,英文名是Woad,主要產(chǎn)于歐洲的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中國則產(chǎn)于黃河流域和黑龍江之間的北方地區(qū)。
菘藍葉含色氨酸、靛紅烷B(Isatan B)、葡萄糖蕓苔素(Glucobrassicin)、新葡萄糖蕓苔素-1-磺酸鹽(Glucobrassicin-1-su lfonate)、靛藍(Indigotin)。
■圖1 金文“白”字
■圖2 金文“黑”字
■圖3 甲骨文、金文“青”字
■圖4 “藍”字
■圖5 “赤”字
■圖6 “朱”字
(責(zé)任編輯:戴向東)
[1]胡文彥.中國家具文化[M].石家莊: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2002:12-25.
[2]于秋菊,林作新.家具設(shè)計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潮[J].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1998,(5):111-114.
TS664.01
A
1006-8260(2015)11-0021-01
林作新(1951-),男,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家具設(shè)計與制造,郵箱:drcslim@163.com
林作新.中國傳統(tǒng)的色彩觀辨析[J].家具與室內(nèi)裝飾,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