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姿穎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 400000)
淺談黃自先生歌曲的意境美
覃姿穎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 400000)
一首有意境的歌曲猶如一首詩歌,絕世而獨立,猶如美麗綻放的精神之花,也像是一幅印象派的油畫價值長存。在歌唱中如何把握一首歌曲的意境,想必是每一位聲樂學習者都希望獲得的感受。如何調節(jié)演唱者的音樂感覺?只有掌握歌曲的意境才能更好的詮釋歌曲的內涵。文章從幾個方面闡述黃自歌曲的意境美。
黃自;藝術歌曲;特點;風格;演唱
(一)歌曲的詩意性
一首好的聲樂作品讓人反復吟唱,不厭其煩,源于它的詩意性。黃自先生自幼愛讀唐詩宋詞,他的許多歌曲都運用了古典詩詞,在歌曲創(chuàng)作中,將詩歌與旋律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他用唐詩宋詞譜了《花非花》(白居易)?!抖朊忌皆赂琛罚ɡ畎祝?,《點絳唇·賦登樓》(王灼)《卜算子·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感懷》(辛棄疾)根據(jù)詩詞內容不同,黃自先生將旋律和詩詞的聲調結合起來,表達了不同的意境。比如《花非花》和《卜算子》色彩清新淡雅,旋律線條柔和,而《點絳唇》《南鄉(xiāng)子》氣勢雄偉,旋律線條跌宕起伏。
(二)藝術歌曲的浪漫色彩
黃自先生由于在留學期間,受德國藝術歌曲的影響,創(chuàng)作的抒情歌曲非常有層次,旋律線條柔美,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用了印象派的和聲技法,將歌曲的意境詮釋得淋漓精致。這里要提到的是《玫瑰三愿》,龍七作詞,作者以擬人的手法塑造了一朵敏感多情嬌羞的玫瑰,借物擬人,抒發(fā)了自己浪漫的情懷。主要從節(jié)奏處理,歌曲寫作技法,旋律抒情等幾個方面來分析。
在節(jié)奏上的處理方式,運用了節(jié)拍交替(6/8,9/8.),比如“爛開在碧欄桿系“這一句變成了9/8拍,語氣上形成了對比,前面兩句是短線條,這一句變成了長線條。除此之外,弱拍和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也有他的獨特之處,比如“我愿那”這一句,在弱拍上開始演唱,使得語氣特別溫婉,大家閨秀耀然紙上。另外,還有漸慢方式rit,自由延長。這兩種節(jié)奏的處理在歌曲中用得恰到好處,“我愿那紅顏常好不調謝,好叫我留住芳華”在句末弱下來慢下來,聲形統(tǒng)一,就像是作畫里面的留白,漸行漸遠,去意深遠。
在曲式上,歌曲分為兩段式,作曲者用了模進手法,層層遞進,情緒漸漸高漲,對情感的推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段作者都巧妙的設計為一場遞進的游戲,這也要歸功于詞作者龍七先生所作的優(yōu)美詞句,在意境的表現(xiàn)上,勾勒出一幅印象派的油畫,色彩綺麗。歌曲的結束句戛然而止,沒有一絲一毫的匆忙,用頓音表現(xiàn)出駐住停留的剎那,畫面感定格在“好叫我留住芳華”,一位驕傲而傷感的少女形象頓時呈現(xiàn)在眼前。
《思鄉(xiāng)》吐字聲調樂譜的音位是完全可以對應的,遵循了平低仄高的規(guī)律。接下來的詞句也是如此,旋律的起伏和聲韻的起伏幾乎是一致的,而且作品的開頭采用了下行模進的寫法,表達了層層遞進的悲切、傷感的情緒,與歌詞表現(xiàn)的語氣和情緒非常吻合。第一段八分休止符的巧妙使用非常符合詩歌誦讀的頓逗,第二段開始處,運用短音符及休止符半音級進上行直接引出高潮“問落花…”,節(jié)奏的處理造成情緒漸趨激動的效果,達到詞曲的高度統(tǒng)一,大大加強了詞意的表現(xiàn)。除此以外,全曲貫穿一個富有特色的“歌腔”。(見譜例加框處)這個歌腔首先就在前奏出現(xiàn),旋律也是這個歌腔的變化重復。下句還是由這個歌腔開始,并形成這一段小小的高潮,下半句朗誦性的音調“一聲聲道‘不如歸去!’”他嚴守了詞曲的節(jié)律而作者和讀者都不覺得節(jié)律的拘束,好像句詞壓根兒就是這么唱似的”。
黃自先生在創(chuàng)作中通過音樂形象,準確的刻畫了詩詞和音樂的完美結合;歌詞與曲調的結合;聲樂和伴奏的結合;音樂與詩詞的結合;使其音樂作品完美極致。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一方面,將中國傳統(tǒng)音調與民族五聲調式結合運用到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逐漸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歌曲風格。另一方面,鋼琴伴奏與旋律詩詞的完美結合,加強了音樂作品獨具一格的音樂色彩和情感。通過學習了解藝術歌曲的音樂特點,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演唱這類藝術歌曲時應當借鑒、學習其藝術精華,合理、巧妙運用聲樂演唱技巧,以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做到既要繼承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要吸收借鑒西方外來文化。演唱學習中要善于思考、分析、研究,已達到每一個技術要點。中國藝術歌曲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他凝聚了前輩音樂家的才知和心血,其中有很多好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去學習、研究、借鑒、繼承,我們應充分認識藝術歌曲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通過自己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再現(xiàn)作曲家的音樂作品,提高我們的整體藝術水平,推動藝術歌曲在音樂道路的進一步發(fā)展。
[1]汪毓和.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2]梁茂春,陳秉義.中國音樂通史[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3]張友剛.聲樂實用基本教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羅依琪.黃自藝術歌曲的演唱風格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 (02).
[5]錢仁康.黃自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6]鄒本初.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J601
A
1005-5312(2015)11-0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