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偉 魏雪慧
每月詩歌推薦
詩意棲居,疼痛生活
房 偉 魏雪慧
里爾克說:“詩不是一般人的情感,詩是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不是我們習見的經(jīng)歷,詩人的經(jīng)營,是經(jīng)過大腦過濾得以熔鑄的真實存在。谷禾一直是關注當下的詩人。他有強烈的批判意識,而“鄉(xiāng)土”與“通州”,再次成為漂泊都市的游子的兩極之痛。作為“淮河平原的鄉(xiāng)村叛徒,首都北京的城市貳臣”,居住于通州的谷禾走在通往真實的路上。這位在“北京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與生活于通州的蕓蕓“蟻族”一起嘆息起城市生活的詠嘆調(diào)。
作為交通相對便利的京郊,通州成為一批又一批“北漂”們的聚集地。藍天云彩下的芙蓉園,居室里擺著古拙的書桌臺燈。禪意滿盈的生活圖景,被渲染成暖意融融的色調(diào)。而谷禾卻毫不留情地提筆,將地產(chǎn)商制造的烏托邦擊碎。藍天,是補丁大小的;云彩,是指甲蓋兒大小的;芙蓉園小區(qū)是別人的,地下陋室511才是我的棲居之所,那里擺著我的舊書桌和臺燈半盞。左手六環(huán)路上車水馬龍,右手的運河晝夜不息,十里長安街的脈搏遙遙可感,一切離他們那么近,卻遙不可及。京城居不易,蝸居在地下室如困獸的通州客像一茬茬麥子,從地下生長出來,收割不盡。夜晚,是思緒最后的自留田,拋卻為生計奔忙的白日,眼望著地下室屋頂,故鄉(xiāng)種種總是沒由來地跳出來煩擾,如家鄉(xiāng)老母瞇起眼為遠行人織下密密的針腳。通州只有周末的運河廣場,讓他們偶爾有歸屬感?!拔矣欣_紛的風箏/咕咕叫的鴿群/綢緞似的草地/和草地上/忘情交配的小螞蚱。”可城市的幸?;孟蟆坝秩绱硕虝?仿佛眨眼就已消失”,在城市中求生如同一場緩慢的受錘,離開城市的落逃者帶走的是兩鬢斑白和臃腫的軀體。詩人沒有追求技巧的繁復和語詞的耀眼,只有一顆扎進眾生和泥土的拳拳詩心,以生命的靈與肉最低谷狀態(tài)關照生活。
同樣是對當下現(xiàn)實懷著不忍噤聲的疼痛感,深圳女詩人劉虹的《當代文學一瞥》,選擇直抵觀念,對當下文壇發(fā)起捭闔縱橫的責問,語言直率、狂野,甚至有幾分粗鄙的傲慢。“它的自摸是細膩的/一杯咖啡里出浴隱私/自家一個噴嚏一只寵物/也能洋洋數(shù)數(shù)十萬字”;“它的眼睛向后,深情望著大秦帝國/它的耳朵朝西/瑞典的動靜要聽仔細”;“它曾想重返唐詩/大國崛起/可它宋詞的小蠻腰才滑出皇帝的懷抱”;“它因而越發(fā)高燒了,荷爾蒙旺盛了想象力/不,是妄想力;它越發(fā)腹瀉了……奔放”。種種反諷的修辭中,詩人的憤怒暴露無遺。
劉虹毫不避諱地直言當下文壇的種種吊詭。“私人經(jīng)驗”、“個性化寫作”、“向內(nèi)轉(zhuǎn)”的片面追捧;對諾獎的趨之若鶩,對政治的曲意逢迎等,都成為女詩人筆下毫不客氣的批判對象。她就像《皇帝的新裝》中那個對赤裸的真實脫口而出的孩童,通過對現(xiàn)實的抽象化表述,直戳要害一針見血。當代文學,在感官放縱、經(jīng)濟大潮下人心失序的社會背景下,多受揶揄,當代作家也處于無所皈依的浮躁與粗糙中。詩人何為?文學何歸?劉虹對當代文學的犀利一刺,可謂字字珠璣。
慶幸的是,生活不只有茍且,還有詩歌和遠方。馬嘶的《旅行》溫暖且憂傷,還有著一份命定的達觀和平靜。在他平實卻燦然的語調(diào)中,我們讀出了詩意的節(jié)奏:“每次旅行都像告別儀式/今日花開,明天花落,都是分分鐘鐘的事”,今天遇見,明天分別,亦是旅行常態(tài)?!半m然是生離,但如同死別,可能永不見面”,相遇和離開構成了我們的一生,生命何嘗不是一場奇異的旅行?生如逆旅,我們不過是生命的過客,“你有流水的匆匆,我有大山的沉默?!痹娙笋R嘶回到了詩歌的原初,真誠地描繪詩性家園。旅行,讓詩人想起晨跑想起暮色中登山,懷念起遠方孤獨的人,寂寞的旅人面對的是一場內(nèi)心的自我放逐,于寧靜致遠中追尋內(nèi)心的平靜與自由,這也正是詩歌帶給我們的片刻歡愉。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海德格爾的名句之于我們,不僅僅是遙遠的理想國,更是需要詩人們?yōu)橹弁床灰训默F(xiàn)實感知。正是身體里流淌著不息的詩性血液,才注定讓詩人們經(jīng)歷精神與生存的雙重磨難,感受不尋常的存在之痛,只有將疼痛物化紙上,才能完成詩人之所以為詩人的宿命。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