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最豐厚的載體,學習文言文,既是對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又能提高語文水平及整體文化素質。文言文教學要注重誦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濃厚學生興趣,引導中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文言文。
一、注重誦讀,培養(yǎng)興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b讀是學習文言文的最佳方法。誦讀不是機械的重復,應是有目的、有計劃、逐步深入的。文言文的學習可以圍繞“讀”設計為“仿讀—解讀—悟讀—品讀”,“仿讀”就是先聽錄音或教師范讀,然后模仿試讀,讀準字音,把握停頓,初步培養(yǎng)語感;“解讀”就是學生結合注釋疏通詞句,理解課文大意;“悟讀”主要是結合整體閱讀,探討分析,研究文章主旨;“品讀”就是反復品讀關鍵語句,探究關鍵句的作用內涵,有感情地誦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學習貫穿始終,教師是學生探求真知、尋求規(guī)律的指導者和督促者,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指導學生探究思考,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總結語言規(guī)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眲?chuàng)設文言文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從挖掘課文本身入手,有情節(jié)的文言文,可以組織學生復述;有對話的文言文,可以分角色朗讀,或改編成課本劇表演;介紹物品或描繪風景的,可以讓學生想象繪畫,然后為全班學生講解,還可以通過小競賽或綜合活動等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學習《公輸》一文,先讓學生試讀,分析墨子、公輸、楚王的心理變化,并根據(jù)他們的身份、處境,細心揣摩他們說話的語氣、語調,從而把握人物性格,進行課本劇表演。又如,《核舟記》一文,讓學生通過自讀、討論,畫一幅圖畫,并提醒學生仔細研究文章的說明方法,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就可以逐步了解文意。無論選取哪種形式,都要切合實際,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方法和思維的訓練。
三、互動合作,調動興趣
師生互動是促成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合作學習是實現(xiàn)多向互動的最佳形式,學生間具有積極的、支持性的同伴關系,對學習更熱情主動,能完成更多的任務。文言文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4~6人學習小組,明確活動任務,成員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幫助,全組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平等的交流有助于每個學生語文水平提高。例如,學習《唐雎不辱使命》,在教師范讀課文之后,小組成員輪流讀課文,相互糾正字音、停頓;然后分角色朗讀,為朗讀比賽做準備;檢測初讀情況之后,小組成員分角色表演,學生興趣高漲地初步理解了課文大意、把握人物性格;小組成員研討交流文章主旨。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工協(xié)作能力,而且把競爭引入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興趣,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無定法,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方法,大膽實踐、不斷總結,這樣就能創(chuàng)造出高效實用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文言文學習興趣,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能力。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