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斐 樊文斌 楊海升
在班主任的實際工作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與同學生之間的談話組成的。通過科學、合理的談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因此,這就要求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談話的過程中,能夠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心理學的相關教育理論,使學生能夠通過同班主任的交流溝通,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也要充分尊重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1]。尊重學生是教師的基本職業(yè)道德之一,也是實現(xiàn)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基本前提。因此,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尊重、理解學生作為和學生溝通交流的基礎。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周圍的事物已經具備了自己的認知能力,樹立起了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視野更加寬廣,競爭的意識更加強烈,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而在實際中,班主任的教育活動是雙向的,班主任尊重學生,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而只有學生也尊重教師時,才能實現(xiàn)班主任工作的目標。班主任在對學生展開教育時,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心理學理論,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糾正學生思想中存在狹隘和錯誤的部分。班主任要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不根據學生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的整體情況,能夠充分發(fā)掘學生潛在的優(yōu)秀特質,不可對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冷嘲熱諷,傷害其自尊心,要堅持對學生的正面引導,使學生能夠更加樂于接受指導與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心理學范疇來講,所謂理解就是能夠充分的體驗和感受他人的精神世界,并將其作為自己的精神世界[2]。班主任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充分的理解學生,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思考問題,充分感受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在教育工作中就可以與學生產生共鳴,對學生的心理、行為都更加寬容。班主任在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前,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狀況、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基本情況,在交流中就能很容易自行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的朋友、同學,學生就會與班主任形成情感共鳴。學生會充分信任班主任,并能主動和班主任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交流,使教師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能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師生雙方能夠在心理平衡的狀態(tài)下進行交流,這樣,學生才能夠理解并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實現(xiàn)班主任工作的目標,有效的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質量。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也是一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類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在對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教育工作時,學生因為自卑常會對教師形成戒備和抵抗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發(fā)掘出學生的潛在特質和閃光點,并鼓勵學生樹立起自信心,使其能夠積極地面對學習生活。一些成績處在中間的學生,很容易因為處在中間的位置,形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心理,缺乏學習的動力,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充分刺激和鼓勵學生,使其能夠樹立起更加合理和高遠的理想,進而實現(xiàn)更遠大的人生目標。而另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則可能會產生自負的心理,這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是很不利的。針對這類的學生,班主任在工作中,一方面要肯定學生的成績,另一方面要向學生提出建議,督促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班主任要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不同心理狀態(tài),選擇不同的心理教育手段,開展個性化的指導工作,以此來有效的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質量。
現(xiàn)代教育要求將人才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班主任的工作對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特征,應用不同的心理學藝術,使學生能夠聽從教師的指導,向更好的發(fā)展方向努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質量。
[1]喻欣.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學運用與實踐[J].現(xiàn)代交際,2012,(2).
[2]次仁益西.探討如何合理運用“心理學”提高班主任工作技能 [J].中國校外教育,2015,(4).
[3]蘭潔.班主任工作八大法寶 [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5).
[4]張冬梅.大學班主任如何成為有效的心理輔導者 [J].教育探索,2007,(2).
[5]白朝霞;陳文華.大學班主任教書育人及管理育人工作的思考 [J].中國成人教育,2007,(7).